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榕芳
,
肖秀峰
,
左友松
,
徐艺展
,
唐晓恋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6.06.026
为了提高金属基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结合强度,采用复合电沉积-电沉积两步法在含Ti粉的钙磷电解液中制备HA-Ti/HA复合涂层,对涂层的组分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结合强度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步法制备的底层为HA-Ti复合涂层,外层为纯HA涂层的HA-Ti/HA复合涂层既提高了涂层的结合强度,又保证了涂层的生物活性.当涂层中Ti粉的质量分数为51.2 wt%时,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达到21.2 MPa,约为纯HA涂层的3倍.模拟体液浸泡7天后,涂层表面即被一层球状碳磷灰石覆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与纯HA涂层相比,复合涂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能.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
钛
,
电沉积
,
结合强度
,
生物活性
肖秀峰
,
刘榕芳
,
左友松
,
林岚云
,
许道旋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7.009
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羟基磷灰石(HA)/TiO2复合涂层,比较了不同工艺条件对涂层中TiO2含量的影响,测试了涂层的结合强度,探讨了结合强度和TiO2含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涂层中TiO2的含量随电流密度的降低、电沉积时间的延长和电解液中TiO2浓度的提高而增加,随主盐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结合强度随涂层中TiO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经烧结后涂层的结合强度显著提高,涂层中TiO2质量分数为72.2%时,其结合强度可达18.7 MPa.复合涂层的耐腐蚀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抗溶解性.当烧结温度高于800℃时,TiO2起催化作用促进HA分解,产生新相β-Ca3(PO4)2和CaO.
关键词:
电沉积
,
羟基磷灰石
,
TiO2
,
结合强度
刘榕芳
,
肖秀峰
,
左友松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3.08.010
在镀镍液中加入少量的Ca(NO3)2、NH4H2PO4, 在钛基体上实现在电沉积过程中羟基磷灰石(HA)和Ni的共沉积,实验探讨了电流密度、钙、磷浓度对涂层表面形貌、HA含量及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涂层中HA的含量随电流密度和钙、磷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涂层结合强度先增大后减小,Ni-HA复合涂层的结合强度明显高于纯HA涂层的结合强度.通过控制适当的电沉积条件,在[Ca2+]=0.01 mol/L,电流密度jc=20~30 mA/cm2时,可以制得HA分散较为均匀、结合强度较高的Ni-HA复合涂层.
关键词:
电沉积
,
羟基磷灰石
,
Ni-HA复合涂层
左友松
,
刘榕芳
,
肖秀峰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3.04.001
采用复合电沉积-水热法在钛基体上形成羟基磷灰石/钛复合涂层.讨论了电沉积工艺条件对涂层中钛微粒含量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处理后的涂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Ca2+]0.005 25~0.042 mol/L、J 0.1~0.3 mA/cm2、T 313~353 K、t 60~180 min条件下能制备得到羟基磷灰石和钛微粒两相分布均匀的复合涂层,涂层中Ti微粒的含量为64.3%~88.7%(质量分数).涂层经500 ℃烧结8 h,羟基磷灰石和钛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
钛
,
复合电沉积
孙雪花
,
马红燕
,
齐广才
,
田锐
,
杨阳
,
樊江鹏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11.02.013
在HAc-NaAc介质中,铕(Ⅲ)与盐酸左氧氟沙星形成络合物使盐酸左氧氟沙星的荧光显著猝灭,由此建立了测定铕(Ⅲ)的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65nm,最大发射波长λem=500nm.实验结果表明,铕(Ⅲ)的浓度在2.00×10-7 mol·L-1~2.80×10-5 mol·L-1范围内与△F=F-F0形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8.80×10-8 mol·L-1,回收率在96.0%~101.5%之间,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结果满意.
关键词:
荧光光度法
,
盐酸左氧氟沙星
,
铕
李晓龙
,
黄富春
,
李文琳
,
赵玲
,
陈伏生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12.01.004
采用湿法球磨工艺,通过调整银粉和球的比例、球径大小、球磨时间制备出低松装密度片状银粉.该银粉的松装密度小于1.0 g/cm3,粒径大小可调,粉末的体积和比表面积大,已成功地应用于制备银浆,并可起到降低银含量,提高浆料粘度和导电性能的作用.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片状银粉
,
导电性能
,
银含量
,
混合银粉
,
粘度
梁作俭
,
许庆彦
,
李俊涛
金属学报
根据金属液凝固收缩理论和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原理,建立了离心压力下Ti-Al 合金精密铸件中微观缩松缺陷预测的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对Ti-Al 增压涡轮铸件进行模拟计算,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数学模型能够合理反映离心转速、离心半径、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等重要因素对微观缩松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分析增压涡轮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涡轮轴向,温度梯度是影响微观缩松度如何分布的主要原因;在涡轮径向,温度梯度、冷却速度和离心半径的共同作用决定着微观缩松度的变化规律。提高温度梯度,降低冷却速度,充分利用离心压力对枝晶间补缩的有效作用,有利于减少涡轮内部的微观缩松,保证叶片和涡轮的组织致密性和力学性能。
关键词:
Ti-Al
,
null
,
null
,
null
梁作俭
,
许庆彦
,
李俊涛
,
李世琼
,
张继
,
柳百成
,
仲增墉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3.03.011
根据金属液凝固收缩理论和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原理,建立了离心压力下Ti-Al合金精密铸件中微观缩松缺陷预测的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对Ti-Al增压涡轮铸件进行模拟计算,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数学模型能够合理反映离心转速、离心半径、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等重要因素对微观缩松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分析增压涡轮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涡轮轴向,温度梯度值是影响微观缩松度如何分布的主要原因;在涡轮径向,温度梯度、冷却速度和离心半径的共同作用决定着微观缩松度的变化规律.提高温度梯度,降低冷却速度,充分利用离心压力对枝晶间补缩的有效作用,有利于减少涡轮内部的微观缩松,保证叶片和涡轮的组织致密性和力学性能.
关键词:
Ti-Al合金
,
微观缩松
,
数学模型
,
精密铸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