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3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青铜文物腐蚀过程的模拟研究

, 陈少华 , 陈障茹 , 刘月妙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4537.2006.02.007

采用地球化学模式程序EQ3/6,研究了青铜器蚀变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土壤中常见的Eh和pH及研究区的年平均温度条件下,溶液中铜离子的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以生成赤铜矿(当Cu≈0.0016 mol/L)、孔雀石及黑铜矿(当Cu≈0.0079mol/L)等次生矿物,溶液中Cu的存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即CuCO3(aq)所占的比例不断减小,而Cu2+和CuOH+的含量则相继增高,且Cu2+的增幅大于CuOH+.青铜制品中的Cu在不同的Eh和pH条件下腐蚀的产物是不同的.在研究的Eh(-0.2 V~0.7 V)和pH值(5~9.5)范围内,赤铜矿的形成不受氧化-还原电位及酸碱度变化的影响;孔雀石和黑铜矿形成于较高pH值(>7)和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0.2 V)条件;而辉铜矿则形成于较低的pH值(<7)和较低的Eh(<0.2 V)条件.水-青铜器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作用过程中将依次生成赤铜矿、孔雀石、黑铜矿、白铅矿、锡石及在合金内层残留的自然Cu、Pb和Zn.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Cu和Pb的含量逐渐降低,但Zn的行为则与Cu、Pb相反,即随着合金的溶解在溶液中的含量增加了.在上述模拟结果基础上,建立了青铜器腐蚀的化学作用过程,即青铜器的腐蚀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生成黑铜矿和孔雀石,第二阶段生成白铅矿和锡石等矿物.上述模拟研究结果与现有的测定结果相吻合,同时还揭示了现有的常规研究所不能揭示的腐蚀过程,由此说明不仅可以应用地球化学模式程序来研究青铜器的腐蚀产物,还可以揭示青铜类文物的腐蚀过程及机理.

关键词: 青铜器 , 腐蚀产物 , 腐蚀过程 , 模拟研究

青铜文物腐蚀过程的模拟研究

, 陈少华 , 陈障茹 , 刘月妙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地球化学模式程序EQ3/6,研究了青铜器蚀变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土壤中常见的E h和pH及研究区的年平均温度条件下,溶液中铜离子的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以生 成赤铜矿(当Cu≈00016 mol/L)、孔雀石及黑铜矿(当Cu≈0 0079mol/L)等次生矿物,溶 液中Cu的存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即CuCO3(aq)所占的比例不断减小,而Cu2+和CuO H+的含量则相继增高,且Cu2+的增幅大于CuOH+.青铜制品中的Cu在不同的E h和pH条件下腐蚀的产物是不同的.在研究的Eh(-02 V~07 V)和pH值(5~95) 范围内,赤铜矿的形成不受氧化—还原电位及酸碱度变化的影响;孔雀石和黑铜矿形成于较 高pH值(>7)和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02 V)条件;而辉铜矿则形成于较低的pH值(<7) 和较低的Eh(<02 V)条件.水-青铜器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作用过程中 将 依次生成赤铜矿、孔雀石、黑铜矿、白铅矿、锡石及在合金内层残留的自然Cu、Pb和Zn.在 这一过程中溶液中Cu和Pb的含量逐渐降低,但Zn的行为则与Cu、Pb相反,即随着合金的溶解 在溶液中的含量增加了.在上述模拟结果基础上,建立了青铜器腐蚀的化学作用过程,即青 铜器的腐蚀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生成黑铜矿和孔雀石,第二阶段生成白铅矿和锡 石等矿物.上述模拟研究结果与现有的测定结果相吻合,同时还揭示了现有的常规研究所不 能揭示的腐蚀过程,由此说明不仅可以应用地球化学模式程序来研究青铜器的腐蚀产物 ,还可以揭示青铜类文物的腐蚀过程及机理.

