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瑜
,
赵志刚
,
周银
,
杨子润
,
王树奇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4.06.007
采用高温磨损试验机对TC11合金和H13钢进行了各种温度和载荷下的磨损试验,对比研究了它们的磨损行为.研究发现,随温度和载荷的变化,TC11合金和H13钢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磨损行为.随着温度升高,TC11合金的磨损率在200℃时增加,然后大幅度降低,在400~600℃达到最低值.而H13钢的磨损率先降低,在200℃达到最低值,随后显著增加,在400~600℃出现从轻微至严重磨损的转变.其行为差异是由于氧化物的保护作用和两种材料热软化抗力的不同而引起的.
关键词:
钛合金
,
钢
,
磨损行为
,
摩擦氧化物
,
热软化
杨子润
,
孙瑜
,
庞绍平
,
林玲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12.03.001
研究AZ91D和AM60B两种镁合金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磨损行为.结果表明,两种镁合金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随着载荷的增大,磨损率的变化规律相似,都出现从轻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磨损转变,且临界转变载荷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提前.在200℃低载荷时,出现超低磨损率的现象,归因于厚的机械混合层的形成.足够的基体强度能有效的发挥机械混合层的作用,但是摩擦热和高温会使基体软化,且变形过程中β相会被打碎形成细小的颗粒,使基体强度降低.低温下,严重磨损是机械混合层和基体共同剥落的结果,高温时是磨损表面严重塑性变形和塑性屈服.
关键词:
镁合金
,
磨损
,
机械混合层
,
环境温度
茅奕舒
,
崔向红
,
王树奇
,
李冬升
,
杨子润
,
孙瑜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13.2.008
采用销-盘式高温磨损试验机对Ti6 Al4V合金在20~ 400℃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Ti6Al4V合金的磨损行为并探讨了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25℃时,合金的磨损量随载荷的增加而逐渐升高;200℃时的磨损量略高于25℃,但当载荷高于200N时,磨损量急剧升高.当温度为400℃、载荷在50 ~100N时,磨损量降低且达到最低值,随后在100~200N之间磨损量略有升高,200N以后磨损量急剧升高.25℃和200℃下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400℃、载荷为100 ~200N时磨损机制为氧化轻微磨损.研究发现,磨损过程中形成机械混合层,当400℃,载荷为100 ~200N时机械混合层中出现氧化物Ti8O15和TiO2,这样硬的机械混合层具有显著地减磨作用.
关键词:
Ti6Al4V合金
,
干摩擦
,
磨损行为
,
机械混合层
,
磨损机制
薛喜才
,
赵玉涛
,
陈刚
,
杨子润
机械工程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研究了在AZ91D合金中复合添加钙、镧、锶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Z91D合金中同时加入钙、镧、锶后,其显微组织相比于钙、镧或钙、锶二元添加得到组织明显细化,析出相Mg17Al12由半连续分布变为断续状;其抗拉强度得到显著提高,达到了201 MPa,比AZ91D合金的提高了28.8%.
关键词:
AZ91D合金
,
合金化
,
抗拉强度
,
显微组织
高明娟
,
王树奇
,
杨子润
,
陈康敏
,
崔向红
,
魏敏先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8.03.004
利用钢熔体点燃Ti-C-3Ni-Al 体系热爆反应,在钢件表面合成一层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通过对Ti-C-3Ni-Al 体系的反应热力学和热爆产物的形貌的分析,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物相、组织形态及界面.结果表明:在熔融钢液作用下,Ti-C-3Ni-Al体系反应完全,制备出TiC颗粒增强金属间化合物基表面复合材料.研究发现,TiC的含量对表面复合材料的表面组织和界面结合有明显影响,随着TiC含量的提高,颗粒尺寸略有长大,复合材料更致密,与钢基体界面变为良好的冶金结合.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TiC颗粒
,
Ni3Al金属间化合物
,
热爆反应
杨子润
,
孙瑜
,
茅奕舒
,
庞绍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销盘式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显微组织的4Cr5MoSiV1钢在25℃和400℃下进行了干磨损试验,研究了显微组织对其耐磨性的影响,并探讨了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4Cr5MoSiV1钢在室温下主要为粘着磨损,其耐磨性不仅取决于材料的硬度,还与其断裂抗力有关;400℃时的磨损为氧化磨损,但已超越了Quinn型氧化轻微磨损,其耐磨性取决于材料的硬度、韧性以及热稳定性。室温耐磨组织应具有高的硬度和一定的断裂抗力,而高温耐磨组织应具有高的硬度和热稳定性及一定的韧性。
关键词:
4Cr5MoSiV1钢
,
耐磨性
,
显微组织
,
磨损机理
王昌安
,
朱德庆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3.06.007
通过SEM、X衍射分析、激光粒度分析以及比表面积和润湿热的测定,对润磨预处理铁精矿的活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润磨后精矿平均粒径明显减小,细粒含量增加,-45μm粒级增加近11%,而1~10μm粒级由13%提高到20%.粒径的对数值接近正态分布.精矿的润湿热由1.45×10-5J/cm2提高到4.77×10-5J/cm2.衍射峰趋于变宽,衍射强度趋于减弱,晶格变形增加.
关键词:
铁精矿
,
润磨
,
活化
朱贺民
,
夏征宇
,
刘英才
钢铁研究
为了优化马钢球团混合料润磨工艺参数,研究了不同润磨参数对球团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钢条件下,混合料适宜的润磨水分、润磨时间分别为5%~6%、10~12min,适宜的润磨比例在70%水平,适宜的预热、焙烧时间在15~18min,适宜的预热、焙烧温度分别为900~950、1200~1250℃;试验还表明,生球水分低于9.5%时,其爆裂温度均高于600℃.
关键词:
润磨
,
生球
,
爆裂温度
,
球团矿
朱德庆
,
王志远
,
潘建
,
李建
,
徐小锋
钢铁
巴西镜铁精粉难制粒反应性差,通过润磨单一镜铁矿或其与石灰石的混合料可改善其表面性质和高温反应性能.测定润磨预处理前后巴西镜铁矿的润湿热、粒度组成及变形温度等指标,揭示其作用机理.并通过烧结杯试验,考察润磨预处理强化烧结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润磨改善了巴西镜铁矿的润湿热,表面亲水性得到改善;降低了变形温度,提高了巴西镜铁矿的高温反应性能.巴西镜铁矿预处理后,烧结矿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成品率增加了3.7%,转鼓强度提高了3.33%,固体燃耗降低了约4 kg/t ,利用系数提高22.4%,烧结矿质量完全能满足高炉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
镜铁矿精粉
,
烧结
,
润磨
,
变形温度
,
亲水性
朱德庆
,
王志远
,
潘建
,
李建
,
徐小锋
钢铁
巴西镜铁精粉难制粒反应性差,通过润磨单一镜铁矿或其与石灰石的混合料可改善其表面性质和高温反应性能。测定润磨预处理前后巴西镜铁矿的润湿热、粒度组成及变形温度等指标,揭示其作用机理。并通过烧结杯试验,考察润磨预处理强化烧结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润磨改善了巴西镜铁矿的润湿热,表面亲水性得到改善;降低了变形温度,提高了巴西镜铁矿的高温反应性能。巴西镜铁矿预处理后,烧结矿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成品率增加了37%,转鼓强度提高了333%,固体燃耗降低了约4 kg/t ,利用系数提高224%,烧结矿质量完全能满足高炉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
镜铁矿精粉;烧结;润磨;变形温度;亲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