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
,
王发展
,
雷哲锋
,
张顾钟
,
刘勃
材料导报
回顾了国内外Zn<,1-x>Cd<,x>O合金带隙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归纳了近10年来关于Zn<,1-x>Cd<,x>O合金中CA原子分数x与E<,g>(eV)关系的数据及理论等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以近10年来文献中的试验数据作为分析样本,考虑多种情况对其进行回归拟合,并对不同拟合方法及Cd含量时E<,g>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建立了Cd含量x与E<,g>的经验关系式(x-E<,g>关系式).与试验值相比,使用新x-E<,g>关系式预测得到的E<,g>值与其符合得较好,表明所建立的关系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Zn<,1-x>Cd<,x>O合金中Cd含量x与E<,g>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Zn1-xCdxO合金
,
带隙
,
回归拟合
,
掺杂
,
定量关系
赵超
,
王发展
,
雷哲锋
,
张顾钟
,
刘勃
材料导报
回顾了国内外Zn1-xCdxO合金带隙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归纳了近10年来关于Zn1-xCdxO合金中Cd原子分数x与Eg(eV)关系的数据及理论等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以近10年来文献中的试验数据作为分析样本,考虑多种情况对其进行回归拟合,并对不同拟合方法及Cd含量对Eg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建立了Cd含量x与Eg的经验关系式(x-Eg关系式).与试验值相比,使用新xEg关系式预测得到的Eg值与其符合得较好,表明所建立的关系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Zn1-x CdxO合金中Cd含量x与Eg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Zn1-xCdxO合金
,
带隙
,
回归拟合
,
掺杂
,
定量关系
刘勃
,
王发展
,
张顾钟
,
赵超
,
原思聪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9.00998
采用热蒸发纯Zn粉和Cd粉, 在湿反应气氛中氧化制备得到掺Cd的ZnO纳米管, 其Cd含量为3.3at%.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表明, 大部分纳米管外径约80~150nm, 长度达数微米, 壁厚约20nm. 通过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ZnO纳米结构的室温光致发光谱(PL) 进行对比发现, 由于Cd的掺入, Zn1-xCdxO纳米管的紫外近带边峰(UV NBE)从3.26eV红移到3.20eV附近.分析认为,Zn1-xCdxO纳米管遵循气液固(VLS)生长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Zn1-xCdxO纳米管生长过程, 同时指出Kirkendall效应可能对纳米管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Zn1-xCdxO
,
nanotube
,
fabrication
,
growth process
刘勃
,
王发展
,
张顾钟
,
赵超
,
原思聪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9.00998
采用热蒸发纯Zn粉和Cd粉,在湿反应气氛中氧化制备得到掺Cd的ZnO纳米管,其Cd含量为3.3at%.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表明,大部分纳米管外径约80~150nm,长度达数微米,壁厚约20nm. 通过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ZnO纳米结构的室温光致发光谱(PL) 进行对比发现,由于Cd的掺入,Zn1-xCdxO纳米管的紫外近带边峰(UV NBE)从3.26eV红移到3.20eV附近.分析认为,Zn1-xCdxO纳米管遵循气液固(VLS)生长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Zn1-xCdxO纳米管生长过程,同时指出Kirkendall效应可能对纳米管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Zn1-xCdxO
,
纳米管
,
制备
,
生长过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林成城
,
杜鹤桂
钢铁
从动力学角度,采用离散单元法研究炉料颗粒的受力和运动,建立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数值计算模型,模拟无钟炉顶布料过程和料面形状.模拟与实测对比表明,两者基本吻合,证明离散单元法在高炉无钟布料应用中可行,并为高炉无钟炉顶布料的机理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离散单元法
,
无钟炉顶
,
布料
,
料面形状
,
数值模拟
滕召杰
,
程树森
,
赵国磊
钢铁
并罐式无钟炉顶的布料操作会产生蛇形偏析,形成不均匀的料面形状,导致料面透气性调节失控的问题.通过开炉布料料面形状的测试结果可知,并罐式无钟炉顶料面中心与高炉中心不重合,料面中心发生偏移.为了研究无钟布料过程中的料面分布情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炉料颗粒在高炉料面周向上的落点分布,根据落点分布得到料面对称中心位置,并将计算结果与开炉料面形状测试结果对比.根据分析计算结果,从理论出发,提出减小布料过程料流偏析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并罐式
,
布料操作
,
炉料偏析
,
落点
李传辉
,
安铭
,
高征铠
,
戴建华
钢铁
济钢1 750 m3高炉采用串罐无料钟炉顶布料系统.建立了布料模型,并在高炉生产中不断验证,逐步消化和掌握了无料钟技术,摸索出一系列无料钟炉顶布料的相关规律;建立了布料矩阵调节的基本准则,以"稳"为前提,以"平台漏斗"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了布料矩阵技术优势,确保高炉稳定顺行.研究结果表明:焦平台一旦确定,靠微调矿石矩阵可以调整煤气流的合理分布,达到维持矿焦比合理分布的控制目标.通过布料矩阵的不断优化,使高炉的顺行状况改善,高炉的利用系数达到2.35 t/(m3·d).
关键词:
高炉
,
无料钟炉顶
,
布料矩阵
,
焦平台
马财生
,
任廷志
,
杨二旭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60012
为提高无钟高炉的布料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环形布料优化方法。在分析环形布料工艺特点的基础上,按控制方法将环形布料分为常规多环布料和步进式同心圆布料,以料面形状误差为控制目标建立了环形布料的优化控制数学模型,并设计了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最后将优化模型应用到2580 m3无钟高炉,利用该优化模型分析了环形布料工艺与布料精度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溜槽倾角档位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常规多环布料的布料精度,但同时导致布料优化控制复杂化,步进式同心圆布料的布料精度高于任意有限多个溜槽倾角档位的常规多环布料,适合充分发挥无钟炉顶布料灵活的优势,实现期望的炉料分布。
关键词:
无钟炉顶
,
环形布料
,
优化模型
,
布料精度
,
粒子群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