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浩然
,
张海林
,
崔红卫
,
张妍宁
,
田宪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研究了经熔剂法预处理的碳钢热浸镀ZAS35锌合金工艺、ZAS35锌合金/碳钢双金属制作工艺及双金属界面特性.试验表明,采用700 ℃及10 min热浸镀法,铸型预热至500 ℃,ZAS35合金液浇注温度为700 ℃的工艺能获得结合良好的ZAS35锌合金/碳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双金属结合界面处存在着Fe,Al和Zn元素的相互扩散,且形成了Fe3Al和FeZn7等相.ZAS35和碳钢的结合面属冶金结合.
关键词:
锌铝合金
,
热浸镀
,
双金属
,
界面特性
张海林
,
杨善让
,
徐志明
,
吴立锋
,
衡世权
,
贾瑞庆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导出了基于逾渗理论并考虑温度影响的散体有效导热系数预测模型.针对孔隙中流体的传热机理,诠释了无量纲参数φ的物理意义.对SiC、SiO2和煤灰等散体材料在自行研制的实验系统上采用断电热线法测量了其在50~600℃范围内的有效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良好,这三种散体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都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关键词:
辐射
,
散体
,
有效导热系数
,
逾渗
张海林
,
杨善让
,
徐志明
,
王升龙
,
白立新
工程热物理学报
以热逾渗分析散粒体导热率时,利用重整化群方法改变粗视化程度来定量地获得导热率的变化.实践表明这只有设法提高重整化群的精度才会有较好的结果.本文以逾渗转变为例,针对b=2的相关尺度变化方式,分别对二维和三维实空间的重整化变换进行了修正,导出了相应的重整化方程.计算精度有明显提高,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更接近.
关键词:
重整化群
,
相变
,
临界现象
,
逾渗转变
高英俊
,
张海林
,
金星
,
黄创高
,
罗志荣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9.10.007
采用相场方法模拟第三相颗粒钉扎的两相耦合的晶粒长大过程,系统地研究了第三相颗粒体积分数和尺寸大小对两相晶粒长大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第三相颗粒体积分数越大,对晶界的钉扎作用越强,且极限晶粒尺寸越小.单个第三相颗粒尺寸越大,对晶界钉扎作用越强.但当体积分数一定时第三相颗粒尺寸越小时,颗粒数目会越多,此时总的钉扎效果会越好,晶粒极限尺寸也越小.若晶粒长大系统同时引入两种不同大小的第三相钉扎颗粒,且两种颗粒所占比例相同时,钉扎效果最好.相场方法模拟所得到的二相多晶材料晶粒组织演化规律和晶粒生长指数、晶粒形态、生长动力学和拓扑结构特征与已有实验和理论结果相符合.
关键词:
相场模拟
,
晶粒长大
,
硬质颗粒
,
Zener钉扎
刘闯
,
张力
,
李平
,
陈永安
,
崔雯雯
,
张海林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6.03.019
氮化硼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与石墨烯相当的强度、较宽的带隙、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绝缘、含氧、高温的条件下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其制备技术及性能的研究是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剥离制备方法尤其是化学剥离法具有成本低、质量好、容易控制等优点,是制备氮化硼二维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本文详述了各种剥离方法制备氮化硼二维纳米材料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指出深入研究剥离机理、开发新型高效剥离方法、制备稳定单层氮化硼应该是今后本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剥离技术
,
综述
,
氮化硼
,
化学剥离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柴武倩
,
杨强云
,
杨川
,
高国庆
,
崔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9024
对断裂的汽车张紧轮紧固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断口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搓丝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使螺纹尖端产生较多微裂纹,同时螺纹根部也存在一些加工缺陷,并在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在使用过程中,微裂纹和加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源的过早形成最终导致了螺栓发生疲劳断裂而失效.
关键词:
螺栓
,
微裂纹
,
缺陷
,
疲劳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