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悦
,
杨海丽
,
刘海鹏
,
王雁利
,
冯策
,
张志桐
,
李运刚
电镀与涂饰
在Q235钢表面脉冲电镀Zn-Ni-Mn合金,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ZnSO4·7H2O 43.1 g/L,MnSO4·H2O 59.2 g/L,NiSO4·6H2O26.3 g/L,Na3C6H5O7·2H2O 176.5 g/L,NH4Cl 30 g/L,H3BO3 3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0.1 g/L,pH 4.5~6.O,温度30℃,平均电流密度30 mA/cm2,脉冲占空比20%,脉冲周期1 ms,时间20 min.研究了pH对合金镀层元素组成、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H增大,沉积速率减小;镀层中锰含量升高,锌、镍含量降低;耐蚀性先增强后减弱.pH为5.0时,所得Zn-Ni-Mn合金镀层平整致密,Zn、Ni和M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71%、5.03%和9.26%,中性盐雾试验96 h的保护等级为5级.与Zn-Ni合金镀层(Ni质量分数为12.88%)相比,Zn-Ni-Mn合金镀层的腐蚀电位正移了85 mV,腐蚀电流密度低了约2个数量级,耐蚀性更优.
关键词:
锌-镍-锰合金
,
脉冲电镀
,
酸度
,
沉积速率
,
表面形貌
,
耐蚀性
刘海鹏
,
杨海丽
,
王心悦
,
张志桐
,
李运刚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6.10.004
采用脉冲电镀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Zn-Ni-Mn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温度(25~40℃)对合金镀层成分、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镀液温度升高,Zn-Ni-Mn合金镀层中锰的质量分数降低,锌和镍的质量分数升高;沉积速率增大;镀液θ为30℃时制备的Zn-Ni-Mn合金镀层晶粒大小均匀,表面平整致密,耐蚀性最好.
关键词:
镀液温度
,
脉冲电镀
,
Zn-Ni-Mn合金镀层
刘海鹏
,
张志桐
,
孟庆波
,
李运刚
,
杨海丽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7.04.001
采用脉冲电镀在Q235钢表面制备Ni-Cr-Mo合金镀层.考察了镀液组分对镀层组成、沉积速率、表面形貌、粗糙度、孔隙率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组分NiSO4·6H2O、CrCl3·6H2O和Na3MoO4· 2H2O的浓度比为3∶2∶1、3∶1∶2和10∶ 1∶1时,镀层结合力较好,镀层组成差别较小;浓度比为10∶ 1∶1时,Ni-Cr-Mo镀层沉积速率最大,表面颗粒尺寸最小,粗糙度最低,孔隙率最少,耐蚀性最好.
关键词:
脉冲电镀
,
Ni-Cr-Mo合金镀层
,
镀液组分
,
耐蚀性
刘海鹏
,
张志桐
,
王心悦
,
孟庆波
,
李运刚
,
杨海丽
电镀与涂饰
分别采用直流(DC)、单脉冲(PC)和换向脉冲(PRC)方式在Q235钢表面制备Ni-Cr-Mo合金镀层.镀液组成为:NiSO4·6H2O131.4 g/L,CrCl3·6H2O 13.3 g/L,Na2MoO4·2H2O 12.1 g/L,柠檬酸铵145.9 g/L,尿素60g/L,抗坏血酸8.8 g/L,H3BO3 14 g/L,NH4Br 10g/L,十二烷基硫酸钠0.1 g/L.对比了采用不同方式电沉积所得Ni-Cr-Mo合金镀层的外观、表面形貌、元素组成、沉积速率、表面粗糙度和耐蚀性.3种方式电沉积所得合金镀层的外观均良好.单脉冲和换向脉冲电沉积合金镀层的组成相近,直流电沉积合金镀层的镍、钼含量比它们高,但铬含量较低.换向脉冲电沉积合金镀层的微观表面最均匀、致密,粗糙度最低(0.587 μm),耐蚀性最好.
关键词:
镍-铬-钼合金
,
电沉积
,
直流
,
脉冲
,
粗糙度
,
耐蚀性
陈健
,
孔振武
,
焦健
,
房桂干
,
吴国民
,
霍淑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以吡啶为溶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采用桐酸酰氯(EACl)对杨木纤维(PWF)表面接枝改性。研究了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杨木纤维改性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接触角测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改性杨木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EACl与PWF活性羟基摩尔比4∶1,催化剂DMAP用量为杨木纤维质量的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 h制备的桐酸接枝改性杨木纤维的质量增加率(W)为130%;改性后杨木纤维的疏水性增强。
关键词:
桐酸
,
桐酸酰氯
,
杨木纤维
,
表面改性
冯长根
,
李俊平
,
于文远
,
薛烨
,
李宝东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2.10.004
东桐峪金矿在1600多m的高山下采矿,在1165~866m水平间已形成了43万m2的未处理采空场,已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和当地的生态环境.文中分析了大面积地压活动发生的原因,回顾了空场处理方法,提出了控制爆破局部切槽放顶技术,应用二维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空场处理新方法的机理.研究表明:866m、966m水平是实施切顶的合理位置;实施切顶隔离既能引起顶板应力向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方向重分布,又可避免大面积空场突然冒顶的冲击地压灾害.该空场处理新技术经济、简便,适合于坚硬顶板下的缓倾斜及水平采空场的处理.
关键词:
空场处理
,
控制爆破
,
切槽放顶
,
地压控制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程圣
,
张沛红
,
邵琦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612.014
作为高压电机主绝缘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氧桐马酸酐黏合剂的性能与电机安全稳定运行密切相关.为改善环氧桐马酸酐黏合剂的力学特性和耐老化特性,制备了质量分数分别为1 wt%、2 wt%、3 wt%和4 wt%的纳米SiO2/环氧桐马酸酐黏合剂,测试了其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以及老化前后的击穿场强.结果表明:1 wt%纳米SiO2含量的纳米SiO2/环氧桐马酸酐黏合剂的弯曲强度提高24.79%,含2 wt%纳米SiO2的黏合剂冲击强度提高47.11%.老化前,纳米SiO2/环氧桐马酸酐黏合剂的击穿场强随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2 wt%含量时达到最大值,提高7.3%.电老化后和热老化初期,含1 wt%和2 wt%纳米SiO2的黏合剂击穿场强高于原始黏合剂,28天热老化后,各含量黏合剂的击穿场强与原始黏合剂趋于一致.
关键词:
环氧桐马酸酐
,
SiO2
,
黏合剂
,
力学特性
,
击穿场强
,
热老化
,
电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