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光还原法制备Cu/ZnO纳米复合粉末

吴章 , 从善海 , 张文 , 吴润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5.03.004

使用四针状ZnO纳米晶须作为催化剂, 通过光还原法制备Cu/ZnO复合纳米粒子. 采用XRD, TEM对样品进行表征. 当少量Cu沉积在ZnO晶须表面上时, 复合纳米粒子仍为四针状, 且由ZnO和Cu2O组成. 当大量的Cu沉积在ZnO上时, 复合纳米粒子呈颗粒状, 且由ZnO, Cu5Zn8和Cu2O三相组成.

关键词: 光还原法 , ZnO纳米晶须 , 沉积 , Cu

钒-铌微合金化对铬-镍-钼系重载齿轮钢性能的影响

张文 , 王毛球 , 时捷 , 惠卫军 , 董瀚 , 吴润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7.06.009

对铬-镍-钼系重载齿轮钢进行钒-铌微合金化处理,并对比了微合金化处理前后的淬火与渗碳组织及其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钒-铌微合金化处理后,该钢的奥氏体晶粒得到显著细化;伴随着晶粒的细化,其冲击吸收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渗碳温度范围内长时间保温时不会发生奥氏体晶粒的异常长大;晶粒细化也使其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 重载齿轮钢 , 微合金化 , 奥氏体晶粒 , 渗碳

钢65号钢开发实践

周详 , 景琳琳

连铸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099

介绍了钢采用120t顶底复吹转炉-LF精炼炉-连铸生产65号高碳钢的生产工艺,提出了生产优质65高碳钢方坯的技术路线和措施.生产实践表明,提高转炉出钢碳、低过热度浇注、合理的连铸拉速、二冷配水和结晶器电磁搅拌参数是生产高碳钢的关键,该工艺生产65钢,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均满足国标要求.

关键词: 高碳钢 , 65钢 , 生产工艺 , 低过热度 , 铸坯质量

斜生栅藻和氏菱形藻对Ag(Ⅰ)离子吸附的比较研究

李映苓 , 王若南 , 赵逸云 , 袁冬梅 , 曹玉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4.01.002

近来的报道表明,利用藻类生物吸附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污水,具有效率高、费用低、污染小等优点,作者进行了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Turp.) Kütz.)及氏菱形藻(Nitzschia hantzschiana Rabh.)对Ag(I)离子吸附的比较研究,发现在2种藻上所吸附的Ag都主要以+1价的形式存在;在相同条件下,氏菱形藻对Ag(I)离子的吸附能力明显比斜生栅藻高,在Ag+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0.33 mg/ml、温度25±2℃下,当吸附达到平衡后,斜生栅藻对Ag(I)离子的平均吸附量为15mg/g,而氏菱形藻为27mg/g.

关键词: 纤维冶金 , , 斜生栅藻 , 氏菱形藻 , 吸附

轧辊偏心分析和补偿宁窗采样的FFT比值算法

李勇 , 胡贤磊 , 王君 , 刘相华 , 李海涛

钢铁研究学报

宁窗采样快速傅立叶变换比值算法,可用于带钢厚度偏差的诊断,也可用于板带材的轧辊偏心控制补偿。它在非整周期截断情况下能有效地降低由泄漏效应和栅栏效应产生的估算误差。与直接FFT和一般的FFT改进算法相比,具有算法公式简单明了,算法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的特点。通过数字仿真和某中厚板厂的现场数据分析,证明了这种算法的准确性、优越性。

关键词: 宁窗采样;快速傅立叶变换;厚差诊断;偏心补偿;板带材厚度控制

轧辊偏心分析和补偿宁窗采样的FFT比值算法

李勇 , 胡贤磊 , 王君 , 刘相华 , 李海涛

钢铁研究学报

宁窗采样快速傅立叶变换比值算法,可用于带钢厚度偏差的诊断,也可用于板带材的轧辊偏心控制补偿.它在非整周期截断情况下能有效地降低由泄漏效应和栅栏效应产生的估算误差.与直接FFT和一般的FFT改进算法相比,具有算法公式简单明了,算法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的特点.通过数字仿真和某中厚板厂的现场数据分析,证明了这种算法的准确性、优越性.

关键词: 宁窗采样 , 快速傅立叶变换 , 厚差诊断 , 偏心补偿 , 板带材厚度控制

相混合导体膜氧渗透性能改善的研究进展

陈婷 , 江莞 , 江伟辉 , 刘健敏 , 张筱君 , 谢志翔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50244

双相混合导体膜在高温下能够同时传导氧离子和电子,具有稳定性好、膨胀系数低、机械强度高和成分可调等优点,可以作为反应器应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POM).但双相混合导体膜的透氧率较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透氧机理入手详细阐述了氧渗透过程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目前提高双相混合导体膜透氧率的措施,包括了采用混合导体作为电子导电相、降低电子导电相形成连续渗流网络的体积比阀值和减小双相晶粒尺寸,以及宏观上制备出不对称膜、管状膜和中空纤维膜进一步降低膜厚、增大表面积以提高透氧率.最后指出双相混合导体膜在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混合导体 , 氧分离 , 陶瓷膜 , 双相 , 综述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