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晓兵
,
徐秀
,
倪旭峰
,
王建秀
,
童娟
,
袁健思
,
朱亚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废旧聚酯瓶为主要原材料,赛克及乙二醇为醇解剂,制备了一系列赛克改性的聚酯多元醇,进一步制得综合性能良好的漆包线漆.研究表明,采用薄层色谱法能有效控制聚酯瓶料的醇解终点.适宜的醇解工艺条件为(195±5)℃,7h.当赛克/乙二醇质量比为3/2时,获得聚酯多元醇的Mn为5800,满足制备漆包线漆的羟基树脂质量要求,涂制的漆包线的软化击穿温度达290℃,击穿电压5.3 kV,介质损耗曲线拐点温度177℃,3%及5%拉伸盐水针孔为零,直焊性375℃时3 s,综合性能优良.
关键词:
废旧聚酯
,
醇解
,
聚酯多元醇
,
漆包线漆
袁金颖
,
左光汉
,
左晓兵
,
黄飞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模型浇铸共聚,制备了一种交联型透明材料.系统研究了材料的组成对表面硬度、透光率、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密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比适当时可制得性能优良的新型改性有机玻璃,既提高了表面硬度、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又保持了良好的透光性能.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
交联共聚
,
透明材料
,
表面硬度
,
冲击强度
,
热变形温度
左晓兵
,
李爱英
,
宁春花
,
张建耀
,
朱亚辉
,
杨昌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常规原材料设计出一种新颖的合成工艺,制备了一种高耐热等级聚氨酯漆包线漆,经涂线试验证明漆包线的各项技术指标能满足180级耐热等级的要求.首先将新戊二醇(3 mol)和对苯二甲酸(1 mol)在180 ℃~190 ℃、反应3 h~4 h,制得了一种易熔化的混合二元醇,然后再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苯酐、己二酸、甘油等酯化缩聚制得聚氨酯漆包线漆的聚酯组分,最后与封闭物组分配合成聚氨酯漆包线漆.
关键词:
直焊性
,
聚氨酯
,
漆包线漆
宁春花
,
左晓兵
,
蒋锡群
,
杨昌正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5.07.013
聚酯亚胺多元醇酸值是聚氨酯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测定酸值时,一般使用酚酞作为指示剂.但是对于改性聚酯多元醇,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其终点难以判断,故采用电位滴定法测聚酯亚胺多元醇的酸值,同时使用各种酸碱指示剂用来指示滴定终点,结合两者得出一个最佳的指示剂.研究表明溴百里酚蓝为测定聚酯亚胺多元醇测定酸值最合适的指示剂.提供了聚酯亚胺多元醇起始电位值与酸值的标准曲线图,能快速、简便地查出相同条件下不同样品的酸值.
关键词:
电位滴定
,
聚酯亚胺多元醇
,
指示剂
,
标准曲线
,
酸值
,
分析方法
左晓兵
,
陈霜
,
潘丹
,
朱亚辉
,
稽卫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前文所制备酰亚胺聚氨酯的热性能及热解过程。研究采用了不同温度及不同热老化条件下的拉伸试验、热分析(TGA)与质谱(MS)的联用技术(TGA-co-MS)和红外光谱(FT-IR)的多技术研究方法。研究表明,酰亚胺聚氨酯在100℃或230℃热老化2 h后仍显示较好的力学性能。酰亚胺聚氨酯热解过程检测到荷质比分别为44、54、56、84、88、95、106的7种离子分子。其中荷质比为44的离子分子是主要的热解产物,来自于分子链中的酯键和氨基甲酸酯键的热解。酰亚胺结构的引入对分子链中氨基甲酸酯键及酯键起到较好的屏蔽作用,显著提高了聚氨酯的耐温性和热老化性能。
关键词:
酰亚胺
,
聚氨酯
,
热解
,
热失重-质谱
左晓兵
,
倪亚洲
,
高坡
,
朱亚辉
,
杨昌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提出了一种制备酰亚胺聚酯聚氨酯的新工艺.首先以乙醇胺与均苯四酸二酐为反应原料、二甲基甲酰胺为反应介质,中间体生成阶段采用冰水浴和逐步加料的方法,合成了一种酰亚胺二元醇单体;然后用该单体与己二酸、三羟甲基丙烷共缩聚反应制备酰亚胺聚酯多元醇,再与多异氰酸酯交联反应制备酰亚胺聚酯聚氨酯.结果表明,酰亚胺聚酯多元醇与未改性的聚酯多元醇相比有较高的粘流温度和特性黏数、相近的溶解性能,同时具有更高的热分解稳定性和耐溶剂性,期望在高耐热级绝缘材料领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酰亚胺
,
聚氨酯
,
聚酯多元醇
左晓兵
,
蒋锡群
,
朱俊
,
杨昌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邻苯二甲酸酐、甘油、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THEIC)、己二酸及新戊二醇为原料,制得外观从粘性半固体到脆性固体的一系列聚酯多元醇齐聚物.研究结果表明,THEIC的引入能明显提高聚酯多元醇的热分解稳定性和耐高温烧蚀性,含THEIC聚酯多元醇的热分解过程是分两阶段进行的,其中第二阶段的热失重主要是由THEIC组分引起.通过调节组分中的THEIC/甘油、羟基/羧基及三元醇/二元醇的摩尔比例,能够稳定合成工艺,制得耐热性能好、具有预定分子量和特性粘数的聚酯多元醇齐聚物.
关键词:
聚酯多元醇
,
分子量
,
热失重
,
特性粘数
左晓兵
,
蒋锡群
,
杨昌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偏苯三酸酐、甲苯二异氰酸酯及间/对苯二甲酸(m/p-PTA)合成的酰胺酰亚胺二元酸(AIDA-Ⅰ或AIDA-Ⅱ),与己二酸、新戊二醇及甘油熔融共缩聚得到酰胺酰亚胺聚酯多元醇,采用该多元醇与封闭型多异氰酸酯经高温脱封交联后成功地制得一种交联型酰胺酰亚胺聚氨酯膜.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酰胺酰亚胺聚氨酯膜的热分解稳定性、耐溶剂性、拉伸强度和模量,与无酰胺酰亚胺基团改性的聚氨酯膜相比有显著提高,其中以AIDA-Ⅱ改性的酰胺酰亚胺聚氨酯膜的综合性能更优.
关键词:
酰胺酰亚胺聚氨酯
,
酰胺酰亚胺
,
聚酯多元醇
,
热性能
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刊2012年第五期第801页刊登了熊晓英等作者的论文,这是本刊编辑部自创刊以来收到的第一篇这样的论文,该文对本刊在材料科学期刊中所处的地位及面临问题、发展方向作出如此客观、中肯的评价与指引,均使编辑部成员十分感动。今年恰是本刊创刊30周年纪念,谨以此《编后记》供奉广大读者,
关键词:
科学评价
,
论文
,
作者
,
务实
,
科学期刊
,
编辑部
,
创刊
孙雪花
,
马红燕
,
齐广才
,
田锐
,
杨阳
,
樊江鹏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11.02.013
在HAc-NaAc介质中,铕(Ⅲ)与盐酸左氧氟沙星形成络合物使盐酸左氧氟沙星的荧光显著猝灭,由此建立了测定铕(Ⅲ)的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65nm,最大发射波长λem=500nm.实验结果表明,铕(Ⅲ)的浓度在2.00×10-7 mol·L-1~2.80×10-5 mol·L-1范围内与△F=F-F0形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8.80×10-8 mol·L-1,回收率在96.0%~101.5%之间,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结果满意.
关键词:
荧光光度法
,
盐酸左氧氟沙星
,
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