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娟
,
熊翔
,
张红波
,
彭剑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在MM-1000摩擦试验机上,对一种针刺毡结构的炭/炭(C/C)复合材料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光学形貌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试了其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石墨化度,并对石墨化度与材料的摩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针刺毡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提高,摩擦磨损性能也相应发生变化,即摩擦因数开始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到2 300 ℃时出现峰值,线性磨损和质量磨损则在2200 ℃时出现峰值,氧化磨损则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下降.石墨化度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有一定影响,合理控制石墨化度可以得到理想性能的材料,对本研究所用的C/C复合材料其最佳的热处理温度为2 300 ℃.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
热处理
,
摩擦磨损性能
,
石墨化度
熊翔
,
黄伯云
,
徐惠娟
,
吉冬英
,
彭剑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用模拟刹车制动的方法探讨了一种炭纤维布叠层炭/炭复合材料在不同制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行为, 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在5m/s的制动速度下, 该种材料表现出低的摩擦因数, 但随制动速度升高至20m/s时, 摩擦因数迅速升高至最大值0.40; 当制动速度增大到28m/s或30 m/s时, 摩擦因数仅略降低至0.35, 该材料表现出优良的高速高能摩擦性能. 另一方面, 制动速度升高至2 0m/s时, 即摩擦因数最大时, 磨损才变得明显, 而且随制动速度的继续升高, 磨损呈直线增大. 表面显微组织观察表明, 在较低制动速度下, 在摩擦表面产生了薄膜, 对应摩擦因数较低, 磨损小; 在20~25m/s制动速度下, 摩擦表面形成较厚的表面膜层, 对应摩擦因数高, 磨损大; 在28~30m/s制动速度下, 剧烈的摩擦剪切和氧化作用使摩擦表面严重破坏, 表面基质炭氧化严重, 纤维则被拉断或拔出.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
炭布叠层
,
制动速度
,
摩擦磨损
熊翔
,
黄伯云
,
徐惠娟
,
吉冬英
,
彭剑昕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3.03.009
用模拟刹车制动的摩擦试验机,研究探讨了一种针刺毡结构C/C复合材料在不同制动压力和制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摩擦磨损机理由磨屑经挤压、剪切堆积在表面形成的磨屑层所决定.在5 m/s制动速度或静态条件下,表面温度低(<150~200 ℃)吸附水气未脱附,其润滑作用导致了较低的摩擦系数值;当制动速度达到10 m/s,摩擦使表面温度升高,达到了吸附水气脱附温度,引起摩擦系数急剧升高,达到了最大;此后,随制动速度及表面温度的继续升高,磨屑层间剪切强度降低,导致摩擦系数随之下降.在较高制动速度下,该种材料仍能保持较高的摩擦系数,显示出优良的高温高能摩擦性能.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
针刺毡
,
制动速度
,
摩擦磨损
孙宇梁
,
王永生
,
田玉林
,
王均英
,
黄文学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2.03.341
彭宁阱是用于直接测量原子核质量的精确设备.为了保证彭宁阱的测量精度,需在阱中心产生精准的四极静电场,而四极静电场是通过对彭宁阱的核心电极施加合适的电压产生的.采用公式推导法和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得到了LPT核心电极需加电压幅值.对于公式推导法,电压值完全从理论出发,经公式推导后计算得到;最小二乘法的出发点是使取样偏差的平方和最小,且通过仿真模拟考虑了电极的实际几何形状.由这两种方法得到的非四极项系数C4和C6,可用于估算因偏离理想四极电场所产生的实验误差.虽然这两种方法的出发点不同,但都可以在阱中心产生需要的四极电场.
关键词:
彭宁阱
,
质量测量
,
四极电场
,
电极电压
何康
,
李洋
,
潘春旭
材料保护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3把出土于湖北的战国青铜剑残片表面富锡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显微组织特征、合金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分析认为:(1)3把青铜剑残片属高锡青铜,表面存在一层由8相和非晶化合物构成的富锡层;(2)其双层结构中的惰性腐蚀层的特征表明富锡层是在长期埋藏环境中由于发生选择性腐蚀而形成的,排除了古代工匠人为处理的可能性。纳米压痕技术为古代金属样品微米级微区的力学性能的准确测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纳米压痕技术
,
材料学特征
,
战国青铜剑
,
湖北出土
,
富锡层
,
选择性腐蚀
陈瑞
,
吴敏
,
王万宾
,
吴爱民
,
赵婧
,
陈季康
,
潘波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4.2016072602
本研究以大型蚤毒性试验标准为参照进行剑水蚤的铜毒性试验,并以生物配体模型(BLM)为主要工具,实现对毒性数据的校正和毒性效应的预测.在不同水质参数下,实测铜的48 h LC50为141-566 μg·L-1,相应的BLM预测值为143-1208μg·L-1,表明BLM对铜的毒性预测良好.pH升高、DOC以及钙、镁、钠离子浓度的增加均对铜毒性有不同程度减弱作用,钾离子对铜毒性影响较小,BLM对这一现象的描述较好.利用Visual MINTEQ软件对不同水参数条件下铜形态分布进行模拟,辅助解释实验现象,发现钙、镁、钠、钾离子对铜形态分布影响较小.DOC的加入则使络合态铜含量增加,而pH升高导致游离态铜浓度下降,水合态铜浓度升高.本研究表明,预测铜对剑水蚤的毒性要充分考虑水质参数的影响,BLM在铜对剑水蚤的毒性预测方面表现了非常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剑水蚤
,
铜毒性
,
生物配体模型
,
水质参数
孟圆圆
,
公维光
,
郑柏存
,
孟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膨胀型阻燃剂(IFR)和自制的有机蒙脱土(OMMT)协同阻燃荆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进行阻燃改性,研究了阻燃剂和协同阻燃剂对LLDPE燃烧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极限氧指数(LOI)和热重分析(TGA)表征了LLDPE的阻燃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燃烧残余物的炭层形貌。结果表明,0MMT的加入增强了LLDPE/IFR体系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体系燃烧时的熔滴和浓烟现象;当IFR用量为30份,有机蒙脱土用量为2%时,体系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5.2%,燃烧残余物形成致密的炭层。
关键词: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
膨胀型阻燃剂
,
有机蒙脱土
,
协同阻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