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兰
,
李桢林
,
张雪平
,
严辉
,
范和平
绝缘材料
通过减压蒸馏除去丙烯酸酯单体中的阻聚剂,采用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出丙烯酸酯乳液;用白色水性环氧乳液代替传统的深红色酚醛固化剂,将此水性环氧乳液和丙烯酸酯乳液复配成胶,制成改性的丙烯酸胶覆盖膜,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环氧固化剂用量为丙烯酸酯乳液质量的7%~9%,固化温度为170℃,固化时间为1 h时,制备的覆盖膜综合性能最优,其剥离强度大于0.8 N/mm,耐锡焊性和耐酸碱性满足使用要求,且覆盖膜固化后颜色变化较小。
关键词:
丙烯酸酯
,
乳液聚合
,
覆盖膜
杨志兰
,
李桢林
,
熊云
,
严辉
,
范和平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09.04.008
光电印制电路板是将光与电整合,用光作为信号传输,以电进行运算的新一代高速运算所需的封装基板,将目前已发展非常成熟的印制电路板加上一层导光层,使电路板的使用由现有的电连接技术延伸到光传输领域.光电印制电路板中光波的传输需要一种特殊的材料来完成.这种材料叫光波导材料.含氟聚酰哑胺兼有了聚酰亚胺的耐高温特性和掺氟后的近红外吸收小的特点,同时溶解性较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光波导用高分子材料.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含氟聚酰亚胺的原料、合成方法、结构特点和优良性能以及含氟聚酰亚胺在光电印制电路板中应用研究状况.
关键词:
光电印制电路板
,
光波导材料
,
含氟聚酰亚胺
,
应用
严辉
,
李桢林
,
张雪平
,
杨志兰
,
范和平
绝缘材料
在碳酸钾的催化作用下,采用对氨基苯酚和4,4′-二氯二苯砜反应得到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BAPS)。通过熔点测试、高效液相色谱测试、FT-IR和1H-NMR分析,验证了产物BAPS的结构,其纯度为99.21%,满足作为芳香二胺单体用来合成聚酰亚胺的要求。然后将芳香二胺BAPS、ODA与芳香二酐ODPA通过共聚反应合成了较高黏度和分子量的聚酰胺酸溶液,并制备了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通过熔体流动速率、DSC、TGA等测试发现,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一定的热塑性(初始熔融温度约310℃)、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249℃)和较好的热稳定性(热失重10%的温度约为510℃,800℃残炭率约为18%)。
关键词:
含醚砜芳香二胺
,
热塑性聚酰亚胺
,
合成
杨志兰
,
李桢林
,
严辉
,
范和平
绝缘材料
以对苯二氨基二苯醚(ODA)为二胺单体,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为二酐单体,经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然后加入炭黑、表面活性剂,超声分散处理后,涂膜、热亚胺化制备了黑色聚酰亚胺(PI)薄膜.探讨黑色PI薄膜形成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拉伸强度、热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炭黑含量的增加,PI膜的透光率逐渐下降,当炭黑质量分数为3%以上时,薄膜基本不透光;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提高了黑色PI膜的力学性能,但并不影响其热稳定性.
关键词:
黑色聚酰亚胺薄膜
,
炭黑
,
表面活性剂
,
透光率
杨志兰
玻璃钢/复合材料
以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制备出高粘度的聚酰胺酸溶液,然后将钛酸丁酯-乙酰丙酮溶液逐滴滴加均匀分散至聚酰胺酸溶液中,将PAA在玻璃板上涂膜经过高温亚胺化处理,最后制备PI/TiO2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复合薄膜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拉伸试验对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采用热失重(TG)测试,对复合薄膜的热学性能进行表征.最终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薄膜中存在纳米TiO2的空间网络结构,并且纳米TiO2在薄膜中均匀分布,在TiO2含量为2%左右时,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最优.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二氧化钛
,
复合薄膜
杨志兰
,
张爱清
功能材料
从3,5-二(三氟甲基)溴苯出发,经格氏、硝化、还原反应合成了含氟和氧膦的新型二胺单体.然后用常规的二步法,和4,4'-二氨基苯氧醚(ODA)与2,2'-六氟异叉丙基二苯四酸二酐(6FDA)进行共缩聚并经化学酰亚胺化法制备了共缩聚型聚酰亚胺.
关键词:
含氟和氧磷的二胺
,
聚酰亚胺
,
共缩聚
王维
,
吴群绒
,
杨志兰
,
沈长虹
,
张爱清
,
韦海洋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04.025
由硝基苯甲醛和硝基苯乙酮经Claisen-Schmidt缩合制得3,3'-二硝基查尔酮,再用FeCl3-NH2NH2·H2O-C体系将其还原成3,3'-二氨基查尔酮.所得产品经元素分析、熔点、IR和1H NMR测试确认,讨论了影响产品收率的因素.收率为78.6%.
关键词:
光敏性二胺
,
查尔酮
,
聚酰亚胺
,
合成
张华
,
张建良
,
徐润生
,
王广伟
,
徐涛
,
唐庆利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50077
试验研究表明,烟煤M的燃烧性要好于兰炭XJ,兰炭XJ燃烧后期燃烧速度变慢.随着烟煤M配比量的增加,混煤的燃烧性逐渐变好.烟煤M对改善混煤的可燃性具有重要作用,当烟煤配比量超过20%时,能显著提高混煤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兰炭XJ与烟煤M在成分、微观结构及化学结构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是导致烟煤M燃烧性好于兰炭XJ的本质原因.
关键词:
兰炭
,
烟煤
,
混合燃烧
,
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