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Ce-SBA-15改性分子筛催化氧化油酸的研究

史春薇 , 王鑫 , 郭秀东 , 赵杉林 , , 陈平 , 杨卫亚

硅酸盐通报

采用微波水热法合成SBA-15,并用浸渍法合成了Ce-SBA-15催化剂,对Ce-SBA-15催化剂进行了红外、XRD、氮气吸附脱附和吡啶红外等表征,结果表明Ce的添加没有影响SBA-15的骨架结构,同时增加了载体SBA-15的L酸位和B酸位,改性的分子筛属于中强酸.采用油酸氧化制备壬二酸的方法考察自制的Ce-SBA-15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重复反应2次,壬二酸总收率为86%,是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反应收率的1.25倍,实验结果表明了Ce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复合分子筛的酸催化性能.

关键词: 油酸 , Ce-SBA-15 , 稀土负载 , 介孔分子筛 , 壬二酸

我国铝电解槽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发展及现状

, 涂赣峰 , 戚喜全 , 毛继红 , 吕定雄 , 冯乃祥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3969/j.issn.1671-6620.2010.03.004

铝电解槽的多物理场仿真及在线动态仿真分析研究对铝电解槽大型化、微机过程控制化的开发、优化设计、生产启动和运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阐述了铝电解槽物理场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的商业化分析软件,列举了21世纪以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在铝电解槽电、热、磁、流体和应力场仿真及智能多模式控制系统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文中分析了我国铝电解槽多物理场及在线动态仿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未来我国在铝电解槽计算机仿真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即磁流体全槽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多物理场同一计算平台的耦合解析;铝电解槽的全息仿真技术、在线动态仿真技术以及焙烧启动方式、材料属性对铝电解槽运行影响的研究分析;强适用性、参数化建模应用软件的开发.

关键词: 铝电解槽 , 计算机仿真 , 多物理场 , 智能控制

D2EHPA-HCl-HAc体系萃取Pr(Ⅲ)的机制分析与萃取平衡常数

, 张兴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0.04.029

在pH>1条件下,采用EDTA容量滴定法测定D2EHPA-HCl-HAc体系萃取Pr(Ⅲ)过程两相中的Pr浓度分别考察溶液酸度和萃取剂浓度对Pr的分配比的影响,通过对D2EHPA以及D2EHPA-HCl-HAc体系负载Pr有机相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探究了D2EHPA-HCl-HAc体系萃取Pr的机制,并确定萃取平衡常数.研究结果表明,当pH>1时,萃取过程的实质是Pr离子与基团P-OH发生置换,遵循阳离子交换机制,以及与基团P=0发生的络合配位作用,其萃取平衡常数KPr为1×100.13.

关键词: D2EHPA-HCl-HAc , 红外光谱 , 萃取机制 , 萃取平衡常数

氯代环烷酸体系萃取单一稀土和铝分配比及分离系数的研究

, 张兴 , 徐莹 , 吴文远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0.05.027

通过对不同萃取剂皂化值、料液酸度和铝浓度条件下,单一稀土和铝在氯代环烷酸体系中的分配比及分离系数的研究分析,阐明了当料液的酸度较高时,皂化值为0.35 mol·L-1氯化环烷酸体系可以获得铝和稀土相对更高的分离系数及更好的分离效果.pH值为0.20左右,对于中、高浓度铝的料液基本都能取得较好的稀土和铝分离效果;pH值为0.10左右,对于低浓度铝的料液基本都能取得较好的稀土和铝分离效果.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提高料液酸度实现铝和稀土的有效分离,同时抑制其他非稀土杂质的萃取,更有利于降低产品中杂质的含量.

关键词: 氯代环烷酸体系 , , 分配比 , 分离系数 , 稀土

铝合金交流电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工艺研究

, 李娜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0.01.020

以工业纯铝L2为实验试样,通过表面预处理→交流电阳极氧化工艺在其表面制备阳极氧化膜,考察了氧化时间、氧化电压对氧化膜厚度和硬度的影响,并对阳极氧化试样的横截面进行SEM和EDS测试分析.研究表明:电解液成分H_2SO_4质量浓度为200 g/L、Al_2O_3质量浓度为1 g/L,交流氧化电压为12 V,温度为(20±1) ℃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均匀、与基体结合紧密、硬度相对较高的氧化膜;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膜的厚度增加,但硬度相对降低.

关键词: 铝合金 , 交流电 , 阳极氧化膜 , 膜厚 , 硬度

工业纯铝交流电阳极氧化膜着色实验研究

, 张兴 , 李娜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0.03.011

以工业纯铝L2为实验材料,采用硫酸交流阳极氧化-着色工艺在铝表面制备黑色膜层,重点分析着色溶液pH、温度及乙酸钴质量浓度对黑色膜层的影响,通过分析型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电解液成分为200g/LH2SO4、1g/LAl2O3,U为12V,θ为(20±1)℃,t为60min的交流电阳极氧化条件下,着色液成分为30~40g/LCo(CH3COO)2,1g/LNiF2·2H2O,θ为50~60℃,pH为4.5~6.0,t为30min的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与工业纯铝L2基体良好结合力,耐蚀、耐热及吸光性较好的黑色膜层.

关键词: 工业纯铝 , 硫酸 , 交流电 , 阳极氧化膜 , 着色

中国古代青铜的技术分析

郑利平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08.02.021

青铜兵器是青铜时代耀眼的明珠,其中青铜最为引人注目.本文从青铜的成分组成、铸造工艺和表面 处理技术三方面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论述,为青铜器的防腐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青铜 , , 铸造技术 , 分析

《金属学报》纪念薰奖金基金简章

金属学报

<正> 一、为纪念薰创办和主编《金属学报》,继承并发扬他毕生致力于科技进步的业绩,特设立《金属学报》纪念薰奖金基金.二、基金来源是乐于赞助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团体的捐赠.基金属于专款,全部存入银行,每年支取利息,直接用于奖励.

关键词:

湖北出土战国青铜表面富锡层的材料学特征

何康 , , 潘春旭

材料保护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3把出土于湖北的战国青铜残片表面富锡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显微组织特征、合金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分析认为:(1)3把青铜残片属高锡青铜,表面存在一层由8相和非晶化合物构成的富锡层;(2)其双层结构中的惰性腐蚀层的特征表明富锡层是在长期埋藏环境中由于发生选择性腐蚀而形成的,排除了古代工匠人为处理的可能性。纳米压痕技术为古代金属样品微米级微区的力学性能的准确测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纳米压痕技术 , 材料学特征 , 战国青铜 , 湖北出土 , 富锡层 , 选择性腐蚀

深切悼念本刊创刊人、主编薰同志

金属学报

<正> 1983年3月20日凌晨,《金属学报》的创刊人、主编薰同志和我们永别了。 薰同志1913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193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湖南省试,留学英国Sheffield大学,先后获得哲学博士和冶金学的科学博士学位。1950年受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聘,翌年毅然回归祖国。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

关键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