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早强磷硅酸盐水泥的制备和性能

丁铸 ,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6.02.006

以MgO含量较低的镁砂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磷硅酸盐胶凝水泥(MPSC),研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磷硅酸盐水泥凝结快,早期强度高.掺入30%~50%的粉煤灰可明显地提高MPSC的早期和长期抗压强度,其中以粉煤灰掺量为40%效果最好.使用MgO含量较高而且颗粒较细的镁砂,制备出的水泥具有较高的强度.水泥石的水化产物以无定形为主,伴以少量的六水水化磷酸镁钾晶体.硬化水泥石中有许多未水化的镁砂,可作微集料.粉煤灰填充了反应物之间的空隙,使基体的密实度提高;粉煤灰参与水化反应提高了材料的胶凝性能.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磷酸镁水泥 , 力学性能 , 水化机理

挤出成型GFRC板的纤维取向分布和轴拉性能

钱晓倩 ,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1.03.020

挤出成型工艺生产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GFRC)时,纤维在螺旋推挤力和速度剪力的作用下,大部分纤维能在挤出方向上形成定向排列,轴拉强度相对较高.而垂直于挤出方向的纤维分布相对较少,力学性能也相对较差.试验结果表明,当纤维含量较低时,绝大部分纤维沿挤出方向分布,此时,平行挤出方向的轴拉强度远大于垂直挤出方向.纤维掺量较高时,垂直挤出方向上的纤维分布量大大增加,相应的轴拉强度几乎与平行挤出方向相等.此外,存在一个纤维掺量饱和点,超过此掺量,平行纤维方向的轴拉强度不再随掺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有利于改善GFRC板的韧性和轴拉破坏形式.

关键词: 挤压成型 , 轴拉应力-应变关系 , 纤维分布 , 纤维增强 , 复合材料

颗粒型相变储能复合材料

张东 , 周剑敏 , 吴科如 ,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4.05.020

以多孔介质和有机相变物质复合而成颗粒型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研究了其相变储能性能、耐久性能以及该复合材料在建筑物综合节能方面的功效.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相变物质可渗入多孔介质中从亚微米到数百微米的孔径空间内,占据大部分孔空间,形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显著的相变储能功能和优良的耐久性能.复合材料的相变储能性能一方面受到有机相变物质在多孔介质中体积含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多孔介质孔结构骨架的影响.与传统保温隔热材料--膨胀珍珠岩相比,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具有更强的建筑综合节能功效.

关键词: 相变 , 储能 , 孔结构 , 复合材料

1-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的性能

黄世峰 , 常钧 , 秦磊 , 杨晓明 , , 程新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8.01.020

以1-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作为传感元件制备了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研究了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线性性能以及应用于混凝土后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当加载频率小于5 Hz时,所有载荷下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幅值均增大,但当加载频率大于5 Hz时,所有载荷下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幅值几乎与输入载荷频率无关;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和输入载荷幅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水泥基压电传感器在实际混凝土结构中具有良好的传感特性,其输出电压与复杂载荷、随机载荷和脉冲载荷均呈现明显的一一对应关系,且与输入载荷基本同步,不存在滞后现象,试验输出电压值与理论输出电压值也非常吻合.该传感器非常适合于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

关键词: 1-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 , 传感器 , 频率响应 , 线性性能 , 传感性能

应用无接触电阻率法研究矿渣水泥的早期水化

李东旭 , 朱建平 ,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7.04.006

通过电阻率变化探讨水泥水化早期阶段的特性.结果表明:在波特兰水泥中加入矿渣,电阻率先随矿渣掺量的增加而增加,水化1d后电阻率随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加入NaOH时电阻率先逐渐降到最小值,当水化进入到凝结硬化阶段,电阻率快速增加并超过波特兰水泥;当加入NaSO4时电阻率发展早期比较平缓,后期有迅速的增加.对各试样的孔结构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孔结构与电阻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电阻率 , 孔结构 ,

增进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强度的两种方法比较

刘斯凤 , , 王培铭

材料导报

研究了粒化高炉矿渣(GGBFS)作为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外加剂的可行性.GGBFS的掺量为4%,将其抗压强度结果和增进机理与氟硅酸钠作为外加剂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外加剂GGBFS和Na2SiF6的掺入都可以提高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的抗压强度,其中4%GGBFS掺入后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在30℃下养护14天的抗压强度可以提高19MPa以上,而10%Na2SiF6掺入仅提高10MPa以上.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压汞测孔技术(MIP)研究了两种外加剂对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增进机理.研究结果表明,GG-BFS的掺入可以产生更多的无定形产物,增加胶凝材料的数量,并且能细化其孔隙,减少孔隙率,从而提高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的强度.

