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程
,
李伟明
,
张忠明
,
徐春杰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了探寻水平连铸球墨铸铁QT500-7型材的最佳等温淬火工艺,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等温淬火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该型材的组织及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等温淬火温度和奥氏体化温度是影响合金硬度的主要因素,随着二者温度的升高,基体组织中残留奥氏体量增多,硬度逐渐减小.试验用型材在现有的热处理参数中,硬度最高的工艺为840℃×60 min奥氏体化+280℃×100 min等温淬火,在此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由细密贝氏体型铁素体与少量残留奥氏体组成的组织,型材硬度为476 HBW.
关键词:
水平连铸
,
球墨铸铁
,
等温淬火
,
正交试验
李伟明
,
卢秀萍
,
贾宝垒
,
李磊
复合材料学报
为了提高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聚乳酸(P(3HB-co-4HB)-PLA)生物基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扩大应用领域,以P(3HB-co-4HB)和PLA共混物为基体,盐酸或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GF)为增强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GF/P(3HB-co-4HB)-PLA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仪(TGA)和万能电子拉力机等研究了GF表面处理方法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尺寸稳定性及断面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改性GF的加入可显著提高P(3HB-co-4HB)-PLA共混材料的综合性能.经偶联剂表面接枝的GF可均匀分散在P(3HB-co-4HB)-PLA基体中并形成较强的界面结合.添加质量分数20%的偶联剂改性GF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和硬度分别提高了29.38%、20.32%、41.38%和15.31%;初始热分解温度(IDT)和维卡软化温度(VST)分别提高了6.64℃和10.7℃;室温和60℃放置60 d后复合材料试样长度方向的尺寸稳定性分别提高了32.47%和33.70%.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
,
聚乳酸
,
玻璃纤维
,
力学性能
,
尺寸稳定性
崔桂梅
,
冯小东
,
李伟明
物理测试
棒材连轧过程对各连轧机的协调能力要求极高,其中任一轧机的波动都会影响其前后轧机状态及轧件形变.传统棒材轧制虽采用直流电机和活套装置,实现无张无扭轧制,但这并不能保证每道次轧件的变形和断面形状都合理、正确.通过对工程法轧制压力的综合分析以及对轧制过程中影响棒材直径的各相关量的全面考虑,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椭圆-圆孔型轧制压力预测模型,再结合AGC系统共同实现棒材的高精度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
AGC系统
,
棒材连轧
张来新
,
朱海云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简要介绍了罗丹明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特性及应用,重点介绍了:①新型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②新型罗丹明及香豆素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并对罗丹明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罗丹明
,
合成
,
应用
杨杨
,
高超颖
,
许良
,
段莉梅
,
李斌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658
罗丹明以其良好的光稳定性、光物理性质和荧光效应得到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基于罗丹明的螺环衍生物与被检测物质作用开环而产生荧光响应的特性,将两个或多个罗丹明母体单元构筑到包含特异性的识别单元的探针分子中,形成多枝的罗丹明酰肼类荧光探针,不仅可以弥补单分子探针的某些功能缺陷,而且可以使其具有更高灵敏度、更高选择性和可靠性,更加有利于分析检测.本文着重从设计原理、识别性能、应用范围等方面介绍了多枝罗丹明探针在Hg2+、Cu2+、Fe3+和Al3+等离子检测中发展趋势,并展望了这类荧光探针在活细胞金属离子光学成像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枝罗丹明
,
荧光探针
,
荧光识别
,
检测限
,
细胞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