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汉君
,
姚春德
,
徐广兰
,
阳向兰
,
杨玖重
,
王占东
工程热物理学报
利用低压层流预混火焰结合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技术和分子束取样质谱技术,探测到并计算了甲醇摩尔掺混比为0%、11%、28%和50%的甲醇/正庚烷/氧气/氩气火焰中62种燃烧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摩尔分数.结果发现,甲醇的加入对正庚烷的消耗速率和大分子裂解没有影响,其主要作用表现在对C1和C2小分子摩尔分数的影响.甲醇的氧化速率比正庚烷快,故用甲醇替换一部分正庚烷后,整体氧化速率加快.甲醇的加入对甲基、乙炔、乙基、乙烷、乙烯酮有抑制作用,对甲醛和乙醛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今后机理验证模拟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甲醇
,
正庚烷
,
低压层流预混火焰
,
同步辐射
许汉君
,
姚春德
,
徐广兰
,
王占东
,
金汉锋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作为测量手段,对正庚烷/甲醇/氧气/氩气富燃低压层流预混火焰进行了实验和模拟研究。结合文献记载的正庚烷火焰,针对包括苯及苯的前驱体在内的物质开展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甲醇的加入加快了整体燃烧进程,使得大多数中间物质最大摩尔分数降低,其出现的位置提前。随着脱氢裂解反应的深入,处于反应链下游的物质受甲醇加入的影响较小。苯的C4前驱体相比于C3前驱体受到甲醇的加入影响大,由物质生成率分析可知,火焰中苯的生成路径以C4+C2为主。
关键词:
甲醇
,
正庚烷
,
低压层流预混火焰
,
同步辐射
徐广兰
,
姚春德
,
许汉君
,
杨玖重
,
袁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为了对两个流行的反应动力学机理和一个本组前期发展的修订机理进行全面比较,采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对甲醇和乙醇富燃((?)=1.4)低压层流预混火焰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采用这三个机理分别对火焰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与前两个机理相比,修订机理的预测精度更高,模拟和试验结果为发展甲醇和乙醇的高温氧化模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甲醇
,
乙醇
,
低压层流预混火焰
,
同步辐射
王海强
,
张成良
,
庞鑫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307
兰营徐采场深凹露天高陡边坡现已形成,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其设计终高将达500 m,属超高边坡。鉴于多条较大软弱结构面赋存于矿区边坡内,且边坡易在采场穿孔、爆破、运输等作业过程中造成破坏失稳的状况,结合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岩体结构特征及破坏机理,将极限平衡分析法和离散元数值模拟相结合,通过2种方法的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对该区特殊段边坡稳定性状况给出了合理评价,为边坡危害预防及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露天采场
,
高陡边坡
,
稳定性分析
,
极限平衡法
,
离散元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徐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徐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徐变试验得到的徐变系数、徐变泊松比以及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双轴、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徐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徐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徐变泊松比的空间徐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徐变系数(ψ)m和偏应力徐变系数(ψ) 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徐变系数的空间徐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三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徐变
霍俊芳
,
李晨霞
,
侯永利
,
吕笑岩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长期徐变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体积砂浆法(EMV法)与传统替代法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各组再生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后自然条件下持荷的变形值和相同试验条件下试件的收缩值,并计算各组试件的徐变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变化规律与对比普通混凝土相似.EMV法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具有较低的徐变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配合比
,
徐变
李雪红
,
邹忠飞
,
钟德镇
,
李永谦
,
刘春凤
,
洪崇益
,
简廷宪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32803.0354
开发了液晶分子在双重电场作用下,扭曲排列稳定性增强的广视角技术,这种架构搭配负性液晶的开启响应速度略大于正性液晶,关闭响应速度与正性液晶一致,穿透率约提高了10%.分析了三电极作用下穿透率分别与响应时间和电压的关系,有效地解决了FFS和IPS对广视角技术的垄断.
关键词:
广视角
,
负性液晶
,
响应时间
,
穿透率
王欢
,
徐向阳
,
辛武根
,
王伟
,
涂志中
,
尹傛俊
,
徐宇博
,
李乘揆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42904.0559
为了实现液晶显示器的广视角显示,论文详细阐述了一款54.6 cm(21.5 in)液晶显示器的广对比度视角液晶面板及广亮度视角背光源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介绍了边缘场开关模式液晶面板的设计方法及结构,从原理上阐释了此液晶面板具有广对比度视角的原因;介绍了背光源亮度视角的设计方法,通过对背光源中多组光学膜层架构的测试和数据对比,得到了具有最广亮度视角的膜层架构.根据上述原理进行实际模组样品的制作并进行实测,数据结果显示此款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视角可达90°/90°/90°/90°,且在水平方向的1/2亮度视角可达60°,相应的亮度视角均一性为1.20.通过对比其他同类产品的实测数据,表明此款液晶显示器无论在对比度视角还是亮度视角方面都远优于同类产品.
关键词:
广视角
,
边缘场开关
,
光学膜层
,
背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