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淑萍
,
王建国
,
李永旺
,
彭少逸
催化学报
用从头计算Hartree-Fock方法研究了MoO3(010)和(100)晶面上几种结构不等价氧的成键特征和电子结构,并考察了H+在不同氧位上的吸附性能以及吸附后形成的OH从表面脱附的性质.结果表明,在氧化钼晶体中,钼氧原子间的成键具有离子性和共价性相结合的特性,且几种不等价氧与钼之间的成键性质各不相同:端氧或不对称桥氧与钼的成键具有较强的共价性,而对称桥氧具有较强的离子性;H+在MoO3(010)和(100)晶面上几种不等价氧位都能形成稳定的吸附,而在端氧位的吸附最稳定;H+吸附形成的OH都与表面有较强的作用,端氧位的OH最难脱附,而桥氧位的OH在表面的活动性较大,故桥氧位很可能是丙烯选择氧化过程中脱氢反应的活性中心.
关键词:
氧化钼
,
从头计算
,
成键特征
,
电子结构
,
质子吸附
银董红
,
李文怀
,
钟炳
,
彭少逸
催化学报
用不同链长度的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和十八胺等伯胺为模板剂合成了具有不同孔径大小的HMS中孔分子筛. XRD和低温氮吸附测定表明,HMS具有典型的中孔分子筛特征,且其孔径大小随HMS合成中所用模板剂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以HMS为载体,采用孔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量为7.5%的钴催化剂,在接近工业试验条件下(n(H2)/n(CO)=2.1,GHSV=500 h-1,p=2.0 MPa,θ=227 ℃)考察了载体孔径大小对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常规的SiO2载体相比,HMS负载钴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C5+选择性;而且,CO转化率,C5+选择性及产物中的蜡油比均随着HMS载体孔径的增大而升高. 以7.5%Co/HMS-18为催化剂,CO转化率为78.0%,C5+选择性为80.8%,蜡油比为11.1.
关键词:
HMS分子筛
,
钴催化剂
,
合成气
,
加氢
,
费-托合成
张晔
,
吴东
,
孙予罕
,
彭少逸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0.06.006
本文主要研究了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缩聚反应规律,并对产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酸催化条件下合成的产品为立方晶(CH3SiO1.5)8,改变制备方式则可获得疏水的CH3-SiO2凝胶和膜.在碱性条件下,单一的MTES作前驱体,其自身的缩聚反应受抑制,而与正硅酸乙酯(TEOS)体系则可以发生共缩聚反应,合成具有疏水性的SiO2膜及凝胶,通过对其Sol-Gel过程的控制,还可以增加疏水膜的减反射性能.
关键词:
MTES
,
CH3-SiO2晶体
,
疏水
,
Sol-Gel
银董红
,
李文怀
,
钟炳
,
彭少逸
催化学报
以HMS,MCM-41,AlHMS和ZrO2/HMS等中孔分子筛为载体,采用孔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系列负载型钴催化剂.XRD测定结果表明,Co氧化物完全分散于分子筛内表面,载体仍保持中孔分子筛的特征;低温N2吸附测定结果表明,表面负载金属钴后,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下降,孔径减小,孔壁增厚.比较了不同中孔分子筛负载Co催化剂在F-T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以短程六角对称的HMS为载体,有利于F-T反应中的链增长,烃类产物主要为微晶蜡;以ZrO2/HMS为载体可抑制CH4的生成,提高C5+的选择性.
关键词:
中孔分子筛
,
负载钴催化剂
,
费-托合成
,
合成气
李其峰
,
王军威
,
董文生
,
亢茂青
,
王心葵
,
彭少逸
催化学报
在系统研究PbO催化剂对苯胺与碳酸二甲酯反应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MPC)的催化性能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载体负载的PbO的催化性能,筛选出活性较高的SiO2载体. 以SiO2为载体,考察了不同活性组分对MPC合成的催化性能,优选出了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In2O3/SiO2催化剂. 在该催化剂的催化下,苯胺转化率可达75.98%,MPC选择性为78.24%.
关键词:
苯胺
,
碳酸二甲酯
,
甲氧羰基化
,
苯氨基甲酸甲酯
,
氧化铅
,
氧化铟
,
硅胶
,
负载型催化剂
罗国华
,
徐新
,
单希林
,
佟泽民
,
彭少逸
催化学报
催化裂化(FCC)汽油中的硫化物多以噻吩类硫化物的形式存在,而且相对集中在沸程较高的馏分中. 通过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噻吩类硫化物与烯烃的烷基化反应生成多烷基噻吩,可较大程度地提高其沸点,再经精馏将硫化物转移至FCC汽油的重馏分中,从而达到脱硫目的. 考察了AlCl3-CT175树脂催化剂催化模型硫化物如噻吩、2-甲基噻吩及2-乙基噻吩与异丁烯的烷基化反应性能,采用GC-FPD和GC-MS技术研究了AlCl3-CT175树脂催化剂的失活机理. 结果表明,原料中的二烯烃杂质在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结焦,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堵塞孔道,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
二烯烃
,
噻吩硫化物
,
烷基化
,
脱硫
,
失活机理
李秋小
,
张高勇
,
彭少逸
催化学报
长链烷基二甲基叔胺是一类重要的有机中间体,目前其主要的制备工艺是由脂肪醇和二甲胺 在脱氢-加氢类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胺化反应. 改进脂肪醇胺化催化剂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其 选择性. 对以Cu和Ni为活性组分,以碳酸钙为载体的催化剂体系中加入Zn助催化剂组分对催 化剂选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在相同Cu/Ni比的条件下,Zn在Cu-Ni催化剂体系 中的一个主要作用是能够阻碍氧化态镍的还原,而催化剂的选择性与催化剂中镍的还原程度 密切相关.
关键词:
铜
,
镍
,
锌
,
碳酸钙
,
月桂醇
,
二甲胺
,
催化胺化
,
叔胺
,
选择性
孙宇梁
,
王永生
,
田玉林
,
王均英
,
黄文学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2.03.341
彭宁阱是用于直接测量原子核质量的精确设备.为了保证彭宁阱的测量精度,需在阱中心产生精准的四极静电场,而四极静电场是通过对彭宁阱的核心电极施加合适的电压产生的.采用公式推导法和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得到了LPT核心电极需加电压幅值.对于公式推导法,电压值完全从理论出发,经公式推导后计算得到;最小二乘法的出发点是使取样偏差的平方和最小,且通过仿真模拟考虑了电极的实际几何形状.由这两种方法得到的非四极项系数C4和C6,可用于估算因偏离理想四极电场所产生的实验误差.虽然这两种方法的出发点不同,但都可以在阱中心产生需要的四极电场.
关键词:
彭宁阱
,
质量测量
,
四极电场
,
电极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