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丹英
,
刘富
,
朱宝库
,
徐又一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6.03.009
采用高能电子束预辐照接枝的方法,研究了液相丙烯酸(AAc)和苯乙烯磺酸钠(SSS)双元混合体系对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接枝改性,用一步法直接制备了含有羧酸基团和磺酸基团的强亲水性PVDF微孔膜.考察了辐照剂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单体配比以及反应溶液pH值等对接枝率的影响.采用FT-IR、接触角和水通量表征改性前后的膜表面性质和膜性能.结果表明,接枝改性后膜的亲水性增强,接触角随接枝率的增加而降低,水通量随接枝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高接枝率时膜表面和膜孔被接枝链堵塞.
关键词:
高能电子束
,
预辐照接枝
,
聚偏氟乙烯
,
亲水化改性
,
微孔膜
邓慧宇
,
徐又一
,
朱宝库
,
魏秀珍
功能材料
层层自组装作为一种新的膜制备技术已被人们应用于渗透汽化膜、纳滤膜等分离膜的研制中,主要介绍了基膜、聚电解质电荷密度、聚合物浓度、分子量、组装层数等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以及近年来人们为提高组装效率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
关键词:
聚电解质
,
自组装
,
进展
徐又一
,
蒋金泓
,
朱利平
,
朱宝库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3.006
多巴胺(dopamine)是一种生物神经递质,在水溶液条件下,它能在溶解氧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交联反应,形成强力附着于固体材料表面的聚多巴胺复合薄层.基于多巴胺的这一特性,近年来膜技术研究者们通过多巴胺在固体基膜上的自聚-复合,对膜进行表面改性,并以具有反应活性的聚多巴胺复合层为平台,对膜进行进一步的表面修饰,实现膜的功能化.文章论述了多巴胺在膜表面修饰与功能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应用领域包括超/微滤膜、生物医用膜以及渗透汽化膜等.
关键词:
多巴胺
,
多巴
,
儿茶酚衍生物
,
功能化
,
仿生
,
表面改性
邓红涛
,
吴健
,
徐志康
,
徐又一
,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4.03.012
酶的膜固定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在总结传统的酶膜固定化方法的基础上,对这一领域新的进展,如光、辐射等物理技术的应用、定点固定化技术以及多酶系统共固定等作了相应的综述.此外,还对酶膜生物反应器,尤其是其在对外消旋混合物手性拆分以及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固定化
,
酶
,
酶膜
,
膜反应器
操建华
,
朱宝库
,
左丹英
,
徐又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方法.文中介绍了TIPS法制备微孔膜的步骤、特点,从热力学平衡相图和动力学相分离两方面阐明了制膜原理;综述了由TIPS法制备聚丙烯、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膜及亲水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热诱导相分离
,
微孔膜
,
聚丙烯
,
聚偏氟乙烯
张宏伟
,
刘小芬
,
麻小挺
,
朱宝库
,
徐又一
功能材料
聚合物碱性甲醇燃料电池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移动电源,氢氧根离子交换膜是碱性甲醇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题之一.从聚二氮杂萘酮醚酮(PPEK)出发,依次采用氯甲基化、溶液法流延成型、三甲胺季铵化和KOH溶液处理等方法,制备了季铵碱型的聚二氮杂萘酮醚酮(QPPEK-OH)电解质膜,测定了膜的电导率和甲醇渗透性.研究发现,每个重复链节中平均含有1.3个季铵碱离子的聚二氮杂萘酮醚酮膜,导电率和甲醇的渗透系数分别为1.14×10-2S/cm和6.57×10-7cm2/s.
关键词:
碱性甲醇燃料电池
,
聚二氮杂萘酮醚酮
,
聚电解质膜
,
导电性
赵翌帆
,
朱利平
,
徐又一
,
朱宝库
功能材料
众多高分子超/微滤(UF/MF)膜材料存在疏水性强、抗污染能力低下、生物相容性不佳的缺点,限制了UF/MF膜的推广应用,膜材料的亲水化改性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也是近年来膜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高分子UF/MF膜的亲水化改性方法可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大类,在这些方法中,膜表面的聚乙二醇(PEG)化和离子化占据了重要地位,近年来,UF/MF膜的亲水化改性研究重点呈现出从PEG化向离子化转移的趋势.首先对UF/MF膜材料的各种改性方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然后重点阐述了UF/MF膜亲水化改性中的PEG化和离子化研究进展.
关键词:
超/微滤膜
,
抗污染
,
PEG化
,
离子化
朱丽静
,
朱利平
,
徐又一
,
朱宝库
,
陈亦力
,
刘德祥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06.014
通过表面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嵌段共聚物(PMMA-b-PDMAEMA)接枝改性的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纳米粒子(BCP-g-SiO2 NPs),并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共混,通过传统的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法制备 PVDF/BCP-g-Si O 2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进一步通过膜表面PDMAEMA链段与1,3-丙磺酸内酯之间的季胺化反应,实现了 PVDF/BCP-g-SiO2有机-无机杂化膜的表面两性离子化。研究结果表明,BCP-g-SiO2 NPs 的引入以及膜表面的进一步两性离子化显著提高了 PVD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是 PVDF 超滤膜等相转化膜材料改性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
,
聚偏氟乙烯
,
表面两性离子化
,
抗污染
徐又一
,
章帆
,
朱利平
,
王建宇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8.02.001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合成了一系列可用于聚偏氟乙烯(PVDF)膜共混改性的两亲性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包括接枝、嵌段、交替、超支化等)和链形态(包括梳状、哑铃状、链球状等).将这些两亲性共聚物与PVDF膜材料进行溶液共混,通过溶液相转化法制备共混合金膜.在对成膜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调控成膜工艺参数,实现了对PVDF共混合金膜的结构控制.通过研究发现:两亲性共聚物在成膜过程中自发地向膜表面迁移富集,并进行自组装,显著改善了PVD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通过两亲性共聚物中的反应性基团,还可在膜表面固定某些功能分子或基团,进一步对膜进行表面修饰.
关键词:
两亲性共聚物
,
聚偏氟乙烯
,
结构控制
,
表面自组装
徐丽
,
许颖
,
杜春慧
,
徐又一
功能材料
以全氟正己烷为等离子体源对聚醚砜微孔膜进行表面疏水改性,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证实了全氟正己烷在膜表面的存在,膜表面氟含量最高达到49%.改性后的膜疏水性显著提高,水接触角从92°提高到123°.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改性膜的表面被一薄层覆盖,但膜的本体结构无明显变化.将改性后的膜用于真空膜蒸馏淡化模拟海水的试验中,结果表明在雷诺数较小的情况下,改性膜的脱盐率达99.99%,通量达4530ml/(m2·h).
关键词:
聚醚砜
,
微孔膜
,
疏水改性
,
膜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