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浩凯
,
郑帼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等离子体在氧气环境对芳砜纶(PSA)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分析纤维改性前后断裂强度、摩擦性能和润湿性能的变化.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纤维表面的形貌和化学元素变化.结果表明,等离子处理后的芳砜纶纤维,断裂强度变化较小,摩擦性能增强,润湿性能有大幅度提高;纤维表面随处理时间延长粗糙度增加,纤维表面碳元素含量下降、氧元素含量增加,纤维表面极性基团增加.
关键词:
氧气等离子体处理
,
表面改性
,
芳砜纶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吸湿性
彭浩凯
,
郑帼
,
周存
,
孙玉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1.031
为提高芳砜纶(PSA)纤维表面润湿性和基体界面黏结性能,用超声波在常温下对芳砜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研究纤维改性前后润湿性能、界面剪切强度(IFSS)、断裂强度和摩擦性能的变化.用水滴吸收时间和单丝拔抽实验,分析改性前后PSA纤维表面润湿性能和界面剪切强度;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纤维表面的形貌和化学元素变化.结果表明,经超声波改性后,PSA纤维的润湿性能大幅提高,水滴吸收时间从大于400 s降至13s,且随处理时间增加润湿性能越好;PSA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界面黏结性能大幅提高,较未经超声波处理纤维上升44%.同时,经超声波处理后,PSA纤维表面摩擦性能增强;表面氧、氮元素含量分别上升30.2%和18.3%,纤维表面极性基团增加.但是,处理时间过长会使纤维的断裂强度下降幅度加大,综合考虑实验的最佳处理时间为80 min.
关键词:
超声波处理
,
芳砜纶
,
润湿性
,
XPS
,
界面剪切强度
彭浩凯
,
郑帼
,
孙玉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20.018
在空气环境下用等离子体对芳砜纶(PSA)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研究纤维改性前后断裂强度、摩擦性能和润湿性能的变化.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纤维表面的形貌和化学元素变化.结果表明:芳砜纶纤维经等离子体改性后,纤维摩擦性能和润湿性能明显提高;纤维的断裂强度无明显变化;纤维表面碳元素含量明显下降,同比下降11.15%,氧和氮元素含量明显增加,同比分别上升49.14%和15.95%,纤维表面极性基团增加.综合考虑实验的最佳工艺参数为40 Pa、100 W、2 min.
关键词:
空气等离子体处理
,
表面改性
,
芳砜纶
,
XPS
,
润湿性
高永军
,
行天伟
,
杨志刚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404
内蒙古太平矿业有限公司浩尧尔忽洞金矿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露天开采黄金堆浸矿山.论述了浩尧尔忽洞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找矿标志,并重点阐述了地质找矿成果及开发规划,形成了科学论证、探矿会战、整体开发、科技领先、绿色和谐的矿业开发模式,对中国“十二五”期间利用找矿新机制实现找矿大突破有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孙宇梁
,
王永生
,
田玉林
,
王均英
,
黄文学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2.03.341
彭宁阱是用于直接测量原子核质量的精确设备.为了保证彭宁阱的测量精度,需在阱中心产生精准的四极静电场,而四极静电场是通过对彭宁阱的核心电极施加合适的电压产生的.采用公式推导法和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得到了LPT核心电极需加电压幅值.对于公式推导法,电压值完全从理论出发,经公式推导后计算得到;最小二乘法的出发点是使取样偏差的平方和最小,且通过仿真模拟考虑了电极的实际几何形状.由这两种方法得到的非四极项系数C4和C6,可用于估算因偏离理想四极电场所产生的实验误差.虽然这两种方法的出发点不同,但都可以在阱中心产生需要的四极电场.
关键词:
彭宁阱
,
质量测量
,
四极电场
,
电极电压
钢铁
薄规格热轧带钢的生产需要专门的酸洗线以确保高附加值的热轧产品能够与各种冷轧材料相竞争.介绍奥钢联为西班牙比斯凯亚公司提供的超薄热带酸洗线的先进特点.
关键词:
超薄热带
,
高附加值
,
酸洗线
孟圆圆
,
公维光
,
郑柏存
,
孟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膨胀型阻燃剂(IFR)和自制的有机蒙脱土(OMMT)协同阻燃荆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进行阻燃改性,研究了阻燃剂和协同阻燃剂对LLDPE燃烧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极限氧指数(LOI)和热重分析(TGA)表征了LLDPE的阻燃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燃烧残余物的炭层形貌。结果表明,0MMT的加入增强了LLDPE/IFR体系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体系燃烧时的熔滴和浓烟现象;当IFR用量为30份,有机蒙脱土用量为2%时,体系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5.2%,燃烧残余物形成致密的炭层。
关键词: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
膨胀型阻燃剂
,
有机蒙脱土
,
协同阻燃
贾仕奎
,
王忠
,
陈立贵
,
李雷权
,
付蕾
,
包维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7.01.025
以聚乙二醇(PEG)作为相变组分,以高导热的膨胀石墨(EG)和富合羟基的剑麻纤维素(CSF)作为相变支撑组分,分别利用自制的超声辅助真空设备进行动态灌注或机械搅拌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PEG用量的定形相变储能材料(PCM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光学相机、差示扫描量热仪、Hot disk-导热仪、热重分析仪等技术测试了PEG基复合PCMs的微观形貌、定形性、储热性能、导热率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新颖的动态灌注法制备的PEG基复合相变材料呈现出更致密的微观形态,更好的储热性能和更高的导热率及热稳定性.同时,实验发现由于CSF大量的极性羟基和多孔隙结构,当CSF质量分数为30%,EG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极好的定形效果.
关键词:
剑麻纤维素
,
聚乙二醇
,
膨胀石墨
,
动态灌注法
中国冶金
于浩,生于1970年10月,山东省即墨市人,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近年来,于浩教授主要从事轧制技术与组织性能的智能控制、钢的组织性能综合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及新产品开发、金属塑性加工与成形过程模拟仿真工作。先后负责和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霍英东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
关键词:
北京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冶金
,
金属塑性加工
,
组织性能
,
基金项目
,
新产品开发
,
智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