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国
,
张继明
,
李守新
,
李广义
,
王清远
,
惠卫军
,
翁宇庆
金属学报
依据Murakami的“夹杂物等效投影面积模型”估算了在高周疲劳条件下一定硬度(或强度)高强钢的“临界夹杂物尺寸”. 估算结果表明, 随着钢硬度(或强度)的增加, “临界夹杂物尺寸”逐渐减小; “临界夹杂物尺寸”也受构件表面机加工粗糙度的影响, 表面越光洁, 这个尺寸也越小.从本文几种钢的实验数据以及其它已发表的数据都可以间接证明, 估算的临界尺寸是合理的
关键词:
高强钢
,
Vickers hardness
,
surface roughness
张继明
,
杨振国
,
张建锋
,
李广义
,
李守新
,
惠卫军
,
翁宇庆
金属学报
利用超声疲劳实验方法研究了2种商业42CrMo钢和2种零夹杂42CrMo钢在不同热处
理制度下的超长寿命疲劳性能. 结果表明,
42CrMo钢疲劳S--N曲线在106---109 cyc范围内无平
台出现, 疲劳极限消失; 零夹杂42CrMo钢在此寿命区间有明显的疲劳极限. SEM断
口观察表明, 42CrMo试样疲劳开裂大多起源于非金属夹杂物, 而零夹杂42CrMo
全部起源于基体表面. 零夹杂42CrMo钢的最大特点是在
2X106---109 cyc内不易发生疲劳断裂,
疲劳寿命的可靠性显著增加.
关键词:
夹杂物
,
null
,
null
,
null
杨振国
,
张继明
,
李守新
,
李广义
,
王清远
,
惠卫军
,
翁宇庆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5.11.004
依据Murakami的"夹杂物等效投影面积模型"估算了在高周疲劳条件下一定硬度(或强度)高强钢的"临界夹杂物尺寸".估算结果表明,随着钢硬度(或强度)的增加,"临界夹杂物尺寸"逐渐减小;"临界夹杂物尺寸"也受构件表面机加工粗糙度的影响,表面越光洁,这个尺寸也越小.从本文几种钢的实验数据以及其它已发表的数据都可以间接证明,估算的临界尺寸是合理的.
关键词:
高强钢
,
Vickers硬度
,
表面粗糙度
,
临界夹杂物尺寸
张继明
,
杨振国
,
张建锋
,
李广义
,
李守新
,
惠卫军
,
翁宇庆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5.02.007
利用超声疲劳实验方法研究了2种商业42CrMo钢和2种零夹杂42CrMo钢在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超长寿命疲劳性能.结果表明,42CrMo钢疲劳S-N曲线在106-109cyc范围内无平台出现,疲劳极限消失;零夹杂42CrMo钢在此寿命区间有明显的疲劳极限.SEM断口观察表明,42CrMo试样疲劳开裂大多起源于非金属夹杂物,而零夹杂42CrMo全部起源于基体表面.零夹杂42CrMo钢的最大特点是在2×106-109cyc内不易发生疲劳断裂,疲劳寿命的可靠性显著增加.
关键词:
夹杂物
,
零夹杂钢
,
疲劳强度
,
疲劳极限
,
超长寿命
毕志超
,
张继明
,
刘晓东
,
蒋善玉
,
韩启彪
,
孙卫华
钢铁研究学报
通过实验室调质工艺研究,确定了核安全壳用钢SA738Gr.B热处理工艺,经工业化热处理后,45mm厚度SA738Gr.B钢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和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同时具有稳定的高温拉伸性能,其显微组织为均匀细小的板条贝氏体,在板条内和界面处有大量弥散的纳米级碳化物析出。
关键词:
力学性能
,
显微组织
,
贝氏体
,
碳化物
,
核电
张福成
,
张继明
金属学报
OCr19Ni6Mn5Mo2不锈钢与ZGMn13高锰钢异质闪光焊接后,不锈钢熔合区内形成了晶粒尺寸为40 nm的面心立方结构纳米晶组织,高锰钢熔合区内产生少量诱发马氏体,热影响区内无碳化物析出和热裂纹产生.
关键词:
纳米晶
,
null
,
null
,
null
肖丰强
,
张继明
,
胡淑娥
,
赵勇
钢铁研究学报
建筑用钢板正向高强度、高性能、大型化方向发展,780MPa级高强度抗震钢已应用于超高层大跨距建筑中,高强度钢抗震性能已成为重点解决的课题之一。从性能要求、化学成分设计、生产工艺控制及组织控制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开发的780MPa级高强度抗震钢的进行了详细对比和分析,旨在为国内780MPa级高强度抗震建钢的开发提供参考,以满足中国高层建筑用钢的国产化需求。
关键词:
超高层
,
大跨距
,
低屈强比
阴强
,
李爱菊
,
王威强
,
王彦明
,
张继明
材料导报
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具有隔离反应介质、收集电流、提供气体通道的作用.寻找性能低且成本优良的双极板材料已成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业化技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综述了各种双极板材料的优缺点,提出了双极板材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
燃料电池
,
双极板
张继明
,
杨振国
,
李守新
,
李广义
,
惠卫军
,
翁宇庆
金属学报
研究了54SiCrV6和54SiCr6两种洁净高强弹簧钢的超高周疲劳行为,并利用FESEM和EPMA对疲劳断口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应力幅区,两种钢的疲劳破坏均起源于表面基体,而在低应力幅区,疲劳开裂均发生在试样内部。54SiCrV6钢的S-N曲线为典型的台阶式曲线,在109循环周次内,其疲劳极限消失,而54SiCr6钢存在疲劳极限。疲劳断口分析表明,54SiCrV6钢内部破坏是由钢中小夹杂物的聚集引起的,而54SiCr6钢则起源于碳化物的偏聚。临界夹杂物尺寸的估算表明,当高强钢中的夹杂物尺寸大于临界夹杂物尺寸时,其疲劳极限消失;反之,则疲劳极限存在。
关键词:
超高周疲劳
,
S-N curve
,
fatigue limit
,
critical inclusion 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