王荣
,
杨星红
腐蚀学报(英文)
利用直读光谱仪、维氏硬度仪、光学显微镜、SEM等手段,对人体主股骨接骨板断裂现象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开裂的TA3工业纯钛材料质量正常,其性能符合技术要求.断裂的接骨板基体表面存在点蚀坑,点蚀坑中萌生出大量微裂纹.远离断口的基体表面存在点蚀坑,和近断口处特征相似,但无微裂纹.这可能是点蚀坑加剧了应力集中程度诱发了微裂纹的产生,最后导致疲劳断裂.
关键词:
TA3工业纯钛
,
接骨板
,
点蚀坑
,
应力集中
,
疲劳断裂
张银斗
黄金
杨坪金矿床赋存于下古生界丹凤群大草坝组变火山—沉积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层间挤压破碎(片理化)带控制,赋矿岩性为蚀变的二云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等变质岩及黄铁矿化石英脉,金矿化受变质、构造及次生氧化三重作用控制.对杨坪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控矿特征
,
找矿标志
,
找矿方向
,
杨坪金矿床
熊雪宇
,
高春媛
,
徐仁新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0.01.017
中子星的制动机制是中子星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磁偶极辐射模型给出中子星的制动指数为3,而所有观测到的中子星的制动指数都小于3,这表明中子星除磁偶极辐射之外还存在其他的转动能量损失方式.考虑中子星的转动动能损失来自:磁偶极辐射、由于单极感应引起的粒子流逃逸以及中子星和量子真空摩引起的能量损失.基于这3种辐射机制,给出了改进后的中子星能量损失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周期对时间一阶导数与周期的依赖关系.考察了6颗中子星(Jl119-6127,B1509-58,J1846-0258,B0531 +21,B0540-69和B0833-45)的周期-周期一阶导数关系,制动指数、表面磁场强度以及磁倾角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星风效应中,真空间隙电势差为常数时磁倾角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取值,而其他情况下磁倾角在0~900之间连续取值.
关键词:
中子星
,
制动指数
,
量子真空摩擦
,
单极感应
李桂芝
,
刘永明
,
周晓云
,
王景阳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6.04.008
合成了Eu3+、Tb3+ 与依诺沙星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法和ICP-AES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enx)3Cl3 ·8H2O.红外光谱表明,依诺沙星配体以羧酸根同中心离子发生螯合.紫外光谱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较配体稍有红移,且强度明显增强.荧光光谱表明,Eu3+配合物在592nm和612nm处出现Eu3+ 的特征荧光峰,分别对应5D0-7F1 和5D0-7F2 的能级跃迁.Tb3+配合物在490nm和545nm出现Tb3+的特征发射峰,且545nm处发射峰强度最大,二者分别对应5D4-7F6和5D4-7F5 跃迁.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
依诺沙星
,
红外光谱
,
紫外光谱
,
荧光光谱
李晨辉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12.006
在野外调研基础上,通过对杨金沟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和包裹体显微测温的分析,讨论了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该矿床赋存于古生代变质岩系与华力西晚期花岗岩接触带附近,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石主要有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金矿物以细粒—微细粒的包体金、裂隙金和晶隙金形式赋存于石英、黄铁矿等矿物的内部、晶隙或裂隙中;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包裹体、C02包裹体和含C02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温(230 ~ 270℃)、中低盐度(3.37%~15.65%)、低密度(0.78~0.91 g/cm3)的NaCl-H20-C02体系.结合区内铜金矿床对比分析认为,杨金沟金矿床形成于板块俯冲后的伸展环境,金矿化与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体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流体包裹体
,
杨金沟金矿床
,
延边东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