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勇军
,
王锋
,
白黎
,
张素银
,
唐永健
,
吴卫东
,
谌家军
材料导报
以材料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测试为基础,介绍了原始Z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数据处理;重点论述了双色时间分辨Z扫描技术的理论,并分析了它在材料光学非线性效应测试中展现的优越性以及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根据Z扫描技术理论和实验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Z扫描技术的两条发展思路,即:CCD相机代替能量或功率计进行信号的采集和多种改进方法应用于实验测试.
关键词:
Z扫描技术
,
非线性光学效应
,
双色时间分辨Z扫描技术
,
CCD相机
张素银
,
刘泽民
,
邵诚
,
张芮
,
张朋越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7.01.040
采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 MnBi1-x Gdx (x=0,0.1,0.3和0.5)系列合金试样,分别利用 X 射线衍射(XRD)与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样品的物相结构和磁性能,研究了稀土 Gd元素对MnBi 合金相结构、相转变温度及磁性能的影响,探讨了MnBiGd合金相结构与磁性能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当 Gd 元素掺入量x=0.3时,合金的矫顽力达到最大值0.654 T,是未掺杂样品的4.7倍.
关键词:
MnBi合金
,
微结构
,
相变温度
,
磁性能
王海英
,
孟围
,
刘志明
功能材料
以纳米纤维素(NCC)为分散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还原硝酸银,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m(Ag)/m (NCC)=5%制备的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中NCC和银纳米粒子相互混合并未改变各自的晶型,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中银纳米粒子的晶粒尺寸为11.87nm,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所测银纳米粒子直径(10nm)相近;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的热稳定性较纳米纤维素稍有下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固含量分析、机理分析和抑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m(Ag)/m (NCC)=3%时制备的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且银纳米粒子在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中分散较均匀.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
银纳米粒子
,
抑菌活性
蔡志江
,
张睿晗
,
樊亚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细菌纤维素水凝胶膜、硝酸银和硼氢化钠为原料,制备了细菌纤维素/银纳米粒子多孔复合支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热失重及力学性能测试对多孔复合支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菌纤维素网络结构内部发现了银纳米粒子,表明银纳米粒子进入到细菌纤维素内部,形成细菌纤维素/银纳米粒子复合物;并且,银纳米粒 子的粒径随着硝酸银和硼氢化钠浓度的升高而变大;银粒子的引入使细菌纤维素的链规整度有所下降,结晶度变小、力学性能下降,但材料具有了良好的抗菌性能,使其更适用于医用敷料领域.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
银纳米粒子
,
复合
,
医用敷料
陈文彬
,
张秀菊
,
林志丹
材料导报
利用细菌纤维素超精细网络结构和高持水率的特点,在细菌纤维素上通过硼氢化钠(NaBH4)还原硝酸银中的Ag+原位生成纳米银颗粒,并对其微观结构等进行表征,同时对银负载细菌纤维素纳米复合膜的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XRD结果表明纳米银颗粒具有较完善的结晶结构,且银晶体为面心立方结构;XRF检测表明复合材料中含有Ag元素;由UV-Vis可知Ag/BC纳米复合材料在424nm处出现了Ag的吸收峰;从SEM图可看出随着硝酸银浓度的增大,细菌纤维素微纤表面负载的银颗粒增多,粒径大约为50~80nm.抗菌实验结果说明Ag/BC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菌率分别达到99.4%和98.4%.细胞相容性实验表明,Ag/BC纳米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因此将其用于抗菌伤口敷料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
银
,
抗菌
,
生物相容性
陈高礼
,
马伟
,
孙登明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208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银和L-天冬氨酸在玻碳电极表面电化学聚合的条件,制备了银掺杂聚L-天冬氨酸修饰电极.研究了肾上腺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循环伏安法测定肾上腺素的新方法.在pH=3.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扫描速率为50 mV/s时,肾上腺素在修饰电极上产生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_(pa)=0.447 V,E_(pc)=0.387 V.用循环伏安法测定时,氧化峰电流与肾上腺素浓度分别在8.00×10~(-8)~1.00×10~(-5) mol/L和1.00×10~(-5)~1.0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9) mol/L.
关键词:
肾上腺素
,
L-天冬氨酸
,
银掺杂
,
修饰电极
,
循环伏安法
刘智琳
,
罗正传
,
郭保健
,
魏明君
,
曹廷坤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506
龙门店银铅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熊耳山地体西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构造蚀变岩型银铅矿床.通过对龙门店银铅矿床铅、硫同位素分析,获得该矿床主成矿阶段铅同位素206 Pb/204 Pb值为17.660~17.952,207 Pb/204 Pb值为15.388~15.566,208 Pb/204 Pb值为37.771~38.380,变化范围均不大,属于正常铅范围;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5.32‰~5.41‰,平均值-0.54‰.综合分析认为,矿石铅以幔源为主,具壳幔混合特征;硫主要来源地幔,并有地壳硫加入,具混合硫特征.铅、硫同位素组成表明,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造山过程中壳幔混合源,以幔源为主.
关键词:
龙门店银铅矿床
,
铅同位素
,
硫同位素
,
同位素组成
,
成矿物质
,
豫西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