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
,
马寒冰
,
杨宁宁
,
张丽娟
,
蔡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7.06.027
以BaTiO3、CYD128型环氧树脂、丁腈橡胶和4,4-二氨基二苯基砜为原料,采用共混法制备了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性能的BaTiO3/环氧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中添加BaTiO3后,介电常数从4提高到25,介电损耗从0.4%提高到0.7%.丁腈橡胶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进一步提高到41,介电损耗提高到1.7%,体积电阻率降低到1×1011Ω,击穿强度保持在8kV/mm.Lichtenecker模型计算表明,环氧树脂中BaTiO3的有效介电常数为343,丁腈橡胶为138.
关键词:
介电常数
,
内埋式电容器
,
丁腈橡胶
雅菁
,
杨宁宁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13.003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K9玻璃上制备了均匀、透明、裂纹较少的纳米 TiO2薄膜,以无水乙醇用量、涂层数、煅烧温度为影响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以薄膜的透明度、微观致密程度作为评价标准,讨论了无水乙醇用量、涂层数和煅烧温度对制备 TiO2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用反射式椭圆偏振光谱仪测试最佳制备工艺下制得的 TiO2薄膜的椭偏参数,并用Cauchy模型对椭偏参数进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薄膜最优制备工艺参数为无水乙醇用量30 mL、涂层数为2层、煅烧温度为550℃;Cauchy 模型能较好的描述溶胶-凝胶薄膜在300~700 nm波段的光学性能;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都有随波长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且制备的薄膜具有随着膜层数的增加,折射率增加,而最大峰值透光率、孔隙率减小的规律。
关键词:
溶胶-凝胶
,
TiO2 薄膜
,
正交实验
,
光学性能
付广艳
,
王妍妍
,
刘群
,
杨宁宁
腐蚀学报(英文)
研究了铸态Fe-5Y-1Al合金和Fe-5Y-2Al合金在800℃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 两种三元合金动力学都近似遵守抛物线规律,Fe-5Y-1Al的抛物线速率常数比Fe-5Y-2Al的低2个数量级.Fe-5Y-1Al合金的氧化膜为尖晶石结构的复合氧化物FeAl2O4,很好的抑制了O的向内扩散和Fe的向外扩散,从而使合金的氧化速率逐渐下降并表现出很好的耐腐蚀性能.Fe-5Y-2Al合金基体发生了内氧化,Fe17Y2被氧化成Y2O3和Fe.两种合金的高温氧化膜结构中都未形成连续的Al2O3或Y2O3膜,一方面是由于Al和Y的含量较少,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因为双相合金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了组元间有限的互溶度和极低的扩散能力.
关键词:
Fe-5Y-1Al合金
,
Fe-5Y-2Al alloy
,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付广艳
,
王妍妍
,
刘群
,
杨宁宁
腐蚀学报(英文)
研究了铸态Fe-5Y-1Al合金和Fe-5Y-2Al合金在800℃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两种三元合金动力学都近似遵守抛物线规律,Fe-5Y-1Al的抛物线速率常数比Fe-5Y-2Al的低2个数量级.Fe-5Y-1Al合金的氧化膜为尖晶石结构的复合氧化物FeAl2O4,很好的抑制了O的向内扩散和Fe的向外扩散,从而使合金的氧化速率逐渐下降并表现出很好的耐腐蚀性能.Fe-5Y-2Al合金基体发生了内氧化,Fe17Y2被氧化成Y2O3和Fe.两种合金的高温氧化膜结构中都未形成连续的Al2O3或Y2O3膜,一方面是由于Al和Y的含量较少,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因为双相合金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了组元间有限的互溶度和极低的扩散能力.
关键词:
Fe-5Y-1Al合金
,
Fe-5Y-2Al合金
,
高温氧化
雅菁
,
杨宁宁
,
胡凤娇
人工晶体学报
用溶胶-凝胶法在酸碱复合催化条件下制备了SiO2溶胶,采用浸渍提拉法在K9玻璃上制备了性能稳定的SiO2薄膜,并用三甲基氯硅烷对SiO2薄膜进行了表面改性.用反射式椭圆偏振光谱仪测试薄膜的椭偏参数,并用Cauchy模型对椭偏参数进行数据拟合,获得了SiO2改性前后在300~ 700 nm波段的色散关系.讨论了薄膜改性与光学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auchy模型能较好的描述溶胶-凝胶薄膜在300~650 nm波段的光学性能;表面改性后SiO2薄膜光学常数发生改变,但未影响色散关系的变化趋势;薄膜改性后具有随着膜层数的增加,折射率增加,而最大峰值透光率、孔隙率减小的规律,且薄膜改性后表面更加致密.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SiO2薄膜
,
椭圆偏振光谱仪
,
光学常数
,
微结构
,
表面改性
张银斗
黄金
杨坪金矿床赋存于下古生界丹凤群大草坝组变火山—沉积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层间挤压破碎(片理化)带控制,赋矿岩性为蚀变的二云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等变质岩及黄铁矿化石英脉,金矿化受变质、构造及次生氧化三重作用控制.对杨坪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控矿特征
,
找矿标志
,
找矿方向
,
杨坪金矿床
李晨辉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12.006
在野外调研基础上,通过对杨金沟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和包裹体显微测温的分析,讨论了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该矿床赋存于古生代变质岩系与华力西晚期花岗岩接触带附近,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石主要有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金矿物以细粒—微细粒的包体金、裂隙金和晶隙金形式赋存于石英、黄铁矿等矿物的内部、晶隙或裂隙中;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包裹体、C02包裹体和含C02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温(230 ~ 270℃)、中低盐度(3.37%~15.65%)、低密度(0.78~0.91 g/cm3)的NaCl-H20-C02体系.结合区内铜金矿床对比分析认为,杨金沟金矿床形成于板块俯冲后的伸展环境,金矿化与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体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流体包裹体
,
杨金沟金矿床
,
延边东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