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40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马氏体/贝氏体耐热钢焊接接头的界面蠕变损伤行为

建强 , 国栋 , 何洁 , 章应霖 ,

金属学报

采用脉冲氩弧焊接工艺、高温加速模拟、高温持久实验研究了不同焊缝蠕变强度匹配条件下马氏体耐热钢9Cr1MoVNbN与贝氏体耐热钢12Cr2MoWVTiB异种钢焊接接头的高温强度、界面蠕变损伤及破坏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焊前523 K预热、焊后1023 K x 1 h回火条件下, 接头的力学性能优异. 加速模拟运行500, 1000和1500 h后低匹配焊接接头的界面蠕变损伤最严重, 发生了界面蠕变断裂, 早期失效倾向较大; 中匹配接头的蠕变损伤最小, 仅发现个别孤立蠕变孔洞,早期失效倾向最小, 中匹配接头在923 K下的持久强度(105)与低匹配接头比较接近; 高匹配接头在923 K下的持久强度(105)最低, 蠕变孔洞几乎连成裂纹, 蠕变损伤和早期失效较大.因此, 对于上述异种钢焊接接头采用中匹配焊缝较为合理.

关键词: 马氏体耐热钢 , null , null

马氏体/贝氏体耐热钢焊接接头的界面蠕变损伤行为

建强 , 国栋 , 何洁 , 章应霖 ,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7.12.008

采用脉冲氩弧焊接工艺、高温加速模拟、高温持久实验研究了不同焊缝蠕变强度匹配条件下马氏体耐热钢9Cr1MoVNbN与贝氏体耐热钢12Cr2MoWVTiB异种钢焊接接头的高温强度、界面蠕变损伤及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焊前523 K预热、焊后1023 K×1 h回火条件下,接头的力学性能优异.加速模拟运行500,1000和1500 h后低匹配焊接接头的界面蠕变损伤最严重,发生了界面蠕变断裂,早期失效倾向较大;中匹配接头的蠕变损伤最小,仅发现个别孤立蠕变孔洞,早期失效倾向最小,中匹配接头在923 K下的持久强度(σ105)与低匹配接头比较接近;高匹配接头在923 K下的持久强度(σ105)最低,蠕变孔洞几乎连成裂纹,蠕变损伤和早期失效较大.因此,对于上述异种钢焊接接头采用中匹配焊缝较为合理.

关键词: 马氏体耐热钢 , 贝氏体耐热钢 , 异种钢焊接接头 , 蠕变损伤 , 早期失效

减温降计算模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温降 , 模型

CCTO/Cu介电陶瓷

郑兴华 , 肖娟 , 严容 , 黄旭 , 郑可炉

硅酸盐通报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Cu3Ti4O12(CCTO)/Cu陶瓷,Cu改善了CCTO陶瓷的烧结性能.Cu添加较少时,CCTO/Cu陶瓷为CCTO单相;而当Cu添加较多时,CCTO/Cu陶瓷中出现第二相,并且随烧结温度的升高,第二相由CuO变成Cu2O.CCTO/Cu陶瓷存在明显的晶粒异常长大和层状晶界相.但是,当Cu添加量达到3wt%时,层状铜晶界相大大减少且分布不均匀.CCTO/Cu陶瓷均具有介电常数(>104,1 kHz)和较低的损耗(~10-1).CCTO/Cu陶瓷的介电常数与其半导体部分密切相关.相对于CCTO陶瓷,CCTO/Cu陶瓷介电常数具有更强的温度依赖性.

关键词: 介电常数 , 烧结温度 , CCTO/Cu陶瓷

磁电阻材料研究进展

陈志君 , 王皓 , 傅正义

材料导报

综述了磁电阻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磁电阻材料各类体系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特点,分析了其发展方向与研究趋势.

关键词: 磁电阻效应 , 双交换作用 , 颗粒膜

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失效的原因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冷轧机组测辊表面划伤的研究

陈松 , 符寒光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2.06.005

分析了宝钢1420冷轧酸轧机#机架后的测辊在正常轧制中产生的划伤问题,通过对测辊的表面状态、辊径、安装高度以及轴承的改进,彻底解决了因测辊表面划伤而直接导致带钢表面划伤的产品质量问题.

关键词: 酸轧机组 , , 冷轧带钢 , 表面划伤

汽车紧轮紧固螺栓断裂分析

柴武倩 , 杨强云 , 杨川 , 高国庆 , 崔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9024

对断裂的汽车紧轮紧固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断口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搓丝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使螺纹尖端产生较多微裂纹,同时螺纹根部也存在一些加工缺陷,并在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在使用过程中,微裂纹和加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源的过早形成最终导致了螺栓发生疲劳断裂而失效.

关键词: 螺栓 , 微裂纹 , 缺陷 , 疲劳断裂

NY-400型耐线夹内部交流腐蚀形貌及产物研究

王夫成 , 詹马骥 , 郎经纬 , 王若民 , 陈国宏 , 杜晓东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09.019

目的:研究老旧高压输电耐线夹内部交流腐蚀。方法截取已运行35 a的耐线夹并解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腐蚀区的微观形貌,采用X 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腐蚀区元素及物相进行分析鉴定,分析线夹内部腐蚀损伤演化过程。结果线夹内表面与铝线表面局部出现大量白色腐蚀产物和黑色覆盖物,白色腐蚀物呈粉末和片层两种形态。分析表明,腐蚀产物相组成为Al2 O3,AlO( OH)和AlOOH;黑色覆盖物随深度增加而减少,黑色区域主要元素为Al,O和C,物相组成为Al2 O3,C( graphite)和含C有机物。钢芯锌层破坏区的内层铝线更易腐蚀,腐蚀区呈灰黑色,微观形貌为铁元素颗粒镶嵌在其它腐蚀产物中,区域的主要元素为Al,C,O,Fe和Zn,Fe元素存在形式为Fe2 O3;钢芯表面镀锌层局部腐蚀严重,呈现平面型点蚀形貌,主要元素为Zn,Al,C和O,Zn腐蚀产物为六边纤锌矿结构ZnO。结论内部交流腐蚀原因为液体渗入,同时腐蚀产生大量的热致使材料分解。

关键词: 线夹 , 交流腐蚀 , 点蚀 , 微观形貌 , 腐蚀产物 , 热分解

磁电阻氧化物光激发下的光电导效应

郝建华 , 何国庚 , 陈长虹 , 曾宪庭 , 黄康权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0.05.007

通过光激发手段,我们观测到(La,Ca)MnOδ输运特性的变化.对于缺氧类薄膜,光照使得薄膜的相变温度提高.而对氧类薄膜,光照后的输运特性变化则相反.所有光照后的样品特性在室温下几天后都可以驰豫回到原状态.结果表明,这类磁电阻氧化物存在非热效应的光电导性质.

关键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4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