关键词: 青铜器 , corrosion product , corrosion process , simulation study , EQ3/6

贵东花岗杂岩体的稀土元素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

, 华仁民 , 刘晓东 , 邓平 , 吴烈勤

中国稀土学报

贵东花岗杂岩体是一个由鲁溪岩体、下庄岩体、帽峰岩体、笋洞岩体、隘子岩体和司前岩体等组成的印支-燕山期复式花岗岩体, 不同的岩体不仅在主要元素含量、铝过饱和指数等方面存在差异, 而且在一系列稀土元素特征方面, 如稀土总量、δEu值以及LREE/HREE、 (La/Yb)N、 (La/Sm)N、 (Gd/Yb)N比值等, 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铀矿体常常赋存在强过铝质、并且后期发生了强烈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花岗岩体中, 这些岩体典型的稀土元素特征是稀土总量、δEu、 LREE/HREE、 (La/Yb)N、 (La/Sm)N、 (Gd/Yb)N比值等均较低, 并具有M型四分组效应.

关键词: 贵东花岗杂岩体 ,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 四分组效应 , 铀成矿 , 帽峰岩体 , 稀土

纱织物细观几何模型

李蓓蓓 , 李炜

玻璃钢/复合材料

在合理的假设基础上,通过建立的纱织物增强结构二维几何结构模型,预测纱织物内纤维束屈曲状态,建立纱织物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分数的理论公式,分析纤维束屈曲率与纤维体积含量之间的关系.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所提出的细观几何模型是合理的.

关键词: , 几何结构 , 单元体 , 屈曲 , 纤维体积分数

钕铁硼磁体磁性的近似普规律的研究

徐丽琴 , 黄焦宏 , 雪峰 , 马强 , 马颖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11.03.015

为了探讨钕铁硼磁体磁性的近似普规律,把不同性能钕铁硼磁体在各温度下的退磁曲线加以归一化,这使退磁曲线显示出近似的普性,而且其内禀矫顽力及剩磁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也相似,据此导出钕铁硼磁体在各温度下退磁曲线的近似普数学表达式,由该公式计算得到的各温度下的退磁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合.

关键词: NdFeB , 退磁曲线 , 规律

重离子束形放射治疗技术

李强 , 卫增泉 , 李文建 , 温小琼 , 党秉荣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1.02.009

重离子束形放射治疗技术主要包括束流配送系统和治疗计划系统等. 前者是实现重离子束形放射治疗的硬件设施, 后者为形治疗的软件支撑系统, 两者缺一不可. 鉴于重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在物理学及生物学效应上表现出的特殊性, 重离子束治癌中特别引入了面向生物学效应的形治疗和束流的正电子断层在线监控技术.

关键词: 重离子束 , 形放射治疗 , 束流配送 , 治疗计划 , 生物效应

掺杂YIG单晶普晶格常数经验公式

龙兴武 , 黄云 , 金世龙 ,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2.01.014

利用晶场和3种次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计算掺杂YIG单晶普晶格常数的经验公式,进行了精度较高的拟合并且给出了与测量值吻合较好的结果.

关键词: 钇铁石榴石 , 掺杂 , 晶格常数 , 公式

π盒的曲到弯曲形变

姜丽 , 孙玉宝 , 马红梅 , 志东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7.05.016

根据液晶动力学理论研究了π型液晶盒中从曲到弯曲的转变过程和转变所需的最小电压.在低电压驱动情况下,具有非对称预倾角度的曲结构转变为非对称状态;在高于转变电压的脉冲作用下,再转变成为弯曲结构.结果表明,转变电压随着锚定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表面黏滞系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预倾角度的增加而减小.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得到的转变时间比其他方法要快得多,可以小于50 ms.

关键词: 液晶 , π型盒 , 转变电压 , 锚定强度 , 表面黏滞系数 , 预倾角度

面的实现方法与应用

杨继新 , 肖正扬 , 王筱华 , 丁天英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2.02.007

为解决工程实际中按照已知条件构造可面的问题,以微分几何学中单参数平面族包络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实现可面的包络方法,即利用单参数平面族的包络来获得可面,据此发展出按照已知可面上一条曲线及可面在该曲线上的法线构造可面的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在按照已知条件设计可的工程曲面方面具有创新性,操作简便,易于被工程所接受,将该方法应用于工程实际,解决了螺旋输送器的核心部件--铰龙的设计问题,使其在平面上的展开成为可能.

关键词: , 设计 , 包络面

减温降计算模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温降 , 模型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