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研
,
张桐
,
张润
,
陈吉平
,
段跃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粒径为1~20 μm空心陶瓷微球表面包覆了一层金属Co.先以Sn-Pd溶液作为活化剂,将空心微球表面进行活化,再采用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的碱性镀液使其表面沉积上金属Co.使用X射线能谱仪(EDX)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包覆结果进行表征,通过优化确定出最佳化学镀液配方.用网络矢量分析仪对包覆了Co的空心微球的电磁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经过化学镀的空心微球表面包覆了一层致密,均匀的金属镀层,得到的功能化空心微球在2~18 GHz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具有一定的微波吸收性能.
关键词:
化学镀
,
钴
,
空心微球
,
电磁性能
张润
,
邓政兴
,
李立华
,
周长忍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3.06.017
在超临界CO2(SC-CO2)条件下制备了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乳酸(PLA)多孔材料,研究了PLA的分子量、SC-CO2的压力、温度和处理时间对多孔材料的结构形态、孔隙率和玻璃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架材料的孔洞分布、结构形态和孔隙率不仅与聚乳酸的分子量有关,而且与处理样品的压力、温度和时间关系密切;经超临界CO2处理后材料的玻璃化温度(Tg)有所升高.与传统的方法所制得的材料相比较,多孔材料不仅杂质少,孔径孔率分布均匀,孔洞表面粗糙,而且在大孔之间几乎布满了直径为10~20 μm的微孔.该结构提供了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通道,且细胞和生长因子也能通过.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
生物材料
,
超临界CO2法
,
聚乳酸
王昌安
,
朱德庆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3.06.007
通过SEM、X衍射分析、激光粒度分析以及比表面积和润湿热的测定,对润磨预处理铁精矿的活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润磨后精矿平均粒径明显减小,细粒含量增加,-45μm粒级增加近11%,而1~10μm粒级由13%提高到20%.粒径的对数值接近正态分布.精矿的润湿热由1.45×10-5J/cm2提高到4.77×10-5J/cm2.衍射峰趋于变宽,衍射强度趋于减弱,晶格变形增加.
关键词:
铁精矿
,
润磨
,
活化
朱贺民
,
夏征宇
,
刘英才
钢铁研究
为了优化马钢球团混合料润磨工艺参数,研究了不同润磨参数对球团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钢条件下,混合料适宜的润磨水分、润磨时间分别为5%~6%、10~12min,适宜的润磨比例在70%水平,适宜的预热、焙烧时间在15~18min,适宜的预热、焙烧温度分别为900~950、1200~1250℃;试验还表明,生球水分低于9.5%时,其爆裂温度均高于600℃.
关键词:
润磨
,
生球
,
爆裂温度
,
球团矿
朱德庆
,
王志远
,
潘建
,
李建
,
徐小锋
钢铁
巴西镜铁精粉难制粒反应性差,通过润磨单一镜铁矿或其与石灰石的混合料可改善其表面性质和高温反应性能.测定润磨预处理前后巴西镜铁矿的润湿热、粒度组成及变形温度等指标,揭示其作用机理.并通过烧结杯试验,考察润磨预处理强化烧结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润磨改善了巴西镜铁矿的润湿热,表面亲水性得到改善;降低了变形温度,提高了巴西镜铁矿的高温反应性能.巴西镜铁矿预处理后,烧结矿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成品率增加了3.7%,转鼓强度提高了3.33%,固体燃耗降低了约4 kg/t ,利用系数提高22.4%,烧结矿质量完全能满足高炉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
镜铁矿精粉
,
烧结
,
润磨
,
变形温度
,
亲水性
朱德庆
,
王志远
,
潘建
,
李建
,
徐小锋
钢铁
巴西镜铁精粉难制粒反应性差,通过润磨单一镜铁矿或其与石灰石的混合料可改善其表面性质和高温反应性能。测定润磨预处理前后巴西镜铁矿的润湿热、粒度组成及变形温度等指标,揭示其作用机理。并通过烧结杯试验,考察润磨预处理强化烧结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润磨改善了巴西镜铁矿的润湿热,表面亲水性得到改善;降低了变形温度,提高了巴西镜铁矿的高温反应性能。巴西镜铁矿预处理后,烧结矿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成品率增加了37%,转鼓强度提高了333%,固体燃耗降低了约4 kg/t ,利用系数提高224%,烧结矿质量完全能满足高炉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
镜铁矿精粉;烧结;润磨;变形温度;亲水性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师旭超
,
赵增武
,
金永丽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5.06.020
以白云鄂博巴润矿为原料,在1323~1573K下,通过热重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巴润矿的配碳还原过程以及还原动力学,对比不同矿物在还原过程中以碳的气化反应为限制环节所得到的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白云鄂博巴润矿配碳还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同时对应三个温度区间.根据Arrhenius方程计算出的以碳气化反应和气相扩散为限制环节的活化能分别为96.8、76.5 J/mol,在本研究条件下的配碳还原由碳的气化反应控制.对比Fruehan、Donskoi等研究学者所得到的结论,白云鄂博巴润矿在以碳的气化反应为限制环节时所计算的活化能偏低.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
,
直接还原
,
配碳量
,
热重质谱法
,
动力学
任丹萍
,
王增林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4.08.009
研究了膨润液中N-甲基吡咯烷酮含量、膨润温度、膨润时间对微蚀效果的影响,以微蚀后聚碳酸酯基板的表面形貌、水接触角及基板之间与镀铜层间的粘结强度对微蚀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当聚碳酸酯基板先用70% N-甲基吡咯烷酮-15%乙二醇乙醚-15%水溶液在40℃膨润处理7 rin后,再经80 g/L MnO2,V(H3 PO4)∶V(H2 O)∶V(H2SO4)=1∶1∶3.5的胶体溶液70℃处理10 min,可得到较理想的微蚀效果,其表面接触角可低至25.2°,基板与镀铜层的粘结强度可达0.93 kN/m.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N-甲基吡咯烷酮
,
微蚀
,
膨润
,
接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