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909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注射成形Al2O3-10%Cu的两步脱脂工艺

乔斌 , 付广柱 , 冯立超 , 尚峰 ,

有色金属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1744.2014.02.006

采用注射成形制备Al2O3-10%Cu坯料,研究溶剂脱脂—热脱脂两步脱脂过程.结果表明,溶剂脱脂时溶剂采用三氯乙烯在40℃脱脂6h,脱脂率稳定在68.4%,随后热脱脂将脱脂率提高至96.1%.两步脱脂工艺能基本脱除粘结剂,可有效缩短脱脂时间,避免脱脂缺陷的产生,脱脂坯表面质量良好.

关键词: 注射成形 , 溶剂脱脂 , 热脱脂 , 溶剂—热两步脱脂

316L不锈钢粗粉注射成形工艺的研究

乔斌 , 尚峰 , 丁梅 , , 贺毅 , 杨建明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10.1.006

对平均粒度为30μm的316L不锈钢粗粉进行了注射成形.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生坯三点抗弯强度和生坯密度作为依据,研究了注射参数对生坯质量的影响;优选出适宜316L不锈钢粗粉的脱脂工艺及烧结工艺;烧结试件得到了理想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630MPa,屈服强度280MPa,延伸率52%,硬度69.5HRB,并评价了其耐蚀性.

关键词: 金属注射成形 , 316L不锈钢 , 粗粉 , 脱脂工艺 , 烧结工艺

Fe-Ni-CU-C合金粗粉注射成形的脱脂及烧结工艺

乔斌 , 尚峰 , , 邹家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7.06.013

对平均粒度为60μm的Fe-Ni-Cu-C合金粗粉进行注射成形,重点研究脱脂和烧结工艺.以粘结剂的差热分析为指导,制定合适的热脱脂工艺路线,并分析烧结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对烧结密度、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溶剂脱脂可以除去粘结剂中78%左右的石蜡,热脱脂时间可以缩短;在1 225℃,烧结件力学性能最佳.

关键词: Fe-Ni-Cu-C合金 , 粗粉注射成形 , 脱脂工艺 , 烧结工艺

注射成形Cu-Fe-C摩擦材料的性能

乔斌 , 周海霞 , , 陈劲松 , 贺毅 , 杨建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注射成形工艺制备了Cu-Fe-C坯料,通过溶剂脱脂和热脱脂、烧结制备出Cu-Fe-C摩擦材料.研究了Cu-Fe-C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重点分析了Fe含量对Cu-Fe-C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材料中铜颗粒之间存在的孔隙及石墨为主要的裂纹源和扩展途径,使材料发生脆性断裂;高硬度、耐磨的Fe颗粒分布于铜基体中,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当Fe含量达到8%时,材料的硬度为58HV,抗拉强度为148MPa;当摩擦速度为100~400r/min时,Fe颗粒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磨损量、摩擦系数,降低了材料的磨损性能;高速摩擦条件下,Fe的加入促进摩擦表面氧化膜的形成,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能.

关键词: Cu-Fe-C , 摩擦材料 , 注射成形 , 摩擦磨损性能

Fe-Ni-Cu-C合金粗粉的注射成形工艺

乔斌 , 尚峰 ,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7.05.010

对平均粒度为60μm的Fe-Ni-Cu-C合金粗粉进行了注射成形.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生坯三点抗弯强度和生坯密度作为依据,研究了注射参数对生坯质量的影响,得到了理想的脱脂和烧结工艺.结果表明:在1225℃,H2和N2比为1∶3时得到的烧结件具有最好的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为360MPa,屈服强度为171MPa,硬度为54HRB.

关键词: 金属注射成形 , 粗粉 , 脱脂 , 烧结 , 工艺

碳化硼陶瓷增韧补和致密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孙军龙 , 邓建新 , 刘长霞

材料导报

碳化硼陶瓷具有极高的硬度,然而其低韧性、低抗弯强度、难以致密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已有一些研究集中于碳化硼陶瓷增韧补和致密,对这一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与评述,阐明各种增韧补和致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碳化硼陶瓷增韧补和致密研究值得发展的一些方向.

关键词: 碳化硼 , 增韧补 , 致密

《金属学报》纪念薰奖金基金简章

金属学报

<正> 一、为纪念薰创办和主编《金属学报》,继承并发扬他毕生致力于科技进步的业绩,特设立《金属学报》纪念薰奖金基金.二、基金来源是乐于赞助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团体的捐赠.基金属于专款,全部存入银行,每年支取利息,直接用于奖励.

关键词:

流脉冲电子束表面合金热应力耦合场数值模拟

陈元芳 , 许洪斌 , 胡建军 , 杨长辉 , 韩超

材料热处理学报

根据流脉冲电子束表面合金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以3Cr2W8V模具材料为基体,以Al为合金元素,对电子束照射材料表面所产的热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显示3Cr2W8V电子束合金Al样品(Al层厚度t=2 μm)冷却后的表层4μm范围内的点残余拉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750 MPa,理论上材料将发生屈服.通过金相观察,样品表面有大量熔坑形貌,但并未出现明显裂纹,说明3Cr2W8V样品表面屈服形式主要为熔坑.另外,3Cr2W8V材料表层10 μm范围内主要受残余拉应力,残余拉应力大小约为650 ~ 750 MPa.随着深度的增加,残余拉应力值急剧减小,并在距离表层20μm处受最大残余压应力,最大残余压应力值约为120 MPa,并随着深度的继续增加,残余压应力值缓慢减小.

关键词: 流脉冲电子束 , 表面合金 , 数值模拟 , 热应力

316L不锈钢流脉冲电子束表面钛合金及其耐蚀性

张可敏 , 邹建新 , 杨大智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6.05.026

利用流脉冲电子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了快速钛合金.将精细钛粉预涂在基体表面后采用流脉冲电子束对其进行后处理.在电子束对表面的快速加热熔化、混合及增强扩散效应的作用下,部分钛熔入基体表层形成一层富钛层.由于钛的添加有利于形成α相,合金层由α相和γ相混合组成.在模拟体液中的动态极化测试表明,316L医用不锈钢经流脉冲电子束表面钛合金后,其在模拟体液中的耐腐蚀性能获得了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 流脉冲电子束 , 表面合金 , 耐蚀性 , 不锈钢

深切悼念本刊创刊人、主编薰同志

金属学报

<正> 1983年3月20日凌晨,《金属学报》的创刊人、主编薰同志和我们永别了。 薰同志1913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193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湖南省试,留学英国Sheffield大学,先后获得哲学博士和冶金学的科学博士学位。1950年受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聘,翌年毅然回归祖国。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

关键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91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