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勇
,
王文权
,
黄诗铭
,
方丽琴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和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NiCr-Cr3C2添加量、喷焊层数对H13钢表面Ni60B等离子喷焊层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NiCr-Cr3C2添加量增加,喷焊层硬质颗粒相明显增多,组织更加细密和均匀.当添加10% NiCr-Cr3C2时,其显微硬度可达基材的4倍以上;喷焊层数增加,喷焊层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且组织也变得不均匀,显微硬度下降;熔合区白色胞状晶粒为部分熔化的残留基材晶粒,柱状树枝晶区为联生结晶和以基材残晶为核心的“包覆结晶”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现有研究结果不同;喷焊层主相均为Cr2Ni3、(Ni,Fe)、FeNi3、(Fe,C)、Cr23 C6,硬质强化相Cr2 Ni3、Cr23C6、B2Fe3Ni3、Fe23B等显著提高了喷焊层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等离子喷焊
,
NiCr-Cr3C2
,
包覆结晶
,
显微组织与性能
徐红勇
,
王文权
,
黄诗铭
,
程祥霞
,
任美璇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6.00084
通过等离子喷焊NiCrBSi+Ti混合粉末制备TiC硬质增强镍基复合耐磨层, 利用OM, SEM, XRD及EDS研究了喷焊层微观组织、物相及元素组成特征, 并利用显微硬度仪及磨料磨损试验机对喷焊层显微硬度及耐磨料磨损性能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NiCrBSi+Ti混合粉末喷焊层主要包括由保留有共晶组织形态的(γ-Ni+β1-Ni3Si)与过共析组织(α-Fe+FeNi3)组成的基体相, 以及镶嵌于基体中的M7C3和M23C6等硬质相; CrB弥散分布于喷焊层中; 原位生成的TiC一部分作为M7C3和M23C6等后析出相的形核核心, 一部分以细小颗粒(<1 μm)弥散于基体中, 部分甚至偏聚为大尺寸TiC (>1 μm)块体. Ti的加入, 显著细化了喷焊层组织, Ti添加量为6%时, 喷焊层性能最好, 显微硬度可达800 HV0.5, 磨损质量约为14.5 mg, 耐磨性为纯NiCrBSi喷焊层的2倍以上.
关键词:
TiC,
,
等离子喷焊,
,
原位生成,
,
组织与性能
徐红勇
,
王文权
,
黄诗铭
,
程祥霞
,
任美璇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6.00084
通过等离子喷焊NiCrBSi+Ti混合粉末制备TiC硬质增强镍基复合耐磨层,利用OM,SEM,XRD及EDS研究了喷焊层微观组织、物相及元素组成特征,并利用显微硬度仪及磨料磨损试验机对喷焊层显微硬度及耐磨料磨损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NiCrBSi+Ti混合粉末喷焊层主要包括由保留有共晶组织形态的(γ-Ni+β1-Ni3Si)与过共析组织(a-Fe+FeNi3)组成的基体相,以及镶嵌于基体中的M7C3和M23C6等硬质相;CrB弥散分布于喷焊层中;原位生成的TiC一部分作为M,C3和M23C6等后析出相的形核核心,一部分以细小颗粒(<1μm)弥散于基体中,部分甚至偏聚为大尺寸TiC (>1 μm)块体.Ti的加入,显著细化了喷焊层组织,Ti添加量为6%时,喷焊层性能最好,显微硬度可达800 HV0.5,磨损质量约为14.5 mg,耐磨性为纯NiCrBSi喷焊层的2倍以上.
关键词:
TiC
,
等离子喷焊
,
原位生成
,
组织与性能
张野
,
王文权
,
徐红勇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磨料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以Ni60A为基体,添加不同量的Mo对等离子喷焊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60A喷焊层中主要相为FeNi3、Cr7C3、(Fe,Ni) 23B6等,粗大的短棒状组织分布在镍基固溶体中;Mo的加入使等离子喷焊层中生成了大量均匀分布的MoSi2、Mo2C、MoC、Mo3C2等硬质相;喷焊层组织得到细化,形成更多的等轴晶;研究发现,MoC、Mo2C主要由Mo3C2通过共析反应转变形成,MoxCy相互聚集形成椭圆形碳化物;添加Mo之后喷焊层的耐磨性明显提高,Mo添加量为8%时,喷焊层的耐磨性较好,与Ni60A喷焊层相比,耐磨性提高了约30%.
关键词:
等离子喷焊
,
元素Mo
,
硬质相
,
耐磨性能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徐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徐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徐变试验得到的徐变系数、徐变泊松比以及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双轴、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徐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徐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徐变泊松比的空间徐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徐变系数(ψ)m和偏应力徐变系数(ψ) 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徐变系数的空间徐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三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徐变
霍俊芳
,
李晨霞
,
侯永利
,
吕笑岩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长期徐变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体积砂浆法(EMV法)与传统替代法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各组再生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后自然条件下持荷的变形值和相同试验条件下试件的收缩值,并计算各组试件的徐变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变化规律与对比普通混凝土相似.EMV法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具有较低的徐变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配合比
,
徐变
何智海
,
钱春香
,
钱桂枫
,
孟凡利
,
程飞
,
高祥彪
,
庄园
功能材料
采用自制的徐变加载装置,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双掺粉煤灰和矿渣以及减缩剂对7d等强度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与混凝土同水胶比浆体的化合结合水量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土徐变系数发展较快,加载100d左右趋于稳定;减缩剂和双掺矿物掺合料均明显降低了混凝土的徐变系数,以掺减缩剂效果更好,450d值仅为0.63,而PVA纤维增加了徐变系数;混凝土的徐变系数随浆体化学结合水量的增加而降低,60d早龄期浆体水化有利于降低徐变系数,450d后期水化产物对降低混凝土的徐变系数贡献不大.
关键词:
混凝土
,
徐变系数
,
化学结合水
,
减缩剂
,
等强度
张异
,
钱春香
,
赵飞
,
何智海
,
曲军
,
郭景强
,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1.023
采用自制的徐变加载装置,研究了萘系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以缓凝组分、减缩组分对等配合比混凝土徐变的影响规律,结合与混凝土同水灰比浆体非可蒸发水含量及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演化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相比萘系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能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徐变,其中以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效果最好;减缩剂对混凝土的徐变有降低作用,缓凝组分的掺入对徐变有不利影响;聚羧酸减水剂和减缩组分能通过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分传输和向外界扩散来降低徐变;早强型聚羧酸使浆体具有较多的水化产物数量,对强度的增加和徐变的降低有一定好处,缓凝组分的掺入会延缓水化并减少总水化产物数量,降低强度,使徐变增加.
关键词:
混凝土
,
徐变度
,
减水剂
,
非可蒸发水
,
内部相对湿度
张云国
,
吴熙
,
毕巧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通过试验研究了两种水胶比分别为0.33和0.29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SCLC)的收缩和徐变性能,并与配合比相似的普通骨料自密实混凝土(SCC)及强度接近的普通混凝土(NC)进行了对比.收缩试验从入模后12小时开始,至6个月结束.徐变试验从3天龄期开始加载,分别在7、14、21和28天继续加载,而后保持荷载不变,加载应力水平分别为相应龄期抗压强度的40%,持续12个月.试验结果表明:SCLC前10天龄期有轻微膨胀现象,收缩变形始终小于SCC和NC,至6个月时三者有接近趋势;360天龄期SCLC徐变系数低于NC和SCC,而徐变度则高于NC,与SCC相当;随着抗压强度的提高,SCLC的徐变系数和徐变度均有减小趋势.
关键词: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
,
工作性能
,
收缩
,
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