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凤
,
张敬瑶
,
牛士冲
,
张维维
,
王涛
,
李治学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5.03.01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硅锰复合物吸附剂,并对其吸附金属铜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用Fourier红外光谱对制备的硅锰复合物吸附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吸附剂的投加量、pH、温度和震荡时间等因素对土壤中铜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溶液的pH为5.5、土壤溶液中铜离子的初始浓度为0.8 mmol/L,θ为25℃,震荡2h时,土壤对铜的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为21.59 mg/g,吸附模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关键词:
硅锰复合物
,
铜
,
土壤
,
吸附容量
赵成林
,
张宁
,
朱晓雷
,
张维维
,
王丽娟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50237
LF热态渣的循环利用可减少废渣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危害.对LF热态循环渣的脱硫能力及可回收性进行了分析,热态循环渣返回LF炉和转炉参与冶金反应后,可大幅降低渣料消耗,LF炉每罐回收热态循环渣1~1.5 t,平均节省石灰及其他助溶剂用量5 kg/t(钢),转炉每罐回收热态循环渣3~5 t,渣料消耗平均降低10~15 kg/t(钢).采用热态循环渣配加石灰的LF炉造渣制度后,在相同的处理时间内,处理终点钢水中硫质量分数与常规处理几乎相同,同时节省了能源消耗,但必须考虑对钢水增硅、增锰的影响.热态循环渣返回转炉后导致入炉铁水温度低及吹炼过程渣量较大,因此转炉吹炼全程以低枪位操作更为适宜.在不影响生产组织的情况下,热态渣以返回转炉循环利用为最佳途径.
关键词:
热态渣
,
脱硫
,
LF精炼
,
转炉
吕春风
,
尚德礼
,
康磊
,
张维维
,
常桂华
钢铁
为实现低碳、超低碳钢在RH中进行深脱硫且钢水不增碳,在200kg真空感应炉上对RH用低碳深脱硫预熔渣进行了脱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CaO-Al2O3-SiO2-MgO为主的低碳深脱硫预熔渣熔点低、脱硫率高,可在真空条件下将钢液中硫的质量分数由30×10-6~50×10-6脱至10×10-6~20×10-6以下,脱硫率达到55%以上,脱硫效果好,脱硫率稳定.该预熔渣中碳的质量分数小于0.05 %,在脱硫过程中钢水几乎不增碳,适用于在RH中低碳、超低碳钢深脱硫.研究表明:适当地提高炉渣的光学碱度,可大大地提高其硫容量,增强炉渣的脱硫能力.使用该预熔渣处理钢水有利于钢中夹杂物的去除和细化.
关键词:
真空处理
,
预熔渣
,
光学碱度
,
深脱硫
,
夹杂物
赵成林
,
张维维
,
李德刚
,
王丽娟
,
李广帮
钢铁研究学报
开发了较为完善的VD终点温度在线预报系统。采用MINITAB软件确定影响VD过程温降的主要因素为抽真空时间、保压时间、吹氩时间、非真空时间、VD搬入钢水的过热度、LF处理时间以及转炉出钢至VD初始测温之间的钢包运输时间。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对VD处理终点的钢水温度进行在线预报,系统在线连续预报了95罐,预报温度与实际测量温度之差在±5℃范围内的比例达到93.7%。
关键词:
VD
,
温度模型
,
在线预报
,
神经网络
王坤
,
张维维
,
尹盛
,
钱静
,
郭军祥
,
李华明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01.007
合成了Keggin型磷钼钒1-丁基-3-甲基咪唑无机-有机杂化多金属氧酸盐([Bmim]5PMo10V2O40),并用元素分析、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和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考察了邻苯二酚和H2O2在[Bmim]5PMo10V2O40修饰的碳糊电极(B-PMo10V2O40-CPE)上的电化学行为. 与空白碳糊电极对比发现,在B-PMo10V2O40-CPE上,邻苯二酚的氧化和还原峰的峰电位差减小了108 mV,氧化还原峰的峰电流明显增大;在-65和-200 mV出现了H2O2的不可逆还原峰,且还原峰的峰电流也明显增大. 结果表明,[Bmim]5PMo10V2O40对邻苯二酚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还原作用,对H2O2具有良好的电催化还原作用. 同时该修饰电极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和易表面更新性.
关键词:
磷钼钒杂多酸盐
,
无机-有机杂化
,
碳糊修饰电极
,
电催化
张维维
,
李晓伟
,
吕春风
钢铁研究学报
用扫描电镜、化学和小样电解法分析了IF钢冷轧板表面条状缺陷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该缺陷附着在铁基体表面,凸凹不平,呈不连续分布;缺陷表面粗糙,形状不规则,与基体边界清晰,内部分散着直径2~5μm的细小颗粒.缺陷是由发生堵塞的水口内壁附着的大型Al2O3夹杂物在非稳态浇注条件下被卷入凝固坯壳所致,夹杂物原始尺寸约4.9 mm.
关键词:
IF钢
,
冷轧板
,
条状缺陷
,
夹杂物
,
水口絮流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柴武倩
,
杨强云
,
杨川
,
高国庆
,
崔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9024
对断裂的汽车张紧轮紧固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断口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搓丝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使螺纹尖端产生较多微裂纹,同时螺纹根部也存在一些加工缺陷,并在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在使用过程中,微裂纹和加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源的过早形成最终导致了螺栓发生疲劳断裂而失效.
关键词:
螺栓
,
微裂纹
,
缺陷
,
疲劳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