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婷
,
高晓明
,
牛凤兴
,
张理平
,
付峰
材料导报
以Bi(NO3)3·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金属复合氧化物BiVO4,并对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以及N2的吸附-脱附表征,探讨了合成条件(温度、时间、pH值)对BiVO4的结构、晶型、形貌、孔性质等方面的影响.以苯酚水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在可见光照射作用下BiVO4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VO4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金属复合氧化物
,
BiVO4
,
光催化
,
含酚废水
高晓明
,
付峰
,
武玉飞
,
张理平
,
李稳宏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11796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掺杂型可见光催化剂Co-BiVO4, 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DRS)和低温氮吸附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 Co的掺杂没有改变BiVO4的晶相, 在pH=7时制备的Co-BiVO4是单斜晶系白钨矿, 晶型较完整. 同时Co的掺杂延伸了BiVO4的可见光吸收范围, 吸收边带明显红移, 能隙禁带宽窄于纯BiVO4. 低温氮吸附表明Co-BiVO4催化剂(pH=7)的孔半径主要分布在2.67 nm附近. 在空气–有机溶剂体系中, 研究了Co-BiVO4氧化脱除FCC汽油中特征硫化物噻吩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加入量为1.0 mg/L, 空气通气量为150 mL/min, 氙灯光照3.0 h, Co-BiVO4(pH=7.0)对模拟汽油的脱硫率可达到86%.
关键词:
Co-BiVO4; 光催化剂; 氧化脱硫; 噻吩
王丹军
,
郭莉
,
李东升
,
付峰
,
张理平
,
高利峰
硅酸盐通报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微波法(Sol-microwave method)合成了铁和铈共掺型纳米TiO_2粉体(Fe-Ce-TiO_2),借助XRD、XPS和UV-vis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甲基橙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掺杂量对样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XRD分析表明,所得粉体均为锐钛矿相纳米TiO_2,且过渡金属铁和元素稀土铈掺杂后纳米TiO_2特征衍射峰宽化,强度降低;XPS分析表明,镧和铈掺杂后样品表面存在大量的氧缺位;UV-vis吸收光谱表明,所得粉体在400 nm以下均有连续宽化的吸收带,且Fe和Ce掺杂后样品对光的吸收显著增强,这是由于Ce(Ⅳ) f →d 跃迁和Ce(Ⅳ)-O荷移跃迁所致;光催化实验表明,Fe和Ce共掺杂能显著提高纳米TiO_2的光催化活性,其中当Fe(Ⅲ)和Ce(Ⅳ)掺杂量分别为0.1%和0.04%时,纳米TiO_2 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自然光照下光催化氧化处理卷烟厂蒸叶车间废水,效果较好,废水COD去除率达到89.8%.且催化剂易沉降分离、重复使用性能稳定.
关键词:
纳米TiO_2
,
铁铈掺杂
,
溶胶-微波法
,
活性白土
,
光催化性能
王静
,
高晓明
,
付峰
,
张理平
,
武玉飞
材料导报
以Bi(NO3)3·5H2O和Na3WO4·2H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掺杂型可见光催化剂CuBi2WO6,并对其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表明,Cu-Bi2 WO6在不同合成条件下呈现多孔微球和纳米片状结构.以苯酚水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在可见光催化作用下Cu-Bi2WO6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型Cu-Bi2WO6具有比纯Bi2 WO6更高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
光催化氧化剂
,
Cu-Bi2WO6
,
降解作用
,
含酚废水
高晓明
,
付峰
,
武玉飞
,
张理平
,
李稳宏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11796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掺杂型可见光催化剂Co-BiVO4,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DRS)和低温氮吸附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o的掺杂没有改变BiVO4的晶相,在pH=7时制备的Co-BiVO4是单斜晶系白钨矿,晶型较完整.同时Co的掺杂延伸了BiVO4的可见光吸收范围,吸收边带明显红移,能隙禁带宽窄于纯BiVO4.低温氮吸附表明Co-BiVO4催化剂(pH=7)的孔半径主要分布在2,67 nm附近.在空气-有机溶剂体系中,研究了Co-BiVO4氧化脱除FCC汽油中特征硫化物噻吩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加入量为1.0 mg/L,空气通气量为150 mL/min,氙灯光照3.0 h,Co-BiVO4(pH=7,0)对模拟汽油的脱硫率可达到86%.
关键词:
Co-BiVO4
,
光催化剂
,
氧化脱硫
,
噻吩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林孟平
,
王炳喜
,
刘辉
材料导报
实验对N990炭黑进行高温CO2处理,研究CO2处理对导电性的影响.采用BET、SEM和XPS等方法表征炭黑的结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CO2处理后炭黑的导电性显著提高,炭黑的比表面积随处理时间明显增大.处理后炭黑的颗粒直径略为减小,表面大量新增加10~30(A)孔径的孔洞,孔径分布趋向集中,表面的氧含量显著下降,表面基团随之减少.
关键词:
二氧化碳处理
,
炭黑
,
BET
,
XPS
,
孔分布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