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铭
,
陈春焕
,
栾卫志
,
杨德新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z1.048
用热重仪(TG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其能谱(EDX),研究了表面纳米化对1Cr17不锈钢在700℃水蒸气中耐氧化性的影响.氧化动力学表明,在氧化开始阶段,表面纳米化后氧化速度高于原始样品,与传统喷丸处理后的耐氧化性能相当,但在氧化2小时时就很快达到钝化,氧化速度明显低于原始样品和经传统喷丸的样品.无论是否纳米化处理和经过传统喷丸处理,高温氧化时都在表面都形成了(FeCr)2O3型氧化物.但表面纳米化后由于表层高密度的晶界为Cr原子的扩散提供了快速通道,使得(FeCr)2O3型氧化物中Cr的浓度迅速提高,形成了致密的Cr2O3层,使得耐氧化性能提高.
关键词:
高温氧化
,
表面纳米化
,
选择性氧化
,
1Cr17不锈钢
刘秀忠
,
邹增大
,
杨德新
,
戴家辉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5.03.029
为研究锌基合金钎焊接头界面区的组织、性能及其钎焊接头的结合强度,本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界面区的微观组织形态及其相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用研制的新型高强软钎料钎焊锌基合金,获得的钎焊接头界面区中局部有交互结晶产生;界面区组织构成较复杂,既有Cd、Sn、Zn固溶体,又有少量的细小的Mg2Sn、MgZn等化合物;固溶体可以提高钎焊接头的强度和塑性,少量细小的化合物可强化基体组织,有利于强度的提高;但连续层状的金属间化合物可引起钎焊接头的脆化,使其性能降低.
关键词:
锌基合金界面区显微组织
宋以国
,
赵秀娟
,
杨德新
,
赵晓辉
,
王庆章
硬质合金
doi:10.3969/j.issn.1003-7292.2005.02.002
选用纯Fe、Ni-Fe合金和Co-Fe合金作为填充金属对YG30硬质合金与45钢进行了TIG焊试验.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对YG30/焊缝界面处的组织形貌及物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Fe作为填充金属时,界面处产生的大块η相最多,Co-Fe合金次之,Ni-Fe合金最少.纯Fe和Ni-Fe合金作为填充金属时分布于界面区域的η相为Fe3W3C;Co-Fe合金作为填充金属时界面处产生的η相为Fe3W3C和Co3W3C的混合物.
关键词:
η相
,
TIG焊
,
硬质合金
杨德新
,
赵秀娟
,
陈春焕
,
马光
,
董雪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3.02.008
以纳米和微米级的W-Fe/C复合粉末为主要原料制备了D707药皮焊条.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硬度等对堆焊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化学成分、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焊条堆焊层的组织中碳化物大多呈细小块状,组织由大量的碳化物(Fe3W3C)、奥氏体和少量的马氏体组成;而微米焊条堆焊层的组织中碳化物大多呈粗大树枝状,成分偏析严重,组织由大量的碳化物(Fe3W3C)和奥氏体组成.两种焊条堆焊层碳化物中的W含量分别为71.78%和64.75%,说明前者合金元素过渡较好.纳米焊条堆焊层硬度高于微米焊条堆焊层,可达61.5HRC,回火后硬度最高可达65HRC.
关键词:
纳米粉末
,
焊条
,
显微组织分析
赵秀娟
,
杨德新
,
王浩
,
高泽幸治
,
山森英明
,
田头孝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5.05.007
选用YG30硬质合金与45钢进行电子束对接焊复合试验,用扫描电镜、波长分散X射线谱仪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电子束电流小、焊接速度慢时,焊接接头易形成有害的η相,η相分布于YG30/焊缝界面区域,并聚集长大,η相层厚度约10μm;焊接过程中硬质合金脱碳和铁向硬质合金迁移是η相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电子束焊
,
硬质合金
,
焊接接头
,
显微组织
刘秀忠
,
邹增大
,
杨德新
材料导报
用透射电镜对Zn-Al-Cu-Mg合金的氧乙焰气焊焊接接头的组织及其形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熔合区靠近母材的β-Zn和α-Al大多呈颗粒状,焊缝中的β-Zn和α-Al呈条状和颗粒状,α-Al颗粒内存在大量的位错和位错环;在β-Zn与α-Al颗粒内和晶界上主要存在Al4Cu9、β'-CuZn、Al7Cu 3Mg6及CuTi2等.Al4Cu9与β-Zn存在一定的晶格取向关系,[211]A14Cu9∥[212]β-zn,即(011)A14Cu9∥(101)β-zn,(111)A14Cu9∥(120)β-zn.
关键词:
氧乙炔气焊
,
焊接接头
,
透射电镜
张银斗
黄金
杨坪金矿床赋存于下古生界丹凤群大草坝组变火山—沉积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层间挤压破碎(片理化)带控制,赋矿岩性为蚀变的二云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等变质岩及黄铁矿化石英脉,金矿化受变质、构造及次生氧化三重作用控制.对杨坪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控矿特征
,
找矿标志
,
找矿方向
,
杨坪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