关键词: 地聚合物 , 粉煤灰 , 抗压强度 , 机理

应用电阻率方法研究粉煤灰持碱效应

李东旭 , 朱建平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7.03.008

采用无接触电阻测量方法,通过电阻率随水化时间的关系曲线,研究了粉煤灰水泥中加入NaOH和Na2SO4后净浆水化早期电阻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加入粉煤灰后,使早期电阻率明显增加,后期电阻率降低.加入碱后,水化初期电阻率减低,后期电阻率增加.通过不同水化时间电阻率的变化曲线可以研究粉煤灰的持碱效应,并研究碱在粉煤灰水泥中的作用和形成的产物.

关键词: 电阻率 , 粉煤灰 , 碱吸收 , 水泥 , 早期水化

PVA短纤维和粉煤灰对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流变学行为和弯曲性能的影响

张云升 , 孙伟 ,

复合材料学报

利用自行研制的活塞式挤压流变仪研究了掺加聚乙烯醇(PVA)短纤维和粉煤灰的地聚合物浆体在挤压过程中的流变学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单轴挤压机成功制备出宽厚比=12.5:1.0的短纤维增强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利用MTS电液侍服机系统研究了各种纤维和粉煤灰掺量的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弯曲行为.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纤维的分布、取向、纤维-基体间界面,以及弯曲实验后试样断裂面上的纤维伸出长度、纤维尖端断裂形貌和纤维表面组织,从细观和微观角度探讨各种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弯曲破坏机制.结果表明:PVA短纤维的加入改变了地聚合物浆体的破坏模式,由脆性破坏变为延性破坏;对于不掺或掺加少量粉煤灰(≤10%)的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弯曲强度高,但延性小,当粉煤灰的掺加量≥30%时,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显著下降,但延性增大.

关键词: 短纤维 , 粉煤灰 , 地聚合物 , 挤压 , 弯曲行为 , 微观结构

PVA短纤维增强粉煤灰-地聚合物基挤压复合材料的动态行为

张云升 , 孙伟 ,

复合材料学报

首先通过挤压成型技术制备出宽厚比为12.5的聚乙烯醇(PVA)短纤维增强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薄板(SFRGC),然后利用Radmana冲击试验机系统研究了不同纤维体积分数和粉煤灰掺量的SFRGC在高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行为.通过激光粒度仪(LS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微观测试手段分析了SFRGC的微观结构和冲击破坏机制,结果表明,PVA短纤维的加入改变了地聚合物的冲击破坏模式:由脆性破坏变为延性破坏;对于不掺或掺加少量粉煤灰(≤10 wt%)的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冲击强度高、韧性大,然而当大量粉煤灰(≥30 wt%)加入后,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韧性显著下降.另外,对SFRGC在20次冻融和1个月硫酸侵蚀作用后的冲击响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SFRGC在严酷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能.

关键词: 短纤维 , 粉煤灰 , 地聚合物 , 挤压 , 动态行为 , 微观结构

叶绿素光敏化降解水中阿特拉

刘延湘 , 张旭 , 邓凤霞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9.2015032609

为考察阿特拉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行为,实验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以叶绿素铜钠盐作为光敏化剂,探讨了阿特拉光降解的影响因素及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阿特拉直接光解较慢,叶绿素铜钠加入可以促进阿特拉的光降解,具有敏化作用,当阿特拉初始浓度为2 mg·L-1,加入8 mg·L-1叶绿素铜钠时,阿特拉的降解率最大,达52.4%.pH影响阿特拉的光敏化降解,在pH =7时降解率较大,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阿特拉的降解率也随之提高.阿特拉的光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半衰期为174 min.

关键词: 阿特拉 , 光敏化 , 降解 , 叶绿素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