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强
,
徐南平
,
时钧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2.01.013
对支撑体预处理、制膜液碱度、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NaA型沸石分子筛膜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较优的条件是;支撑体采用去离子水浸泡,在90℃条件下晶化5小时,制膜液摩尔组成为Na2O:SiO2:Al2O3:H2O=8:1:0.2:200.SEM表明所合成的NaA型沸石分子筛在支撑体表面紧密排列形成膜层,膜厚约为3μm;NaA型沸石分子筛膜的氢气和氮气的渗透系数几乎不随平均压力变化而改变,其理想分离系数约为5,高于Knudsen扩散值,表明所合成的NaA型沸石分子筛膜具有一定的分子筛分效应.
关键词:
NaA型沸石膜
,
合成条件
,
氧化钛支撑体
,
铝硅酸溶液
耿洪斌
,
黄培
,
时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GPC、原位FT-IR技术研究了聚酰胺酸(BPADA-BAPS)在不同热处理过程中的热环化,结果表明,升温过程中,聚合物分子链断裂成酐、胺端基这一动态平衡的平衡常数在175 ℃~200 ℃段趋于最大;初始热环化温度(Tonset)随升温速率的递增而升高,推测其受溶剂与酰胺酸基团间的氢键和酰胺酸基团自身的构象调整难易程度、速率的影响;恒温热环化过程中,聚合物的Tg不断升高.当Tg达到反应温度时,聚合物即转入玻璃态,各链段的迁移受到限制,结果聚合物的环化及分子链的断裂同时缓和下来.
关键词:
聚酰胺酸
,
聚酰亚胺
,
热环化
赵宜江
,
嵇鸣
,
张艳
,
李荣清
,
仲慧
,
徐南平
,
时钧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0.01.009
采用氢氧化镁吸附与陶瓷膜微滤过程相结合进行活性染料废水脱色处理.重点在于对预处理条件及微滤操作条件的考察.研究表明,采用氢氧化镁吸附预处理的陶瓷膜微滤技术对含活性染料的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是完全可行的,具有脱色率高、操作简单的优点,在合适的条件下,脱色率可达98%以上,1.0 μm膜的通量在150 L/(m2.h)左右.
关键词:
脱色
,
印染废水
,
陶瓷膜
,
微滤
,
氢氧化镁吸附
温昶
,
赵会仙
,
李融武
,
李国霞
,
郭培育
,
高正耀
,
赵维娟
,
孙洪巍
,
郭敏
,
谢建忠
原子核物理评论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技术测试了若干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台窑钧官瓷样品胎和釉的化学组成,利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两窑场胎和釉的差异.结果表明: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台窑钧官瓷能较好地加以区分.再次证明了钧瓷和汝瓷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
钧官瓷
,
严和店窑汝瓷
,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
化学组成
,
因子分析
杨超
,
黄培
,
徐南平
,
时钧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1998.01.004
采用悬浮粒子烧结法,在两种不同结构的α-Al2O3支撑体上制备出0.17μm左右的管式氧化锆复合微滤膜.研究制膜条件对ZrO2/α-Al2O3复合微滤膜的成膜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要得到无缺陷膜,干燥和烧结的温度及时间的适当控制尤为重要,温度为bTs烧结2 h成膜较好.采用气体泡压法测定膜的孔径分布,并以纯水通量表征膜的渗透性能.
关键词:
氧化锆
,
复合微滤膜
,
粒子烧结
,
制备
,
表征
崔鹏
,
范益群
,
徐南平
,
时钧
催化学报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纳米溶胶,用浸渍法将其负载于颗粒形活性炭的表面制成TiO2负载膜,利用SEM,EDS和XRD等手段对膜的形貌、均匀性及晶型等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甲基橙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反应考察了该负载膜的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无机膜
,
表征
,
光催化
,
甲基橙
,
降解
赵宜江
,
钟璟
,
李红
,
徐南平
,
时钧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1998.04.003
对陶瓷微滤膜回收偏钛酸过程中膜清洗方法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清洗剂的清洗效果,研究了清洗时间、外压脉冲等不同清洗方式对清洗效果的影响,并结合SEM及EDX等检测结果,分析了清洗机理,同时对清洗重复性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效果好且稳定的清洗方法,将此过程向工业化应用又推进了一步.
关键词:
陶瓷微滤膜
,
清洗方法
,
清洗机理
杨刚
,
王焕章
,
邢卫红
,
徐南平
,
时钧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0.05.005
采用两种截留分子量的卷式纳滤膜组件研究了工业木糖溶液的纳滤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了S-K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纳滤方法浓缩水解法工业木糖粗品溶液,通过四级串联方式可将质量分数为4%的木糖溶液浓缩至20%.该技术操作能耗低,木糖回收率高,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纳滤
,
木糖
,
模型
张义
,
宁建新
,
王洪伟
,
孙晓岗
硅酸盐通报
宋钧官瓷作为中国钧瓷领域中的最高水平,它不仅仅是唐钧瓷釉和早期宋钧瓷釉的扩展和延续,更是一个时代的创造.在给世人留下宝贵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需待解决的问题.诸如,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产生原因,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机理等等,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研究唐钧花釉、宋代天青、天蓝釉的基础上,采用了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并分别采用了现代及传统的制作工艺以及柴烧、煤烧和气烧的烧成方法最终成功烧制出完美的宋钧官瓷艺术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和不同的制作工艺,采用不同的烧成方式恢复钧官瓷釉的艺术效果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实验证实了钧官瓷釉不同特征的形成原因与工艺过程的相应关系,为钧官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依据,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钧官瓷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形成原理及其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原因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
钧官瓷
,
菟丝纹
,
蚯蚓走泥纹
,
分相
,
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