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超
,
李强
,
吴庆丰
,
刘新国
,
戴中颖
原子核物理评论
信号因子通常能介导旁效应的发生。利用高LET C离子辐照体外培养的人肝癌QGY-7703细胞,检测辐照后不同时刻培养基中信号因子TGF-β1和NO的浓度,并通过转移培养基法检测照射后不同时刻转移培养基对人肝L02旁细胞存活率和代谢活力的影响,发现受照射细胞在时间与空间上调控着周围信号因子的浓度,并且通过信号因子浓度的变化影响旁细胞的各种效应发生。实验为旁效应的解释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
关键词:
旁效应
,
高LET射线
,
TGF-β1
,
NO
,
信号因子
蒋冬梅
,
林栋梁
金属学报
研究了原始晶粒尺寸为270 μm的Ni-45Al单相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该合金在1000―1100℃温区,1×10-4―2.5×10-2 s-1的应变速率范围内呈现超塑性变形;在1075℃应变速率为2.5×10-4 s-1时,最大延伸率可达245%,相应的应变速率敏感指数为0.3,表观激活能为320 kJ/mol.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连续回复和再结品,导致原始大晶粒组织经超塑性变形后的显著细化.
关键词:
Ni-45Al合金
,
null
,
null
蒋冬梅
,
林栋梁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3.01.011
研究了原始晶粒尺寸为270 μm的Ni-45Al单相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该合金在1000-1100℃温区,1×10-4-2.5×10-2s-1的应变速率范围内呈现超塑性变形;在1075℃应变速率为2.5×10-4s-1时,最大延伸率可达245%,相应的应变速率敏感指数为0.3,表观激活能为320 KJ/m01.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发生连续回复和再结晶,导致原始大晶粒组织经超塑性变形后的显著细化.
关键词:
Ni-45Al合金
,
大晶粒
,
超塑性
,
回复与再结晶
徐文骥
,
宋金龙
,
陆遥
,
刘新
,
窦庆乐
机械工程材料
基于电化学加工方法和氟化处理技术,采用移动式阴极制备了大尺寸超亲水/超疏水铝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别对该铝板表面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了所得表面的接触角和滚动角。结果表明:采用移动式阴极加工大面积超亲水/超疏水铝板是可行的;电化学加工后的超亲水铝板表面存在二元微纳米粗糙结构,对水的接触角约为0°;该超亲水表面经氟化处理后可转变为超疏水表面,对水的接触角为167°,滚动角小于3°。
关键词:
超亲水铝板
,
超疏水铝板
,
移动式阴极
闫蕴琪
,
邓炬
,
张廷杰
,
周廉
,
陈昌麒
,
刘培英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4.03.007
研究了晶粒尺寸为85μm的大晶粒AZ91镁合金在高温下的超塑拉伸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大晶粒AZ91合金能在高温下获得超塑性.在350℃下,应变速率为3×10-4s-1拉伸时,最大伸长率达228%.300℃下40%的预应变可以改善合金在更高温度下的超塑性能.在超塑拉伸变形初期,动态再结晶细化了合金的晶粒,呈现出细晶超塑的特征;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合金的晶粒长大趋势不明显.大晶粒AZ91合金的超塑性变形机制是晶界滑移控制下的孔洞连接协调机制.
关键词:
AZ91合金
,
大晶粒
,
超塑行为
,
机制
胡静
,
林栋樑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3.09.001
在所研究的Fe3Al、Fe3Si、FeAl、Ni3Al、NiAl和TiAl等金属间化合物中均发现大晶粒超塑性.研究发现,超塑性变形过程中最大流变应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初始应变速率增大而增大;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变速率敏感因子不是一项重要指标.激活能的分析表明,不同种类金属间化合物大晶粒超塑性变形的控制速率可能不同.金相分析表明,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原始大晶粒逐步细化,最终获得明显细化的显微组织.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
大晶粒超塑性
,
温度
,
应变速率
,
晶粒细化
胡静
,
林栋樑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3.03.007
在所研究的Fe3Al,Fe3Si,FeAl,Ni3Al,NiAl和TiAl等金属间化合物中均发现大晶粒超塑性.显微分析表明,超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明显细化;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学(TEM)分析表明,大晶粒金属间化合物超塑变形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亚晶界网络,且随变形量增大,亚晶界不断吸收晶内滑动位错,使其位向差不断增大,从而逐渐演变成小角度和大角度晶界,即超塑性变形过程中产生了连续动态回复与再结晶(CDRR).高温塑性变形是通过位错的滑移和攀移进行的,而亚晶界的迁移、滑动和转动起到协调变形的作用,保持了材料在宏观上的超塑性.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
大晶粒
,
超塑性
,
连续动态回复与再结晶
,
机理
郭炜
,
王渠东
材料导报
分别从机械合金化、等径角挤压、累积叠轧、往复挤压和高压扭转等制备技术出发介绍了大塑性变形制备超细晶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认为块体机械合金化技术在制备储氢材料方面比传统球磨技术更具优势,提出弄清纳米材料的储氢机理是大幅度提高吸放氢性能的关键,开发储氢性能优异材料的同时要兼顾其力学性能.
关键词:
大塑性变形
,
超细晶
,
储氢材料
,
氢化
孙艳坤
,
张威
,
吴迪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60131
针对国内某钢厂大断面轴承钢棒材连铸连轧后(棒材直径φ≥60 mm)先共析碳化物网状等级超标问题,通过对前期的研究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在保证连铸连轧的基础上设置新型水冷系统并进行超快速冷却工业化试验,检验冷却到室温后棒材微观组织性能和先共析碳化物网状等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高温终轧后设定合理的超快速冷却工艺参数可以显著提高棒材表层以及芯部的冷却速率,抑制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晶界处偏析.超快冷后棒材的室温微观组织均为片层珠光体.晶界处先共析碳化物的网状析出得到消除,仅在棒材芯部有少量碳化物呈弥散分布,碳化物网状等级符合行业标准.
关键词:
轴承钢
,
超快速冷却
,
微观组织
,
先共析碳化物