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
,
朱城荣
,
曹伟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01.02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尖晶石型 ZnFe2 O4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分析样品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磁化性能和电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前驱体混合物的焙烧温度为500℃时得到 ZnFe2 O4纳米颗粒,尺寸在14~17 nm范围内,粒度分布均匀,为单晶立方结构;当焙烧温度为500~800℃时,样品表现出亚铁磁性,随着焙烧温度升高,颗粒尺寸增大,离子的倒反系数减小,饱和磁化强度降低;所选样品在2~18 GHz 频率范围内多次出现损耗峰,介质在松弛极化和色散过程中,将电场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散掉,从而获得良好的电磁性能。所用方法工艺简单,设备成本低。
关键词:
ZnFe2 O4 纳米颗粒
,
结构表征
,
磁化性能
,
电磁性能
王志学
,
邢万芳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10.007
鑫城金矿属高品位、急倾斜、椭圆形柱状矿体,矿石不稳固,矿岩界限不清.露天转地下开采后应用空场采矿法开采,致使预留的护顶矿柱冒落,采场与露天坑相通,露天边坡大量冒落的废石混入已采下矿石造成严重贫化.为此,重新确定适应该矿体开采的采矿方法,安全生产,减小贫化,提高效益成为矿山的当务之急.文中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介绍了推荐方案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开采
,
椭圆形柱状矿体
,
损失贫化
,
分段崩落采矿法
彭雪峰
,
姜丽萍
,
郝兴春
,
王龙江
,
李明昱
黄金
doi:10.11792/hj20151104
郭城断裂带作为郯庐断裂的次级导矿构造,控制着该地区金矿床的分布和产出,并且金矿床还受胶莱盆地边缘层间滑动构造的控制,金矿成矿的地质背景和构造特殊. 从区域成矿背景和矿床特征入手,分析了郭城断裂带金矿床的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分析结果表明,郭城断裂带深部存在含矿大岩体,具有很好的金矿成矿条件,找矿潜力巨大,有存在大型金矿床的可能,应该加强该成矿带的找矿工作力度.
关键词:
金矿床
,
找矿潜力
,
郭城断裂带
,
胶东
丁高明
,
卢树东
,
刘国荣
,
肖淳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904
朱林西金矿床位于金山金矿田的中北部,是与韧-脆性剪切带有关的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在综合研究和利用矿区以往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基础上,选取矿区40号勘探线为典型地质剖面,对该剖面坑探工程控制的Ⅰ号金矿带进行系统采样和数据分析与统计计算。利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金矿床的原生晕组合特征。通过绘制和分析原生晕元素轴向异常分布图和叠加图、地球化学参数计算图,初步归纳了矿床构造叠加晕总体特征,并分析了矿体原生晕特征的地质意义以及对深部盲矿体预测的应用。研究认为:As与 Au关系密切, As、Sb和Hg为金矿体的前缘指示元素组合;Pb、Zn、Cu分布于矿体周围,为矿体的近矿晕指示元素组合;Mo、Mn和Co元素为矿体的尾晕元素组合;尾晕的反带异常、前缘晕与尾晕叠加等特征对深部盲矿体预测有重要指示作用。
关键词:
原生晕
,
朱林西金矿床
,
金山金矿田
,
盲矿体预测
庞克亮
,
向文国
,
赵长遂
,
李振中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热重分析仪上研究沛城煤矿天然焦-CO2气化反应特性:比较了不同温度下天然焦与原煤的气化特性,考察了气化反应温度、气化介质CO2流量和操作压力对天然焦-CO2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沛城煤矿天然焦与原煤的气化特性比较接近,略高于原煤;气化温度对气化反应影响显著;气化温度1000℃、试样质量10 mg左右、常压气化条件下,气化反应气体流量达到60 mL/min时,才基本消除外扩散的影响;随着气化压力的增加,气化反应速率增加,天然焦试样碳转化率增加,同一反应时刻,随压力的增加,试样碳转化率的增加并不呈线性,在较高压力下,压力对二氧化碳与沛城煤矿天然焦的还原反应的影响较弱.
关键词:
天然焦
,
气化
,
XRD
,
热重法
,
催化剂
冯波
,
李红梅
,
魏兴亮
,
陶鑫
,
张文胜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406
牧牛山二长花岗岩体是胶东郭城地区出露面积最为广泛的岩体,为区内重要的赋矿围岩之一.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获得岩体结晶成岩年龄为(2 105 ±26)Ma,并经历了约1.85 Ga时期的变质改造事件.岩体侵位与区内金成矿作用时间差距甚远,因此直接提供金或成矿流体的可能性不大.
关键词:
锆石
,
LA-ICPMS
,
牧牛山岩体
,
郭城地区
,
胶东
汪龙
,
刘春明
,
胡召齐
,
江来利
,
黄德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江南造山带新元古变基性岩为区域构造事件和演化模型的建立提供地质依据.对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鹤城地区变玄武质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进行研究.鹤城变玄武岩呈北东—南西向沿瑶里—鹤城—江潭—带分布.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休宁鹤城变玄武岩同科马提质玄武岩及岛弧玄武岩相类似;富集Rb、Ba、Th、U等强不相容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指示其成因可能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同时有地壳物质的混染,其可能属于皖南伏川蛇绿岩西延组成部分,与伏川蛇绿岩组成一个弧后杂岩带,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弧后小洋盆环境.结合区域资料,表明新元古代板块俯冲、岛弧岩浆活动以及拼合是江南造山带形成的比较合理的构造演化过程.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东段
,
鹤城
,
变玄武岩
,
科马提质玄武岩
,
岛弧玄武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