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连贺
,
焦燕
,
朱岳麟
,
冯利利
,
陈贻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开发天然资源水芹烯的精细化学应用为目的,用松节油加工副产物β-水芹烯为原料,将β-水芹烯和马来酸酐(MA)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160℃聚合反应30 min,产物经溶解沉淀法精制后得到淡黄色坚硬固体.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合成了一种萜烯马来树脂,结构以高分子交替共聚为主,反应机理为"电荷转移聚合机理".对产物的软化点、色度、酸值、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分析测试表明,这种树脂具有分子量大,软化点高的优点,在胶粘剂、涂料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β-水芹烯
,
萜烯马来树脂
,
性能
,
结构
,
机理
王瑞
,
白振华
,
王云祥
,
刘亚星
,
钱承
,
华长春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60146
针对带钢连退过程中的热瓢曲问题,充分考虑到连退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从内力、外力两方面因素分析了热瓢曲以及横向压应力的产生机理,阐述了热瓢曲的发生规律,首次提出了瓢曲指数的新概念,给出了相应的瓢曲临界条件,建立了一套适合于连退过程的带钢热瓢曲指数的计算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工艺段内带钢瓢曲指数分布规律以及相同工艺段内来料板形、横向温差、炉辊辊型、摩擦因数、设定张力、通板速度等因素对带钢热瓢曲指数的影响,并将相关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开发出了“连退机组通板过程带钢瓢曲预报软件”,实现了对连退过程带钢瓢曲的在线预报,为瓢曲缺陷的预防和控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连续退火
,
热瓢曲
,
张力分布
,
瓢曲指数
,
计算模型
令狐克志
,
乔建军
,
王洋
,
朱国森
,
刘光明
钢铁
连退炉内的带钢热瓢曲严重影响了生产线的顺行,给现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缓解带钢的热瓢曲,从力学屈曲理论和有限元模拟技术对宽薄带钢在高温炉内的带钢热瓢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初始板形的带钢,其对应的临界瓢曲应力有明显的差异。通过酸轧目标板形的优化和修改,有效地把炉内带钢热瓢曲概率降低了50%以上。
关键词:
连退
,
热瓢曲
,
临界瓢曲应力
,
目标板形
钢铁
美国纽柯公司贺特福德中厚板厂的板坯连铸机和轧机由达涅利公司提供.介绍了工厂的特点、工厂参数的精确调试和优化、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工厂的连铸机是世界上最宽的长漏斗形结晶器板坯连铸机,能够生产优质合格的产品并连续不断地打破了产能纪录.
关键词:
板坯
,
连铸
,
结晶器
B.DiGiusto
钢铁
美国纽柯公司贺特福德中厚板厂的板坯连铸机和轧机由达涅利公司提供。介绍了工厂的特点、工厂参数的精确调试和优化、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工厂的连铸机是世界上最宽的长漏斗形结晶器板坯连铸机,能够生产优质合格的产品并连续不断地打破了产能纪录。
关键词:
板坯;连铸;结晶器
杜国强
,
袁文振
,
张宝平
,
张立元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098
针对高强度带钢连续退火过程易发多发的板形翘曲问题,根据带钢纵向延伸在厚度方向分布不均导致了翘曲的机理认识建立了带钢翘曲生成力学模型,求解获得带钢上下表面延伸差与翘曲大小的关系及影响规律,并分析指出连退机组平整机单辊驱动是导致带钢产生上下表面延伸差的主要原因.为解决某高强度带钢连退机组存在的板形翘曲问题,建立该机组平整轧制过程有限元仿真模型,模拟分析上下工作辊辊径差、轴线偏心距和摩擦因数差对带钢上下表面延伸差的影响,并提出以减小厚度方向延伸不均为目标的板形翘曲控制的若干对策措施.将所提出的对策措施上机试用并多次优化调整后稳定用于某连退机组的实际生产,使该机组产品带钢的板形翘曲缺陷得到明显改善,创造显著经济效益.
关键词:
翘曲
,
有限元
,
延伸差
,
翘曲控制
崔丽
,
郭强
,
胡贤磊
,
刘相华
中国冶金
随着厚规格、高强度品种钢的大量开发,头部翘曲成为板材生产过程的一种常见缺陷,同时部分矫直机矫直能力不足,使头部翘曲板材矫直过程困难。以开发厚规格、高强度品种钢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头部翘曲呈蛇形板材矫不平问题为依托,采用弹塑性差分的曲率积分方法,研究头部翘曲对传统矫直过程残余曲率和矫直力的影响,提出利用静压矫直方法解决头部翘曲板材矫不平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证明:静压矫直可以有效解决头部翘曲板材矫不平问题,改善板形,减小切损量。
关键词:
头部翘曲
,
矫直能力
,
静压矫直
,
残余曲率
,
矫直力
钢铁
世界最宽的长漏斗形结晶器板坯连铸机从浇铸第一炉开始就生产优质合格的产品并连续不断地打破产能纪录.
关键词:
姜丽
,
孙玉宝
,
马红梅
,
张志东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7.05.016
根据液晶动力学理论研究了π型液晶盒中从展曲到弯曲的转变过程和转变所需的最小电压.在低电压驱动情况下,具有非对称预倾角度的展曲结构转变为非对称状态;在高于转变电压的脉冲作用下,再转变成为弯曲结构.结果表明,转变电压随着锚定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表面黏滞系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预倾角度的增加而减小.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得到的转变时间比其他方法要快得多,可以小于50 ms.
关键词:
液晶
,
π型盒
,
转变电压
,
锚定强度
,
表面黏滞系数
,
预倾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