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230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超声深滚处理高强铝合金超声波焊层组织和织构研究

谢俊峰 , 有利 , 黄元林 , 赵茜 , 边飞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超声波金属焊接技术对2A12-T3和2All-O铝合金进行了焊接,然后对焊层进行了超声深滚处理.通过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了超声深滚处理前后超声波焊层的宏观形貌和微观组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超声深滚处理能够效去除超声波焊层表面的焊接压痕,降低表面粗糙度,使焊接界面的组织更加均匀.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表明,超声深滚处理后焊层组织发生再结晶,形成再结晶织构和形变诱导晶粒长大,助于消除焊接界面的焊接残余应力.因此,超声深滚处理助于改善铝合金超声波焊层的组织和性能.

关键词: 超声波焊接 , 超声深滚 , 表面粗糙度 , 再结晶织构

孔边倒角对直接芯棒孔冷挤压残余应力场的影响

侯帅 , 有利 , 王燕礼 , 边飞龙 , 叶雄林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大变形弹塑性接触分析限元方法,对倒角孔的直接芯棒冷挤压强化工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大小倒角的孔结构经强化后的周向残余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网格尺度会影响计算结果精度,网格尺度不合理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计算结果;在孔的挤入端加工的倒角,外圆直径应小于芯棒工作段直径,在孔的挤出端加工的倒角,外圆直径应大于芯棒工作段直径,这样对采用直接芯棒孔冷挤压强化工艺提高孔结构的抗疲劳性能更益.

关键词: 倒角孔 , 冷挤压 , 残余应力 , 抗疲劳

坦克扭力轴表面缺陷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周国峰 , 李晓延 , 史耀武 , 有利 , 徐滨士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8.01.002

为探求坦克扭力轴过早产生疲劳断裂的原因,应用弹性限元方法模拟了坦克扭力轴表面各种形状、尺寸的凹坑处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结合坦克在某一训练科目下的载荷谱,使用疲劳分析软件计算了具不同形状和尺寸缺陷的扭力轴的疲劳寿命(存活率为99%). 结果表明:一旦扭力轴表面出现了凹坑,尤其是出现了狭长的裂纹状凹坑时,其疲劳寿命会急剧下降;当出现狭长的裂纹状凹坑时,将其扩展成等径凹坑(不增大凹坑深度),可使凹坑对扭力轴疲劳寿命的影响降至最低.

关键词: 坦克扭力轴 , 疲劳 , 断裂 , 随机载荷 , 限元分析

双丝电弧喷涂中的粒子交叉飞行现象

有利 , 廖汉林 , 梁秀兵 , 徐滨士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3.09.009

通过对电弧喷涂涂层显微组织的定量分析发现,来自阴极和阳极的熔融粒子在焰流中存在"交叉"飞行现象.沿喷涂丘的横断面,来自阴极和阳极的扁平化粒子以接近反对称的方式分布.对于开放式喷涂系统和具收敛形喷嘴的封闭式喷涂系统来说,阴极粒子和阳极粒子的最大密度区不重合,而且也不在焰流中心线上.但是对于具拉瓦尔喷管的封闭式喷涂系统来说该现象不明显.

关键词: 电弧喷涂 , 涂层 , 粒子

芯棒锥面结构对孔冷挤压强化残余应力场的影响

有利 , 侯帅 , 王燕礼 , 边飞龙 , 管宇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150415

为了在紧固孔周引入均匀的残余压应力,以延长紧固孔构件的疲劳寿命、提高其抗应力腐蚀性能,利用ANSYS限元软件,建立了轴对称弹塑性限元模型,对直接芯棒冷挤压强化过程进行了仿真,特别是对芯棒的前锥段曲线结构形式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研究了前锥段曲线形式对残余应力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壁表面的周向残余应力分布复杂且不均匀,比较而言,外凸型正弦曲线型芯棒所产生的残余压应力沿孔壁深度方向分布更加均匀;几种曲线形式的芯棒在上表面近孔边区域均产生了径向残余拉应力,在孔的挤入段产生了轴向残余拉应力,但外凸型正弦曲线型芯棒在上述区域所产生的残余拉应力较小,且分布区域也较小。

关键词: 冷挤压 , 残余应力 , 芯棒结构 , 疲劳失效 , 限元分析

某重型车辆侧减速器齿轮接触疲劳失效分析

谢俊峰 , 有利 , 黄元林 , 张树祥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9.06.022

