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15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采用简便方法制备快速响应的聚吡咯复合薄膜传感器

马兴法 , 胡萌 , 李光 , 汪芒 , 陈红征 , 谢富霞 , 孔义 , 孙志勇 , 孙景志 , , 白茹 , 程玉南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6.05.003

在叉指碳电极上采用原位制备的方法构筑了聚吡咯复合薄膜气传感器,对其在三甲基胺气氛中的电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5.14×10-7mol/mL的三甲基胺,其敏感性可达3~6个数量级的变化, 远高于同等实验条件下酞菁、卟啉等及其氟代衍生物的气性.该薄膜传感器具有好的重现性和选择性,在室温下可用氮气完全恢复.

关键词: 聚吡咯复合薄膜 , 原位聚合 , , 快速响应

三(8-羟基喹啉)铝(Alq3)发光性能的调控

陈红征 , 跃文 , , 林家军 , 汪茫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6.04.037

三(8-羟基喹啉)铝(Alq3)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础材料.本文评述了如何通过分子的化学修饰和聚集态结构的改变来调控其发光光谱,提高发光效率.这将为开发高性能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提供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 三(8-羟基喹啉)铝 , 有机电致发光 , 化学修饰 , 聚集态结构

氟代Alq3衍生物的热稳定性及聚集态结构

林家军 , , 跃文 , 汪茫 , 陈红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文考察了各种氟代三(8-羟基喹啉)铝(Alq3)衍生物的热稳定性,比较了真空蒸镀薄膜和固体粉末的形貌和结晶性,并研究了其聚集态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氟取代使热分解温度有所下降,在薄膜状态下各种氟代Alq3衍生物呈无定型状态,而在粉末状态下则呈现多晶结构.

关键词: Alq3 , 氟代作用 , 热稳定性 , 聚集态结构

甲氧基取代三苯胺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徐清 , 陈红征 , , 汪茫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7.02.007

通过Ullmann反应合成了4-甲氧基三苯胺(MeO-TPA)和4,4'.二甲氧基三苯胺(DMeO-TPA)两种具有良好溶解性的甲氧基取代三苯胺,通过FFIR、'H NM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CV)结合UV-Vis吸收光谱测试了其能级结构.以甲氧基取代三苯胺为电荷传输材料,TiOPc为电荷产生材料制备了双层光电导体,测试了其光敏性.结果表明MeO-TPA和DMeO-TPA具有较三苯胺(TPA)更为优良的空穴传输性能.

关键词: 三苯胺 , 甲氧基 , 合成 , 空穴传输材料 , 有机光电导体

材料的研究进展

宁文生 , 杜丕一 , 翁文剑 , 韩高荣 , 沈鸽

材料导报

从气材料种类、制备方法、改善气材料缺陷的手段等方面介绍了气材料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气材料研究中的新动向,展望了它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材料 , 制备方法 , 改善性能 , 新动向

传感器的发展

陈长庆 , 胡明 , 吴霞宛

材料导报

综合介绍了气传感器的种类及其近期的发展以及MEMS技术对气传感器的推动,并着重对声表面波(SAW)气传感器及石英微天平(QCM)气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涂层材料作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MEMS , 声表面波 , 石英微天平 , 传感器

新型窄带隙聚方酸菁的合成与光电性质

王承哲 , , 陈红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为了寻找更好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我们首先通过Leimgruber-Batho法合成了苯并双吡咯M1及其正丁基取代的衍生物M1a,并以它们为给电子性单体,分别与吸电子性单体方酸交替共聚得到聚合物P1和P1a。用TGA、GPC表征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分子量,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聚合物分解温度均高于300℃,其中P1a的紫外-可见光最大吸收峰出现在597nm,带隙为1.73eV,而且其LUMO能级为-3.85eV,与最常用的有机n型材料PCBM的HOMO能级相当(-3.91eV),有可能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 聚方酸菁 , 苯并双吡咯 , 合成 , 光电性质

MEMS气传感器

惠春 , 徐爱兰 , 徐毓龙

功能材料

随着MEMS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相继问世,MEMS气传感器是其中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7种MEMS气传感器.

关键词: MEMS技术 , 牺牲层技术 , MEMS气传感器

材料吸附研究进展

胡耀强 , 权朝明 , 刘海宁 , 吴志坚 , 叶秀深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11.021

通过改变环境温度,温吸附材料可以实现对蛋白质、染料及其他物质的吸附、脱附和控制释放,而无需添加其他试剂,降低了这些过程造成的污染.因此温吸附材料作为智能响应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是现在被研究得最多的温材料,它的相转变温度(LCST)为32℃,许多复合的温吸附材料的LCST小于40℃,这使得温吸附材料在蛋白质的活性分离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主要综述了温材料在吸附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对温吸附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材料 , 吸附 , 染料 , 蛋白质

新型氧薄膜材料

徐明霞 , 刘丽月 , 郑嘹赢 , 樊丽莹 , 徐廷献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1.01.003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用于汽车新型传感器的氧薄膜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MoOx、TiOx、CrOx)、钙钛矿型(SrTiO3/LaNiO3、LaNiO3、LaCrO3)和类钙钛矿型(La1-xMxNiO4)纳米粒子薄膜.结果表明,与传统氧传感器用的ZrO2、TiO2半导体材料相比,这三类材料的阻温系数小,敏感度高,响应速度快

关键词: 薄膜材料 , 特性 , 纳米粒子 , 溶胶 , -凝胶法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1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