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压电位移材料电场E3和应变S1的关系

孙清池 , 左孝杰 , , 王裕斌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1.03.002

研究了软性铌锑-锆钛酸铝Pb(Sb1/2 Nb1/2)ZrTiO3(简称SN)系及硬性锑锰-锆钛酸铅Pb(Mn1/3 Sb2/3)ZrTiO3(简称MS)系压电陶瓷电场E3和应变S1的关系.压电方程为S1=d31 E3,在弱电场下为线性关系.随着电场增加,压电应变系数d31变大,从而不再是常数.当电场E3增大到某一值时d31有极大值,我们称此电场为饱和电场Es.软性SN三元系压电陶瓷的退极化电场Ed为12.7kV/cm,小于它的矫顽场Ec(13.6kV/cm)以及d31极大值(-457pC/N)时的饱和电场Es(14kV/cm).而硬性MS三元系压电陶瓷的退极化电场Ed和d31极大值(-202pC/N)时的饱和电场Es相等,均为24kV/cm,大于它的矫顽电场Ec(18.6kV/cm).软性SN三元系压电陶瓷在较低的电场下就可产生很大的应变.而硬性MS三元系压电陶瓷可以施加很大的反向电场.

关键词: 压电应变系数D31 , 退极化电场Ed , 矫顽电场Ec , 饱和电场Es , 电滞回线

玻璃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化的研究

梁辉 , , 杨德安 , 董向红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1.11.005

采用化学方法对玻璃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表面进行镀前处理,以提高金属化镀层的质量.金属化工艺过程包括:材料的镀前处理,化学沉积铜,电镀铜和电镀光亮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表面的粗化工艺对于镀层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适当的化学处理,使材料表面具有均匀适当的粗糙度,同时改善表面的亲水性,提高表面对活性钯催化剂的均匀吸附能力,能够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关键词: 化学镀 , 树脂基复合材料 , 聚酰亚胺 , 玻璃纤维 , 金属化

MoSi2/SiC材料合成过程研究

许迪春 , , 袁启明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1.06.003

实验工作针对放热反应的特点采用自蔓延合成方法(SHS),利用单质反应元素在氩气环境下合成MoSi2及MoSi2/SiC复合相.实验工作对反应过程及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MoSi2 , MoSi2/SiC , 自蔓延工艺

MoSi2基复相材料表面特性的研究

许迪春 , , 袁启明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1.03.005

对MoSi2及其复相材料在高温下长时间老化后表面玻璃膜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用电学测试手段对表面玻璃膜的生成过程进行跟踪测试.研究了M0Si2及MoSi2-SiC的氧化机理,发现其氧化速度顺序为MoSi2>MoSi2-SiC.对添加氧化物的复相材料来讲,其玻璃膜的生成速度顺序为MoSi2>MoSi2-莫来石>MoSi2-A12O3.

关键词: MoSi2 , 表面玻璃膜 , 复相材料 , 氧化

MoSi2复相材料表面特性的研究

许迪春 , , 袁启明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2.04.003

对MoSi2及其复相材料在高温、长时间老化后表面玻璃膜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用电学测试手段对表面玻璃膜的生成过程进行跟踪测试,以研究各复相材料表面玻璃膜的生成速度及机理.实验工作研究了MoSi2及MoSi2/SiC的氧化机理.氧化速度顺序为MoSi2>MoSi2/SiC.对于复相材料来讲,其玻璃膜的生成速度顺序为MS>MSM>MSA.

关键词: 表面玻璃膜 , 复相材料 , 氧化

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空间变的统一表达式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变试验得到的变系数、变泊松比以及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双轴、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变泊松比的空间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变系数(ψ)m和偏应力变系数(ψ) 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变系数的空间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三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变.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收缩变性能试验

霍俊芳 , 李晨霞 , 侯永利 , 吕笑岩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长期变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体积砂浆法(EMV法)与传统替代法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各组再生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后自然条件下持荷的变形值和相同试验条件下试件的收缩值,并计算各组试件的变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变变化规律与对比普通混凝土相似.EMV法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变性能,具有较低的变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配合比 ,

FRP应力松弛及变性能的研究近展

李建辉 , 邓宗才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07.03.016

本文阐述了FRP应力松弛、变性能的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应力松弛、变性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应力松弛和变的计算模型,对未来FRP长期性能研究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FRP , 应力松弛 , , 前景展望

等强度下混凝土组分对变性能的影响

何智海 , 钱春香 , 钱桂枫 , 孟凡利 , 程飞 , 高祥彪 , 庄园

功能材料

采用自制的变加载装置,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双掺粉煤灰和矿渣以及减缩剂对7d等强度混凝土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与混凝土同水胶比浆体的化合结合水量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土变系数发展较快,加载100d左右趋于稳定;减缩剂和双掺矿物掺合料均明显降低了混凝土的变系数,以掺减缩剂效果更好,450d值仅为0.63,而PVA纤维增加了变系数;混凝土的变系数随浆体化学结合水量的增加而降低,60d早龄期浆体水化有利于降低变系数,450d后期水化产物对降低混凝土的变系数贡献不大.

关键词: 混凝土 , 变系数 , 化学结合水 , 减缩剂 , 等强度

化学外加剂对混凝土变的影响规律研究

张异 , 钱春香 , 赵飞 , 何智海 , 曲军 , 郭景强 ,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1.023

采用自制的变加载装置,研究了萘系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以缓凝组分、减缩组分对等配合比混凝土变的影响规律,结合与混凝土同水灰比浆体非可蒸发水含量及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演化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相比萘系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能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变,其中以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效果最好;减缩剂对混凝土的变有降低作用,缓凝组分的掺入对变有不利影响;聚羧酸减水剂和减缩组分能通过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分传输和向外界扩散来降低变;早强型聚羧酸使浆体具有较多的水化产物数量,对强度的增加和变的降低有一定好处,缓凝组分的掺入会延缓水化并减少总水化产物数量,降低强度,使变增加.

关键词: 混凝土 , 变度 , 减水剂 , 非可蒸发水 , 内部相对湿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