某重型车辆侧减速器主动齿轮在使用过程中因严重的点蚀与剥落而早期失效.通过化学成分检验、硬度检测、断口分析和金相分析等方法研究该齿轮的失效机理,并采用限元建模进行失效齿轮的接触应力分析.分析结果证明渗碳层中存在白色网状碳化物、渗碳层深度不足以及齿轮接触应力较大是造成失效齿轮接触疲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点蚀剥落 , 网状碳化物 , 渗碳层深度 , 接触应力

HXD1机车小齿轮轴断裂失效应力分析

有利 , 王燕礼 , 唐亮 , 刘忠伟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160005

HXD1机车牵引电机小齿轮轴的两个疲劳源位于齿轮轴大端油槽-油孔交界处,相对于油槽谷底直径平面呈反对称分布,且不在油槽谷底。为深入研究应力在疲劳裂纹源萌生位置和裂纹萌生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基于限元法建立了HXD1机车牵引电机转轴组件限元细节应力分析模型,分析了在齿轮副啮合力作用下小齿轮轴的细节应力及分布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小齿轮轴大端油孔两侧的两个应力集中点关于油槽谷底直径平面呈现反对称分布,这与裂纹源的实际位置吻合;从小齿轮轴锥端向齿端观察,油孔左侧应力集中点第一主应力值较右侧大(约26 MPa),这一区别导致左侧首先萌生疲劳裂纹的概率增大,该分析结果与失效小齿轮轴失效样本统计分析结果吻合。计算结果证实,油槽-油孔交界处呈反对称分布的应力集中在小齿轮轴的疲劳裂纹萌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建议采用表面机械强化的方法在两个疲劳危险点引入适当的残余压应力,以改善小齿轮轴的抗疲劳性能。

关键词: 机车齿轮轴 , 应力集中 , 疲劳断裂 , 限元分析

HXD1机车牵引电机转轴组件断裂失效分析

王燕礼 , 有利 , 刘忠伟 , 唐亮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160410

HXD1型电力机车的牵引电机转轴和小齿轮轴采用圆锥过盈配合传动结构(下称转轴组件),使用中该组件出现了早期断裂失效。本文通过理化检测、断口和配合面宏/微观形貌观察等失效分析技术对失效组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材料成分、组织和显微硬度正常,小齿轮轴和电机转轴的失效形式分别为高周疲劳断裂和微动疲劳断裂。造成组件失效的原因和过程是,小齿轮轴近齿端油槽-油孔交界线处较大的结构应力集中,油槽底部周向加工刀痕造成附加应力集中,在应力集中和旋转弯曲疲劳载荷作用下油孔边两个应力集中点萌生了疲劳裂纹并扩展;随小齿轮轴裂纹的不断扩展转轴组件结构刚度减小,继而诱发了与小齿轮轴匹配的电机轴配合面的微动疲劳,电机轴疲劳裂纹萌生于微动区的边缘处;电机转轴先于小齿轮轴完全断裂。基于本文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组件抗疲劳断裂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机车 , 转轴组件 , 应力集中 , 微动疲劳 , 高周疲劳 , 圆锥过盈配合

基于GIS技术的黔西南金矿区地质异常找矿有利度分析

于宁 , 聂爱国 , 刘沛

黄金 doi:10.11792/hj20151105

以黔西南金矿区为例,利用GIS技术分析已知矿床(点)与各地质异常间相关性,开展找矿预测研究. 通过运用GIS技术分析已知金矿床(点)与地质线型异常和地质面型异常的空间位置关系,开展地质线型异常Buffer(缓冲区)和地质面型异常叠加分析,确定其找矿有利地段,以此为基础分析组合异常找矿有利度,进而圈定研究区一类找矿远景区15个,二类找矿远景区11个,三类找矿远景区4个,实现了找矿预测的定量化分析研究.

关键词: GIS , 地质异常 , 找矿有利 , 黔西南金矿区

某轻型车辆液力减震器活塞杆断裂失效分析

王侃 , 有利 , 黄元林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9.01.024

对发生断裂失效的某型轻型车辆液力减震器活塞杆进行断口失效分析.为查找失效原因对活塞杆根部的加工状态进行分析,同时对活塞杆根部无过渡圆角的两种情况进行限元应力分析.结果表明,活塞杆的断裂属于高周疲劳断裂,引起早期疲劳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活塞杆根部过渡截面未加工过渡圆角所造成的.与未加工过渡圆角时相比.加工R5的过渡圆时可以使活塞杆根部的最大轴向应力下降36%.

关键词: 液力减震器 , 活塞杆,疲劳断裂,失效分析,应力集中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1231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