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宪进
,
徐洪庆
,
李旺生
,
赵坤
,
李成军
钢铁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高强度船板的静态再结晶和动态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开发出一系列TMCP型高强度船板.这种船板平均组织晶粒度可达到11~13级,具有优良的低温冲击韧性和焊接性能.
关键词:
高强度船板
,
TMCP
,
工艺参数
,
低温冲击韧性
,
焊接性能
李贞顺
,
李胜利
,
孙卫华
,
徐洪庆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低氮低钒D36船板钢的析出相特征,并讨论了其沉淀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实验用钢的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珠光体中未见析出相,仅在铁素体中观察到析出相。VCx析出相为矩形片状形貌,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弥散沉淀,析出相以{100}α-Fe为惯习面,与基体存在Baker-Nutting取向关系;少量球状V6C5析出相(单斜结构)与铁素体基体存在一定取向关系,可能是共格VCx相通过碳原子重新分布转变而成。低氮低钒钢中加入0.05%V,沉淀强化值约为63 MPa,加入微量铌后在铁素体内形成一定密度的位错能有效发挥钒的沉淀强化作用。
关键词:
船板钢
,
析出相
,
沉淀强化
李贞顺
,
李胜利
,
朱新德
,
徐洪庆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比了两种热循环(实际焊接与模拟单道次焊接)对Q690 TMCP钢粗晶区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焊接热循环条件下,随热输入增大粗晶区组织分别经历了板条马氏体、回火马氏体、上贝氏体及粒状贝氏体转变,粗晶区冲击功随热输入能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对应热输入20 kJ· cm-;相同热输入能量的实际焊接试样粗晶区的冲击功变化趋势与模拟焊接试样相似,但数值均低.分析得出,实际焊接试样粗晶区中新生M-A组元导致了其冲击功相对更低.
关键词:
高强钢
,
焊接
,
热循环
,
热模拟
,
相变
王建平
,
杨志刚
,
白秉哲
,
方鸿生
,
冯勇
,
徐洪庆
金属学报
通过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对仿晶界型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复相钢进行了A r3以上不同温度、不同形变量的平面应变压缩实验. SEM和TEM观察表明, 奥氏体形变不仅细化仿晶界型铁素体, 而且促进先共析铁素体在原奥氏体晶内形核, 从而有利于细化粒状贝氏体晶团及其内部的铁素体片条和MA岛.给出的组织变化模型可阐述形变对粒状贝氏体精细结构的影响. 经过780℃下30%形变, 即使在形变后空冷的条件下也获得了平均长度小于5 m、平均宽度小于2.5 m的仿晶界型铁素体晶粒、平均粒径小于3 m的晶内铁素体. 与未经过形变的试样相比, CVN常温冲击韧性值从未形变的43 J提高到108 J, Vickers硬度从242提高到312, 为工业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了重要根据.
关键词:
晶粒细化
,
austenite deformation
,
granular bainite
王建平
,
杨志刚
,
白秉哲
,
方鸿生
,
冯勇
,
徐洪庆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03.008
通过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对仿晶界型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复相钢进行了Ar3以上不同温度、不同形变量的平面应变压缩实验.SEM和TEM观察表明,奥氏体形变不仅细化仿晶界型铁素体,而且促进先共析铁素体在原奥氏体晶内形核,从而有利于细化粒状贝氏体晶团及其内部的铁素体片条和MA岛.给出的组织变化模型可阐述形变对粒状贝氏体精细结构的影响.经过780℃下30%形变,即使在形变后空冷的条件下也获得了平均长度小于5 μm、平均宽度小于2.5 μm的仿晶界型铁素体晶粒、平均粒径小于3μm的晶内铁素体.与未经过形变的试样相比,CVN常温冲击韧性值从未形变的43 J提高到108 J,Vickers硬度从242提高到312,为工业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了重要根据.
关键词:
晶粒细化
,
奥氏体形变
,
粒状贝氏体
,
复相钢
,
强韧性能
侯登义
,
徐洪庆
,
陈晔
钢铁钒钛
研究了不同塑性变形量的应变时效对NVB钢板的强度、塑性及低温韧性和脆性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VB钢板的应变时效敏感性较低,经5%时效后仍具有较好的低温韧性.通过微观组织分析,探讨了不同温度下的金相组织和冲击断口形貌特征.实验表明,带状组织易导致材料韧性的恶化, 钙硅酸盐类非金属夹杂物对脆性转变温度有不良作用,容易加速钢板的脆化倾向.还从位错角度对应变时效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
NVB级船板
,
塑性变形
,
低温韧性
,
应变时效
,
冲击断口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徐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徐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徐变试验得到的徐变系数、徐变泊松比以及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双轴、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徐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徐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徐变泊松比的空间徐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徐变系数(ψ)m和偏应力徐变系数(ψ) 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徐变系数的空间徐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三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徐变
霍俊芳
,
李晨霞
,
侯永利
,
吕笑岩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长期徐变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体积砂浆法(EMV法)与传统替代法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各组再生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后自然条件下持荷的变形值和相同试验条件下试件的收缩值,并计算各组试件的徐变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变化规律与对比普通混凝土相似.EMV法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具有较低的徐变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配合比
,
徐变
冯向前
,
冯松林
,
张文江
,
樊昌生
,
权奎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43
对江西洪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8期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 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其含量的高低与瓷胎颜色的深浅是一致的.分析结果还揭示洪州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制瓷原料的发现与消耗有关.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不同时期烧制的瓷胎样品大致分为5组: (1)东汉晚期东吴时期; (2)两晋和南朝时期; (3)隋代; (4)初唐和盛唐时期; (5)晚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
洪州窑古瓷
,
元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