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飞
,
魏连喜
,
荆龙华
,
徐桂华
,
戚长谋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4.01.008
为了了解查干银矿床氧化带中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样品全分析、物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重要矿物的镜下特征研究、微区分析研究等,得出结论是查干银矿床氧化带中银主要以硫化银及卤化银等独立矿物赋存于褐铁矿中,颗粒微细.根据银的这些赋存特点,进行了化学浸出方法的实验研究,确定了适合于该矿石银浸出的最佳氰化条件及指标.对氰化钠用量、入浸细度、浸出时间、CaO用量、通氧量、浸出矿浆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
银矿床
,
赋存状态
,
氧化带
,
褐铁矿
,
氰化浸出
徐桂华
,
张绪虎
,
赵翠梅
,
王亮
,
阴中炜
宇航材料工艺
通过旋转电极制粉及后续的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全致密的TC11粉末钛合金,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组织,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的方式探讨了材料独特的微观组织的形成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粉末冶金TC11的微观组织主要由条片α+相间β相组成,同时还有部分细小的等轴α分布在粉末颗粒界面处.这种独特的微观组织是由两种工艺共同作用产生的.
关键词:
TC11钛合金
,
粉末冶金
,
微观组织
,
热等静压
徐桂华
,
卢振
,
张凯锋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11.4.003
以Ni粉和Al粉为原料,通过机械合金化和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高致密的NiAl-5%Al2O3(体积分数,下同)复合材料,并利用烧结-锻造技术制成了该材料的前缘模拟件.机械球磨后,粉末颗粒充分细化,Ni和Al发生原位反应,并最终生成NiAl-5%Al2O3复合材料粉末.经1300℃真空热压烧结,获得致密的NiAl-Al2O3复合材料.Al2O3颗粒以“晶界型”和“内晶型”的形式均匀分布在NiAl基体中.NiAl和A12O3平均晶粒尺寸约为400nm和100nm.与细晶NiAl相比,材料的断裂韧度明显增加,压缩强度得到很大提高.通过烧结-锻造短流程技术制备的前缘模拟件晶粒细小,表面质量较高,其硬度达575HV以上.
关键词:
NiAl-Al2O3复合材料
,
机械合金化
,
真空热压烧结
,
烧结-锻造
徐桂华
,
卢振
,
张凯锋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2.05.015
通过机械合金化合成了NiAl-Al2O3复合材料粉末,并分别采用脉冲电流辅助烧结(PCAS)和真空热压烧结(HPS)制备了NiAl-Al2O3复合材料.测试了两组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从烧结机理的角度分析了烧结方法对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HPS方法相比,通过PCAS方法制备的材料致密度更高,晶粒更为细小,且Al2O3颗粒明显球化.相较于HPS方法制备的材料,PCAS方法制备的材料在室温下和高温下都表现出更高的屈服强度,并且其断裂韧性增高,室温压缩变形量明显增大.
关键词:
NiAl-Al2O3复合材料
,
脉冲电流辅助烧结
,
真空热压烧结
,
微观组织
,
力学性能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吴仲华奖励基金章程》(吴奖[2008]01号),经各高等院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认真评选和推荐,吴仲华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并确定授予青年学者戴巍、罗坤、唐桂华“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程雪涛等10位同学“吴仲华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评选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高等院校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吴仲华奖励基金章程》(吴奖[2010]01号),经各高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遴选和推荐,以及吴仲华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决定授子钟文琪、张鹏、张明明、徐纲4位青年学者“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顾超等13位同学“吴仲华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评选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物理学会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徐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徐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徐变试验得到的徐变系数、徐变泊松比以及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双轴、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徐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徐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徐变泊松比的空间徐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徐变系数(ψ)m和偏应力徐变系数(ψ) 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徐变系数的空间徐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三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徐变
霍俊芳
,
李晨霞
,
侯永利
,
吕笑岩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长期徐变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体积砂浆法(EMV法)与传统替代法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各组再生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后自然条件下持荷的变形值和相同试验条件下试件的收缩值,并计算各组试件的徐变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变化规律与对比普通混凝土相似.EMV法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具有较低的徐变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配合比
,
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