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远源
,
徐建锋
工程热物理学报
基于现有的pvT和导出性质实验数据,拟合了一个HFC-227ea的35项专用状态方程.本方程适用于HFC-227ea压力从零至65 MPa,密度从零至1730 kg.m-3,温度从204至423 K整个流体区域的热力学性质计算.通过与实验结果比较,检验了对HFC-227ea各种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精度,包括pvT性质、比定压热容、声速、焦汤系数、饱和蒸气压等,结果表明本方程具有很高的精度.
关键词:
HFC-227ea
,
状态方程
,
热力学性质
,
制冷剂
文月琴
,
徐建锋
,
宋剑斌
,
杨文斌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2.017
为研究增韧剂聚烯烃弹性体(Polyolefin elastomer,POE)对竹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竹塑复合材料,BPC)的增韧作用,制备了高性能竹塑复合材料。在竹塑复合材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 POE 制备试样,对制备的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动态热力学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 POE 含量的增加,竹塑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明显增大,但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减小,当 POE 含量为40%时,竹塑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好;动态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 POE 含量的增加,竹塑复合材料的韧性增强,当 POE 含量为40%时,竹塑复合材料的韧性最强。
关键词:
增韧剂
,
竹塑复合材料
,
力学性能
,
动态力学性能
杨越飞
,
郑峰
,
徐建锋
,
赖佳佳
,
宋剑斌
,
杨文斌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2.016
研究了亚麻纤维分别与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F/B和F/G)混杂质量比对混杂复合材料(B1-B3和G1-G3)的密度、力学性能和DMA性能.结果表明,随BF(玄武岩纤维)和GF(玻璃纤维)含量增加,F/G复合材料的理论密度和实际密度都增加,而F/B的理论密度降低,实际密度增大;B3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韧性分别比B1高40.7%,64.5%和39.4%,G3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韧性分别比G1高26.3%,48.0%和58.9%,复合材料F/G弯曲强度的比强度和储存模量的比模量与F/B相当,但F/G的冲击韧性和动态热机械性能都明显比F/B更好,同时F/G混杂体系的界面结合强度更高.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表明亚麻纤维与UP结合较差,BF与UP的界面结合不如GF与UP,因此F/G力学性能比F/B更好.
关键词:
亚麻纤维
,
玄武岩纤维
,
玻璃纤维
,
DMA
,
力学性能
刘洋
,
李鹏南
,
陈明
,
邱新义
,
胡立湘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5.06.012
采用双锋角钻头和普通麻花钻对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进行钻削试验,从钻削轴向力、制孔出口质量和表面粗糙度等方面分析双锋角钻头在不同加工参数下制孔特点,并与普通麻花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麻花钻对比,双锋角钻头钻削CFRP时钻削轴向力减小约20%,制孔出口质量更好,孔壁的表面粗糙度值减小,体现优异的切削性能更适合CFRP的制孔加工.
关键词:
双锋角钻头
,
CFRP
,
钻削轴向力
,
出口质量
,
孔壁表面粗糙度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徐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徐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徐变试验得到的徐变系数、徐变泊松比以及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双轴、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徐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徐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徐变泊松比的空间徐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徐变系数(ψ)m和偏应力徐变系数(ψ) 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徐变系数的空间徐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三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徐变
霍俊芳
,
李晨霞
,
侯永利
,
吕笑岩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长期徐变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体积砂浆法(EMV法)与传统替代法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各组再生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后自然条件下持荷的变形值和相同试验条件下试件的收缩值,并计算各组试件的徐变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变化规律与对比普通混凝土相似.EMV法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具有较低的徐变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配合比
,
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