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3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高能球磨法制备超滤分离膜用钼铜复合粉末

, 汤慧萍 , 高广瑞 , 王建永 , 李增峰

功能材料

研究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钼铜复合粉末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粉末的形貌及颗粒尺寸.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粉的粒度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减小,但随着球磨时间增加,团聚加剧;通过重力沉降法可以去除浆体中的团聚体,从而获得颗粒分布适合的粉体,10h球磨粉沉降后粉体颗粒尺寸约为50~60nm,20h球磨粉沉降后粉体颗粒尺寸约为20~30nm.

关键词: 金属膜 , 超滤 , 高能球磨 , 重力沉降 , 纳米钼铜复合粉

铝合金熔体原位氧化构筑模糊界面复相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谷臣清 , , 赵敬忠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4.02.006

采用K2CO3浸渗碳粉、石墨覆盖合金熔体液面,预设多孔陶瓷体输通空气,实现了铝合金熔体由表面向其内部推进的原位自氧化反应.反应生成物致密, 周边宏观表面平整,生长体前沿无高低不平的胞状堆积现象.经显微组织观察、微区波谱成分分析及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发现:反应生成物是以柱状晶团形式生长,而柱状晶则由微米级的块、粒状氧化物构成.氧化物的组成以Al2O3为主,含少量SiO2,在两相及块、粒之间成分呈连续过渡变化,无明显清晰的分界,且有以Al2O3包覆SiO2生长的倾向,并表现出很强的定向性.铝合金金属相则主要分布于柱状晶团交界处.

关键词: 熔体氧化生长 , 复合材料 , 模糊界面 , 原位反应生长 , 包覆

"夹锡"疑案何时解?

黄维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05.02.022

本文在前人研究宋代"夹锡"成果的基础上,对124枚宋代铁进行了检测,发现铁中存在高锡相.这些含锡铁的发现,可能就是"夹锡"问题的物证.

关键词: 夹锡

济阳拗陷临南-官屯地区烃类微渗漏特征及异常成因

杨俊 , 沈忠民 , 王国建 , 程同锦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9727.2015.06.09

探讨济阳拗陷临南—官屯地区化探异常成因机制。通过对临南—官屯地区不同构造单元油井和干井中酸解烃特征和微渗漏方式的研究,结合石油地质条件,从油气成藏的角度分析烃类运移、聚集及其微渗漏散失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北部地层中以扩散为主,南部以渗透为主或者不存在微渗漏效应,揭示渗漏源和盖层条件是烃类微渗漏的主控因素。临南—官屯地区近地表化探异常模式为“渗漏源影响下的断控异常模式”,斜14井以北盖层条件和渗漏源条件都最优越,是研究区内最有利的勘探区。

关键词: 临南-官屯地区 , 化探异常 , 酸解烃 , 微渗漏 , 渗漏源 , 主控因素 , 异常模式

浅谈鑫金矿露天转地下开采问题

王志学 , 邢万芳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10.007

金矿属高品位、急倾斜、椭圆形柱状矿体,矿石不稳固,矿岩界限不清.露天转地下开采后应用空场采矿法开采,致使预留的护顶矿柱冒落,采场与露天坑相通,露天边坡大量冒落的废石混入已采下矿石造成严重贫化.为此,重新确定适应该矿体开采的采矿方法,安全生产,减小贫化,提高效益成为矿山的当务之急.文中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介绍了推荐方案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开采 , 椭圆形柱状矿体 , 损失贫化 , 分段崩落采矿法

金矿改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探讨

王彦慧 , 宏达 , 于宏业 , 王天野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1.11.006

文中介绍了鑫金矿地下矿与选矿厂进行改扩建的可行性,为矿山正常生产与不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改扩建 , 预可行性 , 研究

胶东郭断裂带金矿找矿潜力分析

彭雪峰 , 姜丽萍 , 郝兴春 , 王龙江 , 李明昱

黄金 doi:10.11792/hj20151104

断裂带作为郯庐断裂的次级导矿构造,控制着该地区金矿床的分布和产出,并且金矿床还受胶莱盆地边缘层间滑动构造的控制,金矿成矿的地质背景和构造特殊. 从区域成矿背景和矿床特征入手,分析了郭断裂带金矿床的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分析结果表明,郭断裂带深部存在含矿大岩体,具有很好的金矿成矿条件,找矿潜力巨大,有存在大型金矿床的可能,应该加强该成矿带的找矿工作力度.

关键词: 金矿床 , 找矿潜力 , 断裂带 , 胶东

减温降计算模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温降 , 模型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