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8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聚己内酰胺/醋酸纤维素合金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高素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溶液共混和液一固相转变法制备聚己内酰胺/醋酸纤维素的共混物(PA-6/CA)作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填料.以小分子量化合物为探针分子,用HPLC法测定其界面性能,并研究其共混物的相容性、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A-6与CA有很好的相容性,且PA-6/CA的热稳定性比纯CA有所提高;PA-6/CA(50:50)合金膜材料对不离解极性有机物分离效果最佳,适合作脱盐膜材料;CA可有效改善PA-6的亲水性.

关键词: 聚己内酰胺 , 醋酸纤维素 , 相容性 , 界面性能 , 高效液相色谱

稀溶液黏度法研究醋酸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共混物的相容性

, 沈玉华 , 谢安建 , 王锐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冰醋酸为共溶剂,利用乌氏黏度计在25℃研究了醋酸纤维素(C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以及不同组成的CA/PVP共混物(C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9)的粘性行为。基于稀溶液黏度法确定的4种相容性判据(Δb,Δb’、Δ[η]m和α)探讨CA/PVP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醋酸纤维素在CA/PVP共混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低于0.12或者在0.8~0.91范围内时,CA与PVP是相容的,其余的组成体系都是不相容的。因此,CA/PVP共混体系是部分相容体系。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 , 聚乙烯吡咯烷酮 , 相容性 , 稀溶液黏度法

共聚尼龙与乙基纤维素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高素莲 , 王小飞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溶液共混合液-固相转变法制备出共聚尼龙与乙基纤维素共混物(PA-170/EC).以黏度法、折光指数法和热重分析法研究了PA-170与EC的相容性和热稳定性.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表征了PA-170/EC共混物的界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A-170和EC有较好的相容性,且EC可改善PA-170界面亲水性和吸附性;PA-170/EC对不离解的极性有机物的分离效率优于纯PA-170和EC.

关键词: 乙基纤维素 , 共聚尼龙 , 相容性 , 界面性能

描述稳定面心立方金属应力与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

朱玉亮 , 郑文杰 , 宋志刚 , 丰涵

钢铁研究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154

从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的物理意义出发,提出一种建立应力与应变关系数学模型的方法,即通过寻求应变硬化指数与应变的函数关系,求解微分方程得到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结合对一种面心立方合金拉伸应变硬化规律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应力与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另一部分金属材料的研究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描述在变形过程中不发生相变的稳定面心立方金属材料的拉伸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关键词: 应力 , 应变 , 应变硬化指数 , 数学模型 , 面心立方金属

减温降计算模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温降 , 模型

C-Mn钢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周荣锋 , 杨王玥 , 周荣 , 孙祖庆 ,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4.06.015

分析了不同碳、锰含量的低碳(锰)钢过冷奥氏体在760℃,1s-1时的单向压缩变形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的特征.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呈双峰特征,第一个峰是孕育期内变形奥氏体的加工硬化和形变强化相变两个物理过程的结果,第二个峰是铁素体动态回复和(或)再结晶的结果.碳、锰含量提高时相变速度减缓,铁素体动态再结晶能力减弱,分别使得第一峰过后应力软化率减小,第二个峰变得宽阔平坦.

关键词: 低碳(锰)钢 , 过冷奥氏体形变 , 应力-应变曲线 , 碳、锰含量

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失效的原因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考虑微小结构相互作用的钛及Ti-6Al-4V应力-应变曲线解析解

王学滨 , 杨梅 , 赵扬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能描述非均质性的具有内部长度的梯度塑性理论推导了颈缩区域的非均匀的塑性拉伸应变.描述了颈缩区域的外形轮廓,并计算了当颈缩区域的体积保持不变时的颈缩区域的塑性伸长.由于外形轮廓已被确定,因而导出了应力的表达式.目前得到的关于应力-应变曲线解析解的优越性在于:所需要的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如:采用软化模量描述脆性;采用弹性模量描述弹性;采用特征长度描述材料的非均质性;模型中含有标定长度可用于研究结构的尺寸效应等.将目前得到的解析解与前人通过实验得到的钛及Ti-6Al-4V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考虑微小结构效应及局部化颈缩的应力-应变曲线的解析解.另外,还发现Ti-6Al-4V的脆性及非均质性要高于商业纯钛.前人试验发现的局部化带在2种材料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它们具有不同的脆性得到解释.

关键词: 应力-应变曲线 , 微结构 , , Ti-6Al-4V合金 , 尺寸效应 , 颈缩 , 应变局部化

基于光学的三维触控定位与识别方法研究

田晶 , 田丰 , 凌晨 , 王鹤 , 张文俊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32801.0064

通过介绍三维显示技术与无标记空间定位原理,提出了三维两点触控实现方法,搭建了三维两点触控定位与识别系统.针对三维空间定位绘制、空间两点跟踪和手势识别问题,研究了三维两点触控交互方法.实验证明,在不需要佩戴任何标记和传感器的条件下,基于光学的空间两点触控方法与系统能够满足三维显示的人机交互要求,且环境光的变化不干扰人机交互的操作.

关键词: 三维 , 光学触控 , 空间定位 , 手势识别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