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明
,
乔玉卿
,
赵敏寿
,
王立民
中国稀土学报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Fe1-xYbxPO4/C(x=0,0.06,0.08,0.10)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测试(CV)及交流阻抗测试(EIS)等方法进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测试.XRD分析结果表明LiFe1-xYbxPO4/C(x=0,0.06,0.08,0.10)样品具有橄榄石型晶体结构.Yb的掺杂导致LiFePO4晶格中c轴方向的P-O键长增加,其中x=0.08样品具有最长的P-O键长.SEM图表明Yb的掺杂可明显细化颗粒,其中x =0.08时样品粒径为200nm,比未掺杂样品降低了约2.5倍.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Yb的掺杂使样品的放电容量增加,循环稳定性能提高.在-20~40℃温度区间内,放电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x=0.08的样品40℃时放电容量为150 mAh·g-1,但测试温度达到60℃时,放电容量急剧下降.EIS测试表明Yb的掺杂可以明显改善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性能,降低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交换电流密度.
关键词:
磷酸亚铁锂
,
镱
,
正极材料
,
锂离子电池
周长海
,
张一
,
张秋明
,
李垚
材料保护
热障涂层(TBCs)技术已成为当今各国航空发动机推进计划中的3大关键技术之一,其涂层寿命的评估与预测是TBCs技术研究中的重要环节。简述了TBCs的失效形式和对影响其使用寿命关键因素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建立寿命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热障涂层
,
寿命预测
,
失效因素
周长海
,
张一
,
张秋明
,
李垚
材料保护
热障涂层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的关键材料,使用寿命预测与安全评估一直是热障涂层应用研究的重点.介绍了热障涂层寿命预测模型的建立、发展及其应用软件的研发现状,展望了热障涂层寿命预测模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热障涂层
,
寿命预测
,
模型
,
应用软件
张秋明
,
赫晓东
,
李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云母微晶玻璃陶瓷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和分析,设计了一种金属热防护系统承力结构件,对可加工陶瓷的结构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对可加工陶瓷结构件在热、力载荷以及热力耦合下的陶瓷承力件的热流、温度以及应力的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优化调整结构件的形状,最大应力值分别降低了14.8%和30.64%,最大热流值分别降低了7.65%和6.73%.分析表明,此种模拟方法,能够直观的考察结构件内部在各种载荷下的参数分布,并通过优化,可获得理想的结果.
关键词:
可加工陶瓷
,
设计优化
,
模拟分析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张振江
,
万东
,
邢海平
,
唐涛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648
以未添加助剂的聚丙烯(PP)粉料为原料,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接枝单体,采用热引发熔融接枝的方法制备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当支链分子量大于PP的临界分子量(Me=5600)的2倍时,对流变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称为流变学长支链.研究了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 TMTD)在熔融接枝体系中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加入TMTD后,单体的接枝量降低,但是支化效率提高.理论计算表明,在同样条件下加入TMTD后,改性样品的长支链频率由0.03升至0.34.
关键词:
聚丙烯
,
熔融接枝
,
长链支化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柴武倩
,
杨强云
,
杨川
,
高国庆
,
崔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9024
对断裂的汽车张紧轮紧固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断口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搓丝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使螺纹尖端产生较多微裂纹,同时螺纹根部也存在一些加工缺陷,并在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在使用过程中,微裂纹和加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源的过早形成最终导致了螺栓发生疲劳断裂而失效.
关键词:
螺栓
,
微裂纹
,
缺陷
,
疲劳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