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9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几种苯甲酰胺类抗精神病药物的手性色谱拆分及其对映体含量的测定

王李平 , 范华均 , 巫坤宏 , , 江子滔 , 臧林泉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2.07035

采用直链淀粉-三(5-氯-2-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SP),以0.1%二乙胺正己烷和0.1%二乙胺乙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舒必利、阿米舒必利和莫沙必利为目标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这3种苯甲酰胺类药物的手性色谱分离行为.分别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添加剂及柱温对3种药物对映体分离的影响,从热力学和结构上探讨了色谱拆分的机理.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舒必利、阿米舒必利和莫沙必利对映体的分离度Rs>1.5;计算了3种药物对映体的色谱保留因子κ和分离因子α,以及与CSP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函数,其相互作用大小依次为舒必利>阿米舒必利>莫沙必利.已将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上述3种药物片剂和血清中其对映体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 舒必利 , 阿米舒必利 , 莫沙必利 , 药物 , 手性拆分

兰州宁阱核心电极的最优电压幅值计算

孙宇梁 , 王永生 , 田玉林 , 王均英 , 黄文学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2.03.341

宁阱是用于直接测量原子核质量的精确设备.为了保证宁阱的测量精度,需在阱中心产生精准的四极静电场,而四极静电场是通过对宁阱的核心电极施加合适的电压产生的.采用公式推导法和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得到了LPT核心电极需加电压幅值.对于公式推导法,电压值完全从理论出发,经公式推导后计算得到;最小二乘法的出发点是使取样偏差的平方和最小,且通过仿真模拟考虑了电极的实际几何形状.由这两种方法得到的非四极项系数C4和C6,可用于估算因偏离理想四极电场所产生的实验误差.虽然这两种方法的出发点不同,但都可以在阱中心产生需要的四极电场.

关键词: 宁阱 , 质量测量 , 四极电场 , 电极电压

科学评价,务实求真——熊英等作者的论文编后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刊2012年第五期第801页刊登了熊英等作者的论文,这是本刊编辑部自创刊以来收到的第一篇这样的论文,该文对本刊在材料科学期刊中所处的地位及面临问题、发展方向作出如此客观、中肯的评价与指引,均使编辑部成员十分感动。今年恰是本刊创刊30周年纪念,谨以此《编后记》供奉广大读者,

关键词: 科学评价 , 论文 , 作者 , 务实 , 科学期刊 , 编辑部 , 创刊

ZrTiNiCuBe块体非晶合金剪切带内温与断裂温

潘念侨 , 杜忠华 , 朱正旺 , , 徐立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在室温环境下(25℃)对某ZrTiNiCuBe块体非晶合金材料进行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静态与动态压缩实验。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SEM)对试样断口、侧面等进行表征,对比静、动态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形貌的差异。结果表明:静态压缩时为剪切断裂,微观形貌上出现脉状花样与剪切带;剪切带诱发裂纹的形成,裂纹随着剪切带扩展。动态压缩时为脆性解理断裂,断面粗糙且发现大量熔滴;断口处出现解理台阶,塑性阶段出现明显的锯齿流变现象。从能量守恒定律出发,利用变形过程中弹性应变能的变化规律推测剪切变形区域内温的变化规律,温的变化规律揭示锯齿流变与试样的断裂机制。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 锯齿流变 , 绝热温 , 弹性应变能

热线理论计算线材精轧机组的温

赵德文 , 白雪峰 , , 刘相华 , 王国栋

钢铁

基于热线理论提出计算高速线材轧制温的新方法.由于线材精轧轧制速度快,散热条件差,可认为轧制过程是绝热的,线材轧制外功几乎全部转换为热.线材温的热量全部来自于变形区内的速度不连续线所做的剪切功率,称此速度不连续线为热量分布线(热线).道次温升为变形区内全部热线温的总和,在假定道次变形中椭圆长轴或短轴不变条件下推导出高速线材精轧机组温计算公式.对φ6.5 mm线材精轧进行了实际温计算与测量,结果表明:计算的理论温略低于实际测量温,线材精轧入口温度越低,出口累计温越大.

关键词: 热线 , 速度不连续线 , 剪切功率 , , 高速线材轧制

热线理论计算线材精轧机组的温

赵德文 , 白雪峰 , , 刘相华 , 王国栋

钢铁

基于热线理论提出计算高速线材轧制温的新方法。由于线材精轧轧制速度快,散热条件差,可认为轧制过程是绝热的,线材轧制外功几乎全部转换为热。线材温的热量全部来自于变形区内的速度不连续线所做的剪切功率,称此速度不连续线为热量分布线(热线)。道次温升为变形区内全部热线温的总和,在假定道次变形中椭圆长轴或短轴不变条件下推导出高速线材精轧机组温计算公式。对6.5 mm线材精轧进行了实际温计算与测量,结果表明:计算的理论温略低于实际测量温,线材精轧入口温度越低,出口累计温越大。

关键词: 热线;速度不连续线;剪切功率;温;高速线材轧制

强化管管外膜蒸发换热特性实验

杨国忠 , 王如竹 , 夏再忠

工程热物理学报

膜蒸发是利用微细槽道对液体的毛细抽吸作用,在强化管外表面覆盖一层薄液膜,进而以薄膜蒸发的形式实现强化换热.本文针对强化管在水中的浸入深度,蒸发压力,加热壁面过热度等因素对膜蒸发换热性能的影响展开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管外液位的降低膜蒸发换热系数明显提高,此外,蒸发压力和加热壁面过热度因素对膜蒸发换热性能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 强化管 , 膜蒸发 , 实验研究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温特性分析

李新静 , 张佳瑢 , 魏引利 , 刘炎金 , 丁绍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热量是影响电池安全性能的主导因素之一.为了研究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产热问题,本文根据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倍率放电时的温数据模拟计算了镍钴锰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材料电池及不同型号的磷酸铁锂电池的等效比热容,结果表明电池的制作材料和电池结构两个方面对电池等效比热容和电池温数据都有影响,三元材料电池的温升速率比磷酸铁锂电池要快,体积较大极片较长的电池散热系统较差,温较快.此结论为电池的制作工艺和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数据支撑,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深刻而有意义的影响.

关键词: 锂离子动力电池 , 等效比热容 , 材料选择 , 电池结构 , 电池温

低周疲劳损伤过程的自热温变化特征

童小燕 , 王德俊 , 徐灏

金属学报

通过对低周疲劳过程中试样的自热温红外测试,讨论了不同控制应变下,试样的温变化规律及其表面的温度分布与循环数、控制应变水平及加载频率的关系。探讨了循环疲劳损伤与温变化的对应关系及其能量变化规律。

关键词: 疲劳损伤 , cyclic hysteresis energy , infrared thermometry , self-heating temperature increment

螺旋角对凝结换热特性影响的研究

余敏 , 郭莹 , 杨茉 , 卢玫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具有不同螺旋角的螺旋槽换热管进行了凝结换热和阻力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旋角在螺旋槽管凝结换热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分析了螺旋角β对凝结换热及阻力特性的影响机理,提出考虑了螺旋角因素的凝结换热经验关联式.

关键词: 螺旋槽管 , 螺旋 , 凝结换热特性 , 经验关联式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8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