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345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负载型TiO2光催化薄膜结构控制及光催化活性

张剑平 , 孙召梅 , 施利毅 , 贾桂玲 , 谢晓峰 , 饶薇薇 ,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5.05.036

采用溶胶-凝胶在不锈钢丝网上负载TiO2薄膜,通过SEM、XRD和TG-DTA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及添加量、水加入量、涂膜次数和煅烧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样品光催化降解甲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工艺条件控制可得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的负载型TiO2光催化薄膜.在钛酸丁酯乙醇溶液中添加适量PEG600和水,经反应制备的TiO2溶胶,涂膜于不锈钢丝网表面,450℃煅烧后获得具有中孔结构的TiO2混晶薄膜,该薄膜对甲醛光催化降解率达90%以上.

关键词: 溶胶-凝胶 , TiO2薄膜 , 甲醛 , 光催化

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型TiO2光催化剂

, 张利 , 姚文清 , 曹立礼

催化学报

用TiCl4作原料,通过溶胶-凝胶在单晶硅基片上制备了TiO2纳米薄膜,并用XRD,AES,XPS以及紫外反射光谱等手段,对TiO2薄膜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TiO2薄膜以锐钛矿型晶相存在.TiO2薄膜层与硅衬底间无明显的界面扩散反应.掺杂的Pd在还原前的薄膜中以氧化态存在,还原后则以高分散的金属态存在.掺杂的Pt在还原前后均以金属态存在,但还原后产生颗粒聚集.掺杂Pd的TiO2薄膜经还原后,其紫外吸收强度明显提高,主吸收峰发生红移.

关键词: 溶胶-凝胶 , 二氧化钛 , 薄膜 , 光催化剂 , 贵金属掺杂

镧系合金表面镀Pd工艺研究

桑革 , 沈崇雨 , 张义涛 , 曹伟 , , 叶小球 , 孙颖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6.05.012

研究了通过表面处理改善镧系贮氢合金性能的技术.采用敏化、活化和化学镀技术,研究了镀膜时间、镀膜温度对Pd形貌、Pd含量的影响,在合金粉末表面镀制了Pd薄膜.结果表明:优化的镀覆工艺为化学镀Pd,其适宜时间为2h,镀液温度在50~60℃之间,镀液浓度(以PdCl2计算)为1.70~2.55g/L之间.

关键词: 贮氢合金 , 表面处理 , 吸放氢特性 , 化学镀 , 镀钯 , 工艺参数

锂离子电容器集流体用穿孔箔的研究进展

徐启远 , , , 姜冬冬

材料导报

集流体用穿孔箔是锂离子电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锂离子电容器电极预掺锂提供通道,使锂离子迅速、均匀地掺杂到整个电极中,而且还承载电极活性材料,并将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系统地介绍了穿孔箔的主要结构参数(孔径、孔隙率)对锂离子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并综述了锂离子电容器集流体用穿孔箔的制备方法,最后展望了穿孔箔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集流体 , 穿孔箔 , 锂离子电容器 , 预掺锂

锂离子电容器的研究进展

袁美蓉 , 王臣 , , 刘伟强 ,

材料导报

锂离子电容器是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新型储能器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阐述了锂离子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其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锂离子电容器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器 , 储能器件 , 正负极材料

用TiO2,ZnO及Fe2O3纳米粒子光催化氧化庚烷的反应

尚静 , , 徐自力 , 井立强 , 杜尧国

催化学报

制备了三种n-型半导体氧化物TiO2,ZnO和Fe2O3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和N2吸附技术分别对它们的结构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三种氧化物粒子对庚烷的气相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 研究表明,对于同种催化剂,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粒径增大,比表面积减小,光催化活性下降. 三种催化剂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顺序为TiO2(锐钛矿)>ZnO>Fe2O3,金红石型TiO2粒子的催化活性低于ZnO粒子. 结合能带理论探讨了三种催化剂光催化活性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氧化锌 , 三氧化二铁 , 庚烷 , 光催化氧化 , 纳米粒子 , 半导体

纳米光催化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焕扬 , 张剑平 , 惟德 , 陈怡 , 施利毅 ,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5381.2006.04.013

纳米光催化技术在降解塑料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综述了国内外纳米光催化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纳米光催化技术应用于降解塑料领域的机理,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光催化技术 , 纳米TiO2 , 光催化 , 降解塑料

金刚石表面Cr金属化的界面扩散反应研究

, 王莉 , 姚文清 , 曹立礼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0.01.006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金刚石颗粒表面沉积了厚度为150nm的金属Cr薄膜.SEM研究表明在金刚石表面形成的Cr膜基本均匀,但有小的金属聚集体存在.俄歇深度剖析研究发现,在镀膜过程中Cr膜和金刚石基底间发生了显著的界面扩散作用.相应的俄歇线形分析表明,沉积过程中在界面上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部分Cr2C3物种.溅射沉积功率对金刚石颗粒与金属Cr膜的界面扩散反应有较大的影响.提高溅射功率可大大促进Cr元素的扩散,但对于C元素的扩散作用则影响较小.界面扩散反应的本质是荷能Cr原子与金刚石基底的碰撞注入作用.

关键词: 磁控溅射 , 金刚石 , Cr , 界面扩散反应 , AES

Ti/ZrN2/Al薄膜界面扩散反应的研究

, 殷木省 , 王莉 , 姚文清 , 嵇世山 , 曹立礼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1.07.010

利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法在Al基底上制备了ZrN2及Ti多层薄膜。利用扫描俄歇微探针的深度剖析和线形分析技术研究了真空热处理对Ti/ZrN2/Al样品膜层之间的界面化学状态和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热处理使Ti/ZrN2/Al薄膜界面上发生了明显的界面扩散和化学反应,生成了TiNx物种,并且薄膜内层发生了严重的氧化反应。

关键词: 界面扩散 , ZrN2 , 俄歇电子能谱 , 线形分析

负极预嵌锂方式对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袁美蓉 , 刘伟强 , , , 赵方辉

材料导报

研究了不同负极嵌锂方式对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最佳的嵌锂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短路嵌锂情况下,负极嵌锂电位为0.05 V时制备的电容器性能最好;外部恒电流嵌锂速率越小,即嵌锂时间越长,其负极的嵌锂量越大;嵌锂速率在0.05C、嵌锂最终电压为0.05 V时电容器性能最好;相比于恒电流单次嵌锂,负极经3次脱嵌锂后制备的电容器性能较好.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器 , 负极材料 , 嵌锂 , 硬炭 , 活性炭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34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