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6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常规水稳剂对HSn70-1A铜合金的腐蚀性能研究

周臣 , 张宝 , 雷武 , 夏明珠 , 王风云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4.04.003

通过旋转挂片失重法来测定几种水质稳定剂HPAA、HPMA、PBTC、HEDP、DTPMP、有机膦磺酸、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对HSn70-1A铜合金的腐蚀情况.研究表明,阻垢剂对铜离子有较强的络合作用,使用不当会造成腐蚀;常规使用浓度下,阻垢剂对铜合金HSn70-1A的腐蚀一般都是脱锌腐蚀;造成铜合金腐蚀和溶解的水质稳定剂浓度应视具体环境来确定.

关键词: 铜合金 , 腐蚀 , 阻垢剂 , 水质稳定剂

页岩陶粒对混凝土破坏特征及机理影响的研究

张宝 , 孔丽娟 , 袁杰 , 葛勇

材料科学与工艺

研究了用不同体积掺量(0%,50%,100%)页岩陶粒取代普通骨料配制的不同水胶比混凝土的应力一应变关系,以及混凝土内部水泥石和骨料的弹性模量与显微硬度,同时对砂浆和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力图探讨页岩陶粒对混凝土破坏特征及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页岩陶粒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上升段斜率变小,下降段的坡度变缓,破坏形式也由斜截面剪切转为纵向劈裂;页岩陶粒的掺入使得混凝土内部骨料与水泥石的界面区得到改善,骨料与基体的显微硬度更为接近,弹性更为协调;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部分页岩陶粒,当砂浆强度较低时,陶粒周围增强的界面区以及与砂浆较为良好的弹性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陶粒自身对混凝土强度的不利影响,混凝土破坏主要取决于砂浆强度;但当砂浆强度较高时,低强度的陶粒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但陶粒的"自养护"作用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有利.

关键词: 页岩陶粒 , 应力-应变全曲线 , 弹性模量 , 显微硬度 , 强度

预湿程度对页岩陶粒混凝土显微结构及强度的影响

郑秀华 , 张宝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5.10.001

研究了页岩陶粒经不同程度预湿处理后混凝土强度变化规律,并利用扫描电镜对页岩陶粒混凝土集料与水泥石界面区及水泥石基体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页岩陶粒预湿程度的增加,混凝土早期强度降低幅度较后期强度大,而强度增长率明显增大.探讨了不同龄期混凝土显微结构的孔隙特征,从微观结构揭示混凝土强度变化规律.

关键词: 页岩陶粒 , 预湿处理 , 显微结构 , 强度 , 界面区

引气轻集料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郑秀华 , 张宝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5.02.010

为配制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研究了优质引气剂对大流动性轻集料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引气剂对大流动性轻集料混凝土的坍落度的影响不大,对黏度影响较大;引气可减少离析、泌水及坍落度损失,明显改善轻集料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一定范围内,引气对轻集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益;含气量小于5.5%时,抗压强度未降低,而是有所提高,提高幅度约3%~4%;含气量小于5.5%时,抗折强度提高,提高幅度约8%~10%.

关键词: 轻集料混凝土 , 工作性 , 抗压强度 , 抗折强度 , 引气剂

陶粒对次轻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的影响

孔丽娟 , 葛勇 , 张宝 , 袁杰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8.01.018

使用不同强度和吸水率的陶粒制备次轻混凝土,测定陶粒附近界面区水泥石的微观结构,研究了陶粒吸水率对其强度和抗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强度较高的陶粒有利于提高次轻混凝土的强度,而吸水率较高的陶粒由于其在混凝土内部较强的吸返水作用可改善陶粒与水泥石的界面粘结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劈拉强度;吸水率较高的陶粒可细化水泥石的孔结构和降低有害孔含量,使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提高,且随着龄期的增长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孔结构 , 压汞测孔 , 陶粒品种 , 次轻混凝土

自组装抗-HBs膜免疫电极的研制和应用

邱建丁 , 梁汝萍 , 邹小勇 , 蔡沛祥 , 张宝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1.09.007

用硫脲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单分子层,然后通过戊二醛耦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得到电位型的乙型肝炎抗体膜免疫电极,用于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叙述了该免疫电圾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和临床应用.对HBsAg检测的线性范围是6~320μ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下限4μg/L.对40例临床血清检测结果,与现行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的结果比较,符合率87.5%.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免疫电极 , 自组装单分子层 , 硫脲

添加TiB2对Ti-B-C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

李世波 , 温广武 , 张宝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2.01.008

在1800℃,35 MPa的条件下热压烧结B4C/Ti(摩尔比1:3),得到了TiB2/TiC陶瓷材料.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454 MPa和8.4 MPa@m1/2.当材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TiB2时,发现显微结构中有棒晶出现,经X射线分析为TiB2.添加5%(体积比)TiB2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高达540 MPa和10.8 MPa@m1/2而添加20%TiB2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下降到357 MPa和8.19 MPa@m1/2.经扫描电镜观察,添加5%TiB2的材料中棒晶数量明显,长度在10~40μm,气孔较少;而20%TiB2材料中的棒晶发育不充分,数量较少,并且存在大量的气孔.这说明一定数量的添加剂可以促进棒晶的生长和发育.原位形成的棒晶,使材料起到了自增韧的效果,大幅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Ti-B-C复合材料 , 棒晶TiB2 , TiB2添加剂 , 力学性能

原位生成棒晶增强Ti-B-C复相陶瓷的研究

李世波 , 温广武 , 张宝

无机材料学报

C与Ti在1800°C×35MPa×1h的烧结条件下反应生成了TiB2 棒晶,棒晶长度在10~30μm,其长径比在2~8范围.原位生成的棒晶赋予了材料具有极高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 680MPa和 12MPa·m1/2.通过 X射线衍射检测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利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最后讨论了温度及金属Ti含量对棒晶TiB2的生成及发育的影响.

关键词: 原位生成 , rod-like phase TiB2 , microstructure , phase growth , influence factors

WC/Co-B4C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

李世波 , 温广武 , 张宝

金属学报

在B4C基体中掺入不同含量的WC/Co(其中WC的质量分数为94%,Co为6%),采用热压烧结法得到了高致密度的复合材料当WC/Co的体积分数达到40%时,在1900℃,35 min,35 MPa的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98%,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453 MPa和8.7 MPa@m1/2.利用XRD,SEM,T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组织研究了不同含量的WC/Co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增韧机制.分析认为,复合材料致密度的提高是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热膨胀系数失配产生的残余应力场是赋予材料高韧性的主要增韧机制,同时微裂纹的存在也是材料韧性提高的原因.

关键词: WC/Co-B4C复合材料 , null

WC/Co-B4C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

李世波 , 温广武 , 张宝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1.06.020

在B4C基体中掺入不同含量的WC/Co(其中WC的质量分数为94%,Co为6%),采用热压烧结法得到了高致密度的复合材料当WC/Co的体积分数达到40%时,在1900℃,35 min,35 MPa的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98%,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453 MPa和8.7 MPa@m1/2.利用XRD,SEM,T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组织研究了不同含量的WC/Co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增韧机制.分析认为,复合材料致密度的提高是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热膨胀系数失配产生的残余应力场是赋予材料高韧性的主要增韧机制,同时微裂纹的存在也是材料韧性提高的原因

关键词: WC/Co-B4C复合材料 , 组织结构 , 力学性能 , 增韧机制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4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