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7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初始组织对低碳钢IQ&P工艺残留奥氏体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陈连生 , 胡宝佳 , 宋进英 , , 郑小平 , 魏英立 , 田亚强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00906

采用双相区再加热-淬火-碳配分(IQ&P)工艺,研究初始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的IQ&P-Ⅰ多相钢和初始组织为马氏体的IQ&P-Ⅱ多相钢的组织形貌、残留奥氏体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初始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的IQ&P-Ⅰ多相钢室温组织中,铁素体和马氏体基本呈块状分布,块状残留奥氏体存在于铁素体与马氏体界面处,薄膜状只存在于马氏体内的板条之间,且残留奥氏体含量较少,TRIP效应不明显,其抗拉强度为957 MPa,伸长率只有20%,强塑积为19905.6MPa·%.初始组织为马氏体的IQ&P-Ⅱ多相钢中铁素体和马氏体大多呈灰黑色的板条状或针状,且细小的针状马氏体均匀地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残留奥氏体只以薄膜状平行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体积分数达到了13.2%,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TRIP效应较明显,强塑积达到21560MPa·%,可以获得强度和塑性的良好结合.

关键词: IQ&P工艺 , 多相钢 , 残留奥氏体 , 强塑积 , 瞬时加工硬化指数

C-Si-Mn系双相钢锰配分行为及其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陈连生 , , 田亚强 , 宋进英 , 魏英立 , 赵远

钢铁

采用场发扫描电镜和EPMA电子探针研究了C-Si-Mn系双相钢锰配分行为及其对马氏体形貌、体积分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钢0.20C-1.28Mn-0.37Si在经双相区热处理后,在720℃的淬火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锰元素由铁素体向奥氏体中的配分量不断增加,达到化学势平衡(即饱和状态)所需的保温时间为1500s;马氏体体积分数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达到饱和的时间是1 300 s;抗拉强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当达到某一时间时,抗拉强度保持恒定.

关键词: 低碳硅锰系 , 冷轧双相钢 , 锰配分 , 组织 , 力学性能

65Mn锯片用钢硬度不均原因分析

陈连生 , 齐祥羽 , 宋进英 , 田亚强 ,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5.05.025

采用硬度计、光学显微镜、SEM扫描电镜及EDS能谱分析,对65Mn锯片用钢生产中出现的硬度不均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起65Mn锯片用热轧带钢硬度不均的主要原因是热轧钢板内珠光体片层间距不均匀、带状组织及脱碳层的存在;其中以珠光体片层间距不均为主,其特征为钢板内珠光体片间距大小不一,差别较大,珠光体组织的平直度较差.通过优化终轧后冷却工艺、炼钢及连铸工艺、加热制度等措施,有效改善了65Mn热轧钢板表面硬度均匀性.

关键词: 65Mn锯片用钢 , 硬度 , 珠光体片层 , 带状组织 , 脱碳层

预先Mn配分处理对Q&P钢中C配分及残余奥氏体的影响

陈连生 , , 田亚强 , 宋进英 , 徐勇 , 士宏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4.00462

以低碳Si-Mn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相区保温-淬火(IQ)工艺研究预先Mn配分行为,并对其配分现象进行表征,采用淬火-配分(Q&P)及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淬火-配分(I&Q&P)热处理工艺,探讨了预先Mn配分处理对低碳高强Q&P处理钢中C配分和残余奥氏体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双相区保温过程中C,Mn不断向奥氏体内扩散,淬火处理后C,Mn在马氏体(原双相区奥氏体)内呈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实验钢经I&Q&P工艺处理后,室温组织中Mn富集现象依然很明显,C在马氏体板条间富集;随着C配分时间的延长,实验钢抗拉强度不断减小,延伸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C配分时间为90 s时,I&Q&P工艺下钢的强塑积达到23478MPa·%;I&Q&P工艺中预先Mn配分处理,使得实验钢在一次淬火时保留更多的奥氏体,随后C配分促使更多的C原子扩散到这些奥氏体中,从而二次淬火至室温获得更多残余奥氏体.I&Q&P工艺中C,Mn的综合作用稳定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比相同条件下Q&P工艺中C配分稳定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最大增多2.4%左右.

关键词: Mn配分 , C配分 , 残余奥氏体 , 强塑积

低碳硅锰钢I&Q&P处理中C,Mn元素配分综合作用

田亚强 , 宏军 , 陈连生 , 宋进英 , 魏英立 ,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6.04.006

采用EMPA,SEM和XRD等手段,研究低碳硅锰钢在双相区保温淬火(I&Q)、双相区保温十奥氏体化十盐浴配分(I&Q&P)和奥氏体化十盐浴配分(Q&P)工艺中的C,Mn元素配分行为及对残余奥氏体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经I&Q工艺处理后,得到马氏体、铁素体加少量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C,Mn在马氏体中出现了富集,并且C富集程度高于Mn;经I&Q&P工艺处理后,C,Mn在板条马氏体中呈现不均匀分布,C的局部富集现象更明显,按C,Mn含量的不同,马氏体可分为"高C高Mn"、"高C低Mn"和"低C低Mn"3种;相比较Q&P工艺中只有C配分作用稳定残余奥氏体,I&Q&P工艺在C,Mn配分综合作用下,能得到更多的残余奥氏体.

关键词: 低碳硅锰钢 , I&Q&P工艺 , C配分 , Mn配分 , 综合作用

配分温度对淬火-配分处理碳-硅-锰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陈连生 , , 田亚强 , 宋进英 , 徐勇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602007

采用扫描电镜和 X 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淬火-配分(Q&P)工艺处理碳-硅-锰钢的显微组织,分析了配分温度对其力学性能和拉伸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的马氏体组织逐渐从淬火马氏体向回火马氏体转变,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大,当配分温度为420℃时其强塑积达到最大,为23366.64 MPa??%;试验钢伸长率随配分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其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当配分温度为420℃时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最大,为14.4%,此时伸长率也达到最大,为23%;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试验钢拉伸断口纤维区不断变大而放射区不断变小,且纤维区韧窝数量不断增多.

关键词: 配分温度 , 淬火-配分钢 , 显微组织 , 性能

立铭方法估算大于126的幻数

李先卉 , 周治宁 , 钟毓澍 , 泽森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0.01.009

采用Woods-Saxon形成的密度函数,按照立铭方法以及稍微修改的方法进行估算都得出,紧接126的幻数应该接近于184.

关键词: 超重核幻数 , 立铭方法 , Thomas-Fermi近似

减温降计算模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温降 , 模型

甘肃坪金矿床控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银斗

黄金

坪金矿床赋存于下古生界丹凤群大草坝组变火山—沉积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层间挤压破碎(片理化)带控制,赋矿岩性为蚀变的二云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等变质岩及黄铁矿化石英脉,金矿化受变质、构造及次生氧化三重作用控制.对坪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控矿特征 , 找矿标志 , 找矿方向 , 坪金矿床

砦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远景评价

庆超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10.006

砦峪金矿床为河南灵宝小秦岭地区一重要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空间产出受太华群变质地层、岩浆岩及断裂构造控制,层间断裂为主要容矿构造.矿脉内矿体产出表现出"尖灭再现"、"尖灭侧现"规律.综合研究表明,小秦岭地区金矿床深部具有存在第二矿化富集段的可能性,在砦峪矿区,矿脉东段深部仍存在较好的成矿远景和找矿潜力.

关键词: 砦峪金矿床 , 石英脉型 , 地质特征 , 深部成矿远景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