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占国
,
衣晓红
,
苏海
,
张景垒
,
李凤华
功能材料
采用特殊的化学及物理处理方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TiO_2-PTFE复合膜层,该润滑膜由硬质阳极氧化膜与低摩擦系数的聚四氟乙烯(PTFE)结合而成,具有较好的自润滑特性.研究了TiO_2-PTFE复合膜层的组织形貌、物相组成以及元素组分,讨论了阳极氧化处理工艺和涂覆时间对PTFE涂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C4钛合金阳极氧化后形成了由锐钛相和金红石相双相晶型组成的纳米级TiO_2多孔膜,涂覆PTFE后,表面及膜孔处被PTFE聚合体所覆盖.TC4钛合金样品经过不同电压和不同氧化时间处理后,PTFE涂覆量趋于稳定.随着涂覆时间的延长,PTFE涂覆量逐渐增加,在最初5~20min内,涂覆量增加较快,超过20min后涂覆量增加缓慢.
关键词:
钛合金
,
阳极氧化
,
TiO_2多孔膜
,
涂覆PTFE
,
TiO_2-PTFE复合膜层
衣晓红
,
樊占国
,
张景垒
,
李凤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固体粉末渗硼法对TC4钛合金基体表面进行渗硼试验.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与X射线衍射(XRD)研究TC4钛合金渗硼后的物相组成和组织形貌,讨论渗硼过程中元素的扩散行为.结果表明:在1000,1050和1100℃分别保温5,20 h后,渗层由外表层的TiB2和内表层的TiB晶须组成,渗层厚度范围为0.8~15μm.XRD分析表明:TC4钛合金渗硼后形成TiB2与TiB双相硼钛化合物层,随着温度的升高,TiB2与TiB的峰位增多;EDS分析得出表层B原子被TCA钛合金吸附后与基体的Ti化合导致过渡区域内的Ti含量减少,同时Al和V元素开始向基体扩散并在近界面处富集.渗层的显微硬度呈梯度分布,TiB2到TiB晶须维氏硬度值的变化范围为22 000~11 000 MPa,过渡区的硬度值要高于基体的硬度值.
关键词:
固体渗硼
,
TC4钛合金
,
显微硬度
,
组成
,
硼钛化合物
衣晓红
,
樊占国
,
张景垒
,
李凤华
,
奚正平
中国稀土学报
采用稀土-硼共渗法对TC4钛合金基体表面在1000,1050和1100℃分别保温5,10,15,20 h进行了固体粉末渗硼实验,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分析与X射线衍射分析(XRU)研究TC4钛合金稀土-硼共渗后的组织形貌和物相组成,讨论了稀土对TC4钛合金渗硼层相组成、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渗层由外表层的TiB2和伸向基体的齿状的TiB组成,渗层厚度最高可达25μm;XRD分析表明,TC4钛合金稀土-硼共渗后形成TiB2与TiB双相硼钛化合物层,稀土的加入使得TiB2的含量增大;EDS分析得出表层B和Ce元素含量较高,稀土促进B原子在基体表面的吸附使其浓度增大;渗层的显微硬度呈梯度分布,稀土-硼共渗渗层的TiB2到TiB晶须硬度值的变化范围为3300HV0.01~1800HV0.01;共渗渗层的耐磨性也显著提高.
关键词:
稀土-硼共渗
,
TCA钛合金
,
稀土催渗
,
显微硬度
,
耐磨性
衣晓红
,
樊占国
,
张景垒
,
李凤华
,
奚正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TC4钛合金(Ti-6Al-4V)进行表面渗硼使其表面硬度显著提高.渗硼温度为1000℃到1050℃,渗硼时间为5 h到20h.文内测量和比较了渗硼后钛合金表面的微结构、形貌、相组成等性质,研究了渗硼过程中Ti,Al,V,B等元素的扩散行为.在低温短时间渗硼时,渗硼层厚度仅0.8μm,而在高温长时间渗硼时,渗硼层厚度可达15 μm.实验证明,渗硼层由TiB和TiB2两相组成,并且它们的含量随渗硼温度提高而增加.渗硼层表面主要含TiB2,其显微硬度可达2200 HV0.01,渗硼层内表层主要含TiB,其显微硬度为1100 HV0.01.渗硼层的硬度远高于TC4钛合金的硬度.
关键词:
TC4钛合金
,
固体渗硼
,
渗硼层组成
,
显微硬度
苏宗涤
,
王书暖
,
冯仁发
,
周建明
,
史淑梅
,
王斌
,
朱耀银
,
李支文
,
黄忠甫
,
刘建峰
,
戴能雄
,
王豫生
,
张本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4.043
通过分析和计算锕系核裂变截面和全套中子反应截面获取了一组锕系核的裂变位垒参数.在此基础上, 广泛收集实验裂变位垒参数, 通过比对和评价, 推荐了本组的129个核素(109Cd-255Fm)的实验裂变位垒参数.此外, 对收集的不同裂变位垒参数作了分析与评价, 推荐了7组实验和1组模型计算的裂变位垒参数, 并组建了中国评价核参数库裂变位垒参数子库(CENPL-FBPL).
关键词:
裂变
,
裂变位垒参数
,
参数库
张焕乔
,
刘祖华
,
许谨诚
,
吕骏
,
钱兴
,
阮明
,
谯愚
,
林承键
,
徐侃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0.01.002
系统总结了研究近垒和垒下重离子熔合裂变反应碎片各向异性的异常的结果,提出一个新的预平衡裂变模型,成功地解释了碎片各向异性的异常现象.但对异常宽峰结构不能说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熔合裂变
,
碎片各向异性
,
激发函数
,
均方自旋
,
预平衡裂变
祝龙
,
苏军
,
谢文杰
,
郭琛琛
,
张冬红
,
张丰收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1.03.350
熔合位垒的研究对熔合反应以及超重核合成有重要的意义。在改进的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mIQMD)模型框架下,提取了熔合反应体系40Ca+40Ca,48Ca+208Pb,48Ca+204Pb和16O+154 Sm的熔合位垒。研究了壳修正能对熔合位垒的影响、动力学位垒的能量依赖性、同位旋效应以及形变核的方向效应。计算发现壳修正能降低了熔合反应的位垒。在研究动力学位垒的能量依赖性时,发现位垒高度和位垒半径表现出相反的能量依赖行为。在动力学反应中,当两个核距离接近时,缺中子体系的库仑势同样表现出一定的能量依赖性。对于丰中子体系,由于中子屏蔽作用,库仑势基本没有能量依赖性。
关键词:
熔合位垒
,
壳效应
,
同位旋依赖
,
能量依赖
,
方向效应
,
超重核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