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英
,
陈素娟
,
史志铭
,
张连凤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4.10.012
以TiO2,C,Al和Mg粉为原料,原位合成TiC Al2 O3/Al基复合材料.采用XRD和SEM及磨损实验等手段研究Mg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g影响反应过程及第二相分布,随着Mg含量的增加耐磨性逐渐增加,当预制块中镁为1.0%(质量分数)时,第二相分布弥散、细小,其颗粒尺寸约为2μm,耐磨性最好,磨损量仅为基体的1/6,继续增大Mg含量,由于生成大量粗针状Al3Ti,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反而降低.
关键词:
Mg
,
TiC-Al2O3/Al基复合材料
,
原位合成
,
耐磨性
陈素娟
,
张瑞英
,
史志铭
,
李艳辉
,
韩小伟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TiO2,C和Al粉为原料,利用接触反应法原位合成10% TiC-Al2O3/Al基复合材料.采用SEM、XRD和电化学测试等研究稀土La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La最佳添加量为0.2%,此时复合材料中生成的TiC和Al2O3颗粒数量增多,颗粒分布均匀,棒状Al3Ti被钝化,复合材料组织相对较好,自腐蚀电流密度相对较小,为4.053×10-5A·cm-2,与未添加La复合材料相比降低81%,容抗弧半径相对较大,复合材料耐腐蚀性相对较好.
关键词:
原位合成
,
TiC-Al2O3/Al基复合材料
,
La
,
显微组织
,
耐蚀性
韩小伟
,
张瑞英
,
李艳辉
,
王鹏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TiO2粉、C粉、Al粉和La2O3粉为原料,利用放热弥散法原位合成稀土La2O3含量分别为0,0.1%,0.2%,0.3%(质量分数)的Al-TiO2-C晶粒细化剂,并使用这4种细化剂分别对工业纯铝进行细化试验.采用XRD、SEM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La2O3含量对Al-TiO2-C细化剂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La2O3含量为0.2%时,Al-TiO2-C晶粒细化剂组织中Al3Ti呈块状分布,彼此间断开且颗粒分布相对均匀.此时对工业纯铝的细化效果相对较好.适量的Al20Ti2 La对提高Al-TiO2-C细化剂细化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放热弥散法
,
Al-TiO2-C
,
晶粒细化
韩小伟
,
张瑞英
,
王鹏
,
李艳辉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XY15060305
以TiO2粉、C粉、Al粉为原料,采用放热弥散法制备Al-TiO2-C晶粒细化剂,并进行晶粒细化试验.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了不同TiO2含量细化剂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Al-TiO2-C晶粒细化剂由α-Al,Al3 Ti,Al2O3和TiC相组成.TiO2含量不同,Al-TiO2-C晶粒细化剂内第二相形貌及分布也不同.当TiO2含量为12%(质量分数)时,细化剂组织中Al3 Ti内包裹有大量的Al2O3和TiC颗粒,这些颗粒将Al3 Ti分割开来,Al3Ti相呈现圆块状,此时组织相对分布均匀.TiO2含量不同,Al-TiO2-C晶粒细化剂对工业纯铝的细化效果也不同.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Al-TiO2-C细化剂对工业纯铝的细化效果呈现先变好后变差的变化趋势,其中当TiO2含量为12%时,其细化效果达到相对最好.本文细化剂的最佳添加量为0.3%.当细化剂中TiO2含量为12%时,0.3%的细化剂添加量可使工业纯铝细化到约154 μm.
关键词:
放热弥散法
,
Al-TiO2-C晶粒细化剂
,
显微组织
,
晶粒细化
张瑞英
,
郝茜
,
孙晔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7.01.013
前处理用P507萃取剂除去稀土离子,采用阴离子分离柱AS9 (4mm×250mm)分离,以电导检测器检测,以9.0mmol/L Na2CO3为流动相,以标准曲线法为定量方法,测定碳酸稀土和氯化稀土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05μg/mL,测定下限为0.025%,硫酸根含量在2.66%时,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2%.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
碳酸稀土
,
氯化稀土
,
硫酸根离子
张瑞英
,
史志铭
,
李红霞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Al、TiO2、C为原材料,用接触反应法制备了TiC-Al2O3/Al复合材料,采用XRD和SEM手段测定了材料的相组成、组织形貌及相分布,分析了碳含量对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主要由分布于Al基体中的球状或近球状的TiC颗粒、不规则的Al2O3颗粒和少量的TiAl3组成,且随含碳量的增加,TiAl3,减少;当C和TiO2比超过1.5后,TiAl3基本消失,但出现TiC2相.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
接触反应法
,
显微组织
,
碳
马骊娜
,
方大为
,
王克敏
,
聂俊
,
马贵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5.06.023
本研究采用静电喷雾法,以壳聚糖为基质材料,康普瑞丁为模型药物制备微球.实验中采用AcOH/H2O和AcOH/H2O/EtOH两种溶剂,分析了微球形貌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因素,并且对CS-CA4微球的缓释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溶剂配比及乙醇和康普瑞丁的加入会使壳聚糖微球呈球状、中间塌陷的类球状、棒状等不同形貌,微球粒径存在较大差异;通过AcOH/H2O/EtOH复合溶剂将疏水性药物康普瑞丁载入壳聚糖微球,制备出的壳聚糖/康普瑞丁载药微球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仅为0.27μm;使用戊二醛蒸汽交联48h的微球缓释效果明显.
关键词:
静电喷雾
,
壳聚糖
,
康普瑞丁
,
微球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吕茜茜
,
高苏亚
,
夏冬辉
,
李华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497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0),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双醋瑞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采用2种方法计算不同温度下其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同时对2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双醋瑞因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确定了双醋瑞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供能体-受能体间的作用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并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双醋瑞因对人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醋瑞因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是以静态猝灭为主;结合距离r=2.88 nm,能量转移效率E=0.273 8,二者主要凭借氢键和范德华力进行结合.
关键词:
双醋瑞因
,
人血清白蛋白
,
荧光光谱法
,
相互作用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