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爽
,
东宁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6.01.015
在界定了双线性系统、矩阵系统和右不变系统后,归纳出已有的3种不同系统的可控性定理,重点放在对右不变系统的可控性定理的总结以及与双线性系统可控性之间的关系上,特别强调了它们的可控性定理主要是根据李群、李代数的特性来判断的,以类似方法详细分析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量子系统的可控性定理,通过对比,指出现有的有关量子系统可控性定理与双线性系统可控性定理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揭示每一种量子系统可控性定理的适用情况以及各种不同量子系统可控性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量子系统
,
系统可控性
,
李代数
,
李群
,
双线性系统
,
右不变系统
张昕
,
王梦心
,
李群
,
郑峰
,
韩金
,
赵文杰
,
乌学东
涂料工业
利用有机硅树脂作为耐高温材料制备性能优良的耐高温涂料,通过TG、SEM、紫外积分球法等测试考察了原材料的耐热性、耐高温涂层的耐温性能以及高温煅烧后涂层的颜色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研究耐高温涂层在高温煅烧后的高温褪色机理.结果表明:耐高温涂层在高温煅烧后,由于有机硅树脂分解为白色细小的无机SiO2颗粒覆盖在涂层表面,从而使得涂层黑度降低,颜色变浅.
关键词:
有机硅
,
耐高温涂料
,
耐热机理
李群
,
李彩亭
,
路培
,
王群敬
,
李珊红
,
彭亮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8.06.011
为考察负载稀土氧化物的活性炭纤维(ACF)催化净化NO的实验效果,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CeO2的ACF负载型催化剂,在微型反应器中通过程序升温反应,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不同温度、不同负载量、不同氧气体积比以及不同空速下催化剂脱除NO的最佳催化净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催化效率受反应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在实验温度范围,以250℃时净化效率最好;其次为氧气的体积分数,以5%的净化效率最佳;混合气体中CeO2负载量和空速的影响最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经硝酸活化过的负载不同量CeO2的ACF催化剂的催化净化特性.
关键词:
稀土氧化物
,
活性炭纤维
,
等体积浸渍
,
正交实验
,
活化
李群
,
王清
,
董闯
,
王英敏
,
羌建兵
钛工业进展
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亚稳β-Ti合金需要添加多种元素进行合金化,而如何有效进行合金的成分设计是亚稳β-Ti合金合金化的关键。系统总结了多组元亚稳β-Ti合金的设计方法,包括Mo当量法、电子理论法、计算机模拟计算法以及基于“团簇+连接原子”结构模型的设计方法,其中基于团簇结构模型的设计方法是从局域微观原子结构出发进行合金成分设计,为合金设计开辟了新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
亚稳β-Ti合金
,
成分设计方法
,
团簇结构模型
赵昔慧
,
夏延致
,
李群
,
全凤玉
,
密叶
,
陈昭晶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01.013
以棉纱布为原料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纱布(CMC 纱布),研究了其对 Cu2+的吸附性能.对不同Cu2+浓度、不同吸附时间的吸附曲线用3种动力学模型(一级动力学方程、二级动力学方程和粒子扩散方程)进行分析,探讨了 CMC 纱布对 Cu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相关性系数 R 2均达到0.99.CMC 纱布对 Cu2+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均相扩散的化学吸附过程,达到吸附平衡后没有明显的解吸附现象.粒子扩散模型分析表明,吸附过程由表面络合和吸附剂内部扩散共同控制.
关键词:
羧甲基亲水性纱布
,
吸附
,
Cu2+
李群
,
梁坚
,
黎定国
,
邓玲娜
,
吴雪梅
,
诸葛兰剑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6.03.006
采用双离子束溅射法制备了SiOx:C非晶薄膜,在室温下可观察到薄膜样品有强的420nm(紫光)、470nm(蓝绿光)的光致发光(PL).分别对样品在不同温度下退火后,PL测试显示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420nm处的峰带逐渐增强变为强的发光峰;470nm处的发光峰位来自于硅基薄膜中富硅引起的中性氧空位缺陷(O3≡Si-Si≡O3),是由与氧原子配位的二价硅的单态-单态之间的跃迁所致;420nm范围的峰带可能来自于薄膜中由C单质、以及Si、O、C三者组成的一个复杂结构.
关键词:
非晶SiOx:C薄膜
,
荧光
,
光谱
李峻峰
,
邱克辉
,
赖雪飞
,
张春梅
,
李群
材料导报
在对稀土发光材料各主要合成方法进行了简单对比的基础上,介绍了燃烧合成技术及其快速、节能、操作简便等特点,介绍了燃烧合成技术在稀土发光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燃烧合成
,
稀土
,
发光材料
李群
,
徐小华
,
吕波
,
方诚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采用双离子束共溅射沉积方法制备了两种复合硅基薄膜SiOxCy和SiOxNy薄膜,对两种薄膜进行后退火处理,并分别对样品进行PL、FTIR、XPS谱测试分析,比较退火前后的发光及结构的变化.两种样品的光致发光测试谱(PL)表明:退火前后都有两个发光峰位-都存在470nm的发光峰位,它来自于硅基薄膜中中性氧空位缺陷(O3≡Si-Si≡O3),是由于氧原子配位的二价硅的单态-单态之间的跃迁所致,其发光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进一步的FTIR和XPS的测试谱表明另外一个发光峰位420nm(SiOxCy薄膜)和400nm(SiOxNy薄膜)分别来自于掺杂杂质(C和N)与硅基薄膜中的Si、O组成的复合结构.而两种样品经过退火处理后掺杂所引起的发光峰位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说明退火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发光机制的形成.
关键词:
掺杂
,
硅基
,
退火
,
光致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