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1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青铜文物锈体的组织结构分析

, 蔡兰坤 , 顾小兰 , 祝鸿范 , 周浩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电子能谱(EDAX)和金相显微镜(OM)等方法,分析比较了染有“粉状锈”与未染粉状锈的青铜残片的矿物组成、腐蚀层分层结构及金相组织.结果发现,染有“粉状锈”的青铜样品含有未染粉状锈的样品所没有的副氯铜矿;其断面腐蚀层分若干层,且每层锈体的结构和元素组成各不相同,金相分析表明了粉状锈生成属点蚀或晶间腐蚀. 

关键词: 青铜文物 , null , null

体外壳聚糖-明胶-生长因子缓释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戴芳 , 宋莉 , , 汪泱 , 谢安 , 杜蔚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制备具有缓释功能的壳聚糖-明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三维大孔支架,探讨两种生长因子在体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将不同比例的壳聚糖、明胶、bFGF和HGF依次混合,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孔径的三维缓释支架。取SD大鼠乳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三代BMSCs,将其接种于96孔板后,加入支架混合培养,5d后进行MTT细胞增殖测定。结果:在与含1μg/mL的bFGF支架混合培养,以及与同时含1μg/mL的bFGF、1μg/mL的HGF支架混合培养后,BMSCs增殖明显(P〈0.05),但这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与含0.1μg/mL的bFGF支架、0.01μg/mL的bFGF支架、1μg/mL的HGF支架混合培养后,细胞增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明胶可作为生长因子缓释支架材料;bFGF具有促进BMSCs增殖的作用,促进作用的大小与加入bFGF的量有关;HGF对BMSCs不具有增殖作用;在实验浓度范围内bFGF和HGF体外促进BMSCs增殖上不具有协同性。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生长因子 , 缓释支架 , 组织工程

青铜文物锈体的组织结构分析

, 蔡兰坤 , 顾小兰 , 祝鸿范 , 周浩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5.04.013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电子能谱(EDAX)和金相显微镜(OM)等方法,分析比较了染有"粉状锈"与未染粉状锈的青铜残片的矿物组成、腐蚀层分层结构及金相组织.结果发现,染有"粉状锈"的青铜样品含有未染粉状锈的样品所没有的副氯铜矿;其断面腐蚀层分若干层,且每层锈体的结构和元素组成各不相同,金相分析表明了粉状锈生成属点蚀或晶间腐蚀.

关键词: 青铜文物 , 粉状锈 , 分析

沸石降解法合成孔壁含有沸石结构单元的介孔结构材料

, 窦涛 , 李玉平 , 石德先 , 赵震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5.06.025

提出了一种合成孔壁含有沸石结构单元的介孔结构材料的新方法-降解法,即利用不同硅铝比的β沸石和ZSM-5沸石为原料在碱溶液中处理得到降解液,然后以此降解液为硅铝源在表面活性剂P123的模板作用下组装了孔结构类型为SBA-15的介孔结构材料,分别简称为MSB(β沸石降解合成)和MSZ(ZSM-5沸石降解合成).产物的IR光谱、N2吸附、29Si MAS NMR图谱和对重芳烃的加氢脱烷基反应催化活性均说明降解法合成的介孔结构材料MSB和MSZ的孔壁中含有了沸石的结构单元.

关键词: 沸石结构单元 , 介孔结构材料 , 降解 , 表面活性剂

辅助陶瓷配方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杨云 , , 王秀峰

材料导报

在陶瓷配方设计领域引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最优化技术--复合形法,根据配方优化设计的需要,以绝对误差为目标函数,提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配方最优化设计数学模型,使陶瓷配方设计问题转变为以原料上下限等为约束条件的极值问题.通过实例验证,这种模型能产生精度较高的最优解.

关键词: 陶瓷配方 , 最优化技术 , 复合形法 , 多目标优化

炉管弯头冲蚀失效行为分析

, 申龙涉 , 王军

腐蚀与防护

对失效的注汽锅炉的弯头样品剖开检查,测量分析了壁面的厚度、硬度、显微组织垢层的成分,尝试阐述其腐蚀过程及腐蚀机理.认为腐蚀坑的演变以及冲刷道的形成在弯头腐蚀受损过程起着关键作用,冲刷腐蚀在弯头总的腐蚀过程中占主导作用.

关键词: 炉管弯头 , 失效 , 冲刷腐蚀

减温降计算模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温降 , 模型

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失效的原因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冷轧机组测辊表面划伤的研究

陈松 , 符寒光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2.06.005

分析了宝钢1420冷轧酸轧机#机架后的测辊在正常轧制中产生的划伤问题,通过对测辊的表面状态、辊径、安装高度以及轴承的改进,彻底解决了因测辊表面划伤而直接导致带钢表面划伤的产品质量问题.

关键词: 酸轧机组 , , 冷轧带钢 , 表面划伤

汽车紧轮紧固螺栓断裂分析

柴武倩 , 杨强云 , 杨川 , 高国庆 , 崔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9024

对断裂的汽车紧轮紧固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断口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搓丝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使螺纹尖端产生较多微裂纹,同时螺纹根部也存在一些加工缺陷,并在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在使用过程中,微裂纹和加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源的过早形成最终导致了螺栓发生疲劳断裂而失效.

关键词: 螺栓 , 微裂纹 , 缺陷 , 疲劳断裂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