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
,
凌国平
,
陆春校
,
徐继生
,
赵刚
,
张文其
钢铁研究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60046
目前关于变形温度、应变速率等因素对流变应力的影响有大量的研究报道,而对温变形条件下碳含量的增加对流变应力的影响规律还缺乏系统研究.基于此开展起始组织为马氏体的不同淬火碳钢温变形流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和较高应变速率(600℃,0.1~1s-1)下,流变应力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较高温度和较低应变速率下(700℃,0.01~0.001 s-1),流变应力在高碳范围内呈下降趋势.碳的质量分数低于0.78%时,淬火碳钢温变形激活能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碳的质量分数高于0.78%时,淬火碳钢温变形激活能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变形条件下,能量耗散效率最大值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
关键词:
流变应力
,
温变形
,
碳含量
,
淬火碳钢
周青春
,
徐荣青
,
李巧改
,
张秀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2.02.026
应用铁电体极化反转的Orihara-Ishibashi理论,讨论了圆形铁电薄膜和球形铁电体的开关电流以及开关时间对系统尺寸的依赖性.数值计算表明,不论是二维还是三维铁电系统,其铁电畴反转过程中产生的开关电流都随系统尺寸减少而下降,开关时间随系统尺寸减少而缩短.
关键词:
铁电体
,
铁电畴
,
开关特性
,
尺寸
吴茵
,
王俊
,
张柏宇
,
李艳
,
苗蕾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自助熔剂法制备NaCo2O4多晶粉体、经单向加压和冷等静压两种不同的方式压片后烧结获得NaCo2O4陶瓷,观察并分析其物相和微观形貌,测试其电性能,研究NaCo2O4晶粒择优取向度和相对密度对其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的择优取向度和相对密度越高,其电导率和功率因子也越高.Na∶ Co =0.7∶1经单向加压的试样较其它试样具有更高的择优取向度和相对密度.其电导率在303 K时达到最大值4.2×104S·m-1,功率因子在823 K时达到最大值450 μW·m-1·K-2.
关键词:
NaCo2O4
,
自助熔剂法
,
择优取向
,
相对密度
,
电导率
吴庆美
,
王德庆
,
高扬
金属功能材料
本研究采用包覆焊接法制备铜包钢线,并对其进行拉拔变形及退火处理.给出了经拉拔变形后的铜包钢线电阻率的计算公式.研究了不同的拉拔变形量和退火处理对其电阻率的影响;分析了其电阻率随加工工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铜包钢线的电阻率随其形变量的增加而升高.根据纯铜和钢丝原材料的电阻率,可计算经过不同拉拔变形量的导线的电阻率.随着铜包钢线退火时间的延长和退火温度的升高,其电阻率降低.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了铜包钢线的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分别与其电阻率关系的回归方程.
关键词:
铜包钢线
,
拉拔变形
,
退火处理
,
电阻率
周咏东
,
金亿鑫
无机材料学报
用扫描电镜继续对发光多孔硅的阴极射线发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其阴极荧光发射部位、强度分布显微照片,发现在样品的表面层脱落处(暴露着多孔层大量微孔)无阴极射线发光产生,只有表面层未脱落处才有阴极射线发光;对样品的截面实验研究同样清楚地表明多孔硅样品的阴极射线发光只来源于其表面层,多孔层、硅单晶衬底区域不发生阴极射线发光.实验还提供了阴极射线发光强度在截面上随深度变化情况显微照片.阴极射线发光光谱表明其光谱峰值位置在680nm处,相似于多孔硅的光致发光.实验结果再次表明多孔硅的可见光来源于其表面层中的荧光物质.
关键词:
多孔硅
,
photoluminescence
,
cathodoluminescence
,